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40194515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药物化学名词解释简答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解释下列名词(每题2分,共10分)1、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2、植物化学分类:植物生物化学,中成药成分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及植物药品化学。植物生物化学研究一次代谢产物。中成药成分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及植物药品化学研究二次代谢产物。3、二次代谢:以一次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为原料(前体),经不同途径进一步合成的过程叫二次代谢4、次级代谢产物:二次代谢产生的结构千变万化,千奇百怪,绚丽多姿的化学物质,包括生物碱、萜类等化学物质。作用是维持植物的特性与特征,是重要的药物资源5、pH梯度萃取法:在不同pH的缓冲溶液与有机溶剂中进行分配的方法,

2、使酸性、碱性、中性及两性物质得以分离。 6、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等,与另一非糖物质(称为苷元或糖苷配基)通过糖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苷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7、苷的双相水解:对于那些苷元对酸不稳定的苷,为了获得原苷元可采取双相水解的方法,即在水解溶液中加入与水不互溶的有机溶剂如苯等,使水解后的苷元立即进入有机相,避免苷元长时间与酸接触。8、原生苷与次生苷:原生苷指未经水解的苷;次生苷指原生苷由于水解或酶解,部分糖降解时所生成的苷9、苯丙素化合物:苯环与三个直链碳连在一起为单元(C6C3)构成的化合物。分为苯丙酸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10、萜类化合物:凡由甲戊

3、二羟酸(MVA)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 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11、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甲戊二羟酸是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最关键前体,焦磷酸异戊烯酯(IPP)及DMAPP数生物体内的“活性的异戊二烯”,在生物合成中起延长碳链的作用12、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衍变而来,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衍生物,并以是否符合异戊二烯法则作为判断萜类物质的一个重要原则。13、三萜皂苷: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组成,常见的苷元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14、甾体皂苷:具有螺甾烷类化合物结构母核的一类皂苷15、溶血指数: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皂苷浓度16、强心苷

4、: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由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产生的一类苷17、生物碱:生物碱是含有负氧化态氮原子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存在于生物有机体中的环状化合物18、两性生物碱:具酚羟基或羧基的生物碱称为两性生物碱,这些生物碱既可溶于酸水,也可溶于碱水溶液,但在pH89时溶解性最差,易产生沉淀。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糖类化合物的过碘酸反应的反应方式,反应机理和应用。答:基本方式:作用缓和,选择性高,限于邻二醇、-氨基醇、-羟基醛(酮)、邻二酮和某些活性次甲基。作用机理:先形成五元环状酯的中间体。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过碘酸以一价的H2IO5 (水合离子)作用。应 用:对糖的结

5、构的推测,如糖和苷中氧环的形式,碳原子的构型,多糖中糖的连接位置和聚合度的决定,都有很大的用处。2. 提取苷类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抑制水解酶的活性,以免苷类水解。因为在植物体内,苷类常与水解苷类的酶共存,所以在提取时,必须抑制酶的活性,常用的方法是在中药中加入CaCO3,或用甲醇、乙醇或沸水提取,同时提取过程中要尽量勿与酸或碱接触,以免苷类水解,如不加注意,则往往提到的就不是原生苷。3.如何判断某单糖类是D型还是L型?为什么单糖又分为,两种构型?在Fischer投影式中如何判断单糖的构型?答:(1)根据离端基碳最远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确定D型或L型。 (2)单

6、糖成环后形成了一个新的手性碳原子,该碳原子为端基碳,形成一对异构体为端基差向异构体,因此有有、两种构型。 (3)Fischer投影式中,-OH在左侧为L型,-OH在右侧为D型;新形成的羟基与距离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上的羟基在同侧时 为构型,在异侧时为构型。4.苷键的酸催化水解反应机理?答:苷原子先质子化,然后断裂生成苷元和阳碳离子或半椅式的中间体,在水中溶剂化而糖5.木脂素按化学结构分类法,可分哪两类?每类又包含哪些结构?答:可分为木脂素类和新木脂素类木脂素类:二苄基丁烷类、二苄基丁内酯类、芳基萘类、四氢呋喃类、骈双四氢呋喃类、联苯环辛烯类新木脂素类:苯骈呋喃类、双环辛烷类、苯骈二氧六环类、螺

7、二烯酮类、联苯类、倍半木脂素6.醌类化合物分哪几种类型,写出基本母核。答:(一) 苯醌类(二)萘醌类:三种可能结构,但天然的萘醌主要为-萘醌(三)菲醌类:两种类型:邻菲醌和对菲醌 (四) 蒽醌类位:1,4,5,8位:2,3,6,7meso(中位): 9,107.蒽醌类化合物分哪几类,举例说明。答:1、蒽醌衍生物:大黄素、茜草素2.蒽酚(或蒽酮)衍生物:柯桠素3.二蒽酮类衍生物:番泻苷A 、番泻苷B、黄色霉素4. 萘骈二蒽酮衍生物8.说明蒽醌类化合物甲基化反应及乙酰化反应的条件及用途。答:甲基化反应条件:(1)反应物甲基化易难: -COOH b-OH Ar-OH a-OH R-OH ( 酸性越强

8、,质子易解离,甲基化易 ) (2)试剂的活性: CH3I (CH3)2SO4 CH2N2 (3)溶剂:溶剂的极性强,甲基化能力增强用途:保护-OH、测定-OH数目及成苷的位置乙酰化反应条件: (1)反应物的活性:(易与羰基形成氢键) 强 R-OH b-OH a-OH 弱 (亲核性越强,越容易被酰化) (2)酰化试剂的活性: 乙酰氯 醋酐 酯 冰醋酸 CH3COCl (CH3CO)2O CH3COOR CH3COOH (3)催化剂的催化能力:吡啶 浓硫酸用途:测定-OH数目及成苷的位置基本母核 9.试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及结构的分类依据,常见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可分为哪几类?答:根据B环连接

9、位置(2位或3位)、C环氧化程度、C环是否成环等将黄酮类化合物分为以下七大类。 1 黄酮和黄酮醇 2 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 3 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 4 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类 5 橙酮类 6 花色素和黄烷醇类 7 其他黄酮类10.试述黄酮(醇)多显黄色,而二氢黄酮(醇)不显色的原因。答:黄酮的色原酮部分无色,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使共轭链延长,因而呈现出颜色。而二氢黄酮(醇)的2、3位双键被氢化,即使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也不能形成交叉共轭体系,使共轭链变短,因而不能呈现出颜色。黄酮类:黄酮类是以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3位无含氧取代的一类化合物黄酮醇类:黄酮醇类在黄酮基本母

10、核的3位上连有羟基或其他含氧基团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类结构可看作是黄酮基本母核的2、3位双键被氢化而成二氢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是黄酮醇类的2、3位被氢化的黄酮类化合物11.用聚酰胺色谱分离黄酮时,其分离原理是什么?分离规律如何?答:原理:氢键吸附洗脱规律:(先后)1、母核上羟基增加,洗脱顺序递减2、羟基数目相同时,有缔合羟基 无缔合羟基3、苷元相同:三糖苷 双糖苷 单糖苷 苷元 4、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的洗脱先后顺序为: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5、分子中芳香程度高、共轭双键多,则聚酰胺对其的吸附力强,故难于洗脱。12.简述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机制?答:原理:吸附作用和分子

11、筛 对游离黄酮,主要是吸附作用, 吸附程度取决于游离酚羟基的数目,苷元的羟基数目越多,越难洗脱。 对黄酮苷,主要是分子筛原理, 洗脱时按分子量由大到小先后洗脱下来。13.试述黄酮(醇)难溶于水的原因。答: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平面性强的分子,因分子与分子间排列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难溶于水14.萜类化合物分类及其依据,各种萜类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答:根据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单萜、倍半萜、二萜等根据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四环萜等根据含氧衍生物:醇、醛、酮、羧酸、酯等萜类。1、半萜 2、单萜(挥发油) 3、倍半萜(挥发油) 4、二萜(乳汁、树脂) 5、二倍半

12、萜(海洋生物) 6、三萜(皂苷、树脂) 8、四萜(植物胡萝卜素)8、多聚萜(橡胶)15.什么是挥发油?挥发油的主要化学组成是什么?答:指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主要化学成分为萜类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16.什么是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为什么后来发现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指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衍变而来,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或衍生物,并以是否符合异戊二烯法则作为判断萜类物质的一个重要原则。(2)因为发现有许多萜类化合物的碳架结构无法用异戊二烯的基本单元来划分,而且当时在植物的代谢过程中也很难找到异戊二

13、烯的存在,所以后来发现生源的异戊二烯法(3)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的主要内容是甲戊二羟酸是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最关键前体,焦磷酸异戊烯酯(IPP)及DMAPP数生物体内的“活性的异戊二烯”,在生物合成中起延长碳链的作用17.三萜皂苷按苷元结构特点可分为哪两类?每类又包含哪些结构?答:可分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四环三萜:1、达玛烷型;2、羊毛脂烷型;3、环阿屯烷型;4、甘遂烷型;5、葫芦烷型;6、楝烷型五环三萜:1、齐墩果烷型;2、乌苏烷型;3、羽扇豆烷型;4、木栓烷型18.皂苷溶血作用的原因及表示方法?含有皂苷的药物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什么?答:原因是皂苷水溶液能与红细胞壁上的胆甾醇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

14、分子复合物,破坏了红细胞的正常渗透,使细胞内渗透压增加而发生崩解,从而导致溶血现象表示方法为溶血指数: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皂苷浓度。应注意皂苷水溶液导致的溶血现象19.甾体皂苷的皂苷元依照螺甾烷结构中C25的构型和F环的环合状态,可分为几种类型,并写出这几种类型的名称?答:可分为螺甾烷醇类、异螺甾烷醇类、呋甾烷醇类、变形螺甾烷醇20.如何用IR区分甾体皂苷中的C25的构型?答:甾体皂苷元含有螺缩酮结构的侧链,在IR中几乎都能显示出980cm-1(A)、920cm-1 (B)、900cm-1(C)、860cm-1(D)附近的四个特征吸收带,且A带最强。在25S型皂苷或皂苷元中,吸收强度B带C带。在25R皂苷或皂苷元中吸收强度则是B带C带 。因此能借以区别C25位二种立体异构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