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哲学常识(下册)哲学原理归纳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9311851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哲学常识(下册)哲学原理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哲学常识(下册)哲学原理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哲学常识(下册)哲学原理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哲学常识(下册)哲学原理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哲学常识(下册)哲学原理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哲学常识(下册)哲学原理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哲学常识(下册)哲学原理归纳(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哲学常识(下册)哲学原理归纳- - 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原理(1)内容:人的主观能动性又叫人的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人类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周围环境的差异,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未必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断得到增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必须

2、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如观念、能力、方法、身心健康的程度、利益出发点问题等。(2)运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中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键都在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坚持正确的取向,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2、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1)内容: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辑构成一定的

3、体系,就形成科学理论。科学理论能够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认识事物必须获得理性认识;获得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在实践基础上占有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2)运用:企业经营者必须抓住生产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组织生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在认识事物时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关心了解课本以外的社会实际,正确认识其本质。3、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原理(1)内容:认识过程有两次飞跃:人们在实践

4、基础上发挥思考的作用,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人们把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再到实践的若干次反复和提高,当认识被证明是正确的时候,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才算结束了。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完成。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2)运用:邓小平理论明确

5、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目标,是指导我们前进的旗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最现实、最生动的典范。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在学习中应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多问为什么,层层深入,逐渐扩展。4、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科学思维方法原理(1)内容: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密不可分,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指导。二者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6、是由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的,我们在认识事物中要善于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很多,贯穿于其中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2)运用:优秀的艺术作品都体现了分析与综合的统一。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结果。社会重大问题必须进行系统综合,运用战略性思维作出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分析了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状、成绩与问题、机遇与挑战等方面综观全局后提出的。5、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原理(1)内容:合理的科学的想象,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了人的思维潜能。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合理想

7、象和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令人吃惊的思维能力,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极为有益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以创新为基础。创新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它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超越,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正确对待灵感和顿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2)运用:我国开展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中,许多中学生凭着青年人特有的想象力,以科学的态度,设计出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以伟大政治家的智慧和胆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8、唯物主义,从实际出发,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提出的科学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6、实践的特征原理(1)内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对实践作出了科学的说明,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实践划分了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实践划分了认识论中的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坚持实践的能动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2)运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把

9、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五年计划”,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实行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7、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原理(1)内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人们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最早、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发展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能够反作用于生产活动,促进社会生产的发

10、展;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改革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科学实验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2)运用: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当今国际竞争中,科技是龙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各国都加紧制订和发展本国的高科技计划,推

11、动本国经济的发展。8、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是推动认识向前发展的动力;人类的各项工作中都要坚持实践标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来自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谬误对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2)运用:马克思主义自觉面向实践,及时捕捉时代发

12、展提出的新课题,并根据社会提供的新经验,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提出能够正确解决时代课题的新结论。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的需要,促进了环境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发展。香港、澳门回到祖国怀抱,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9、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原理(1)内容: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

13、结合的道路,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2)运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路线以及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10、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原理(1)内容: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这种相互作用之中,人们不断

14、地改善着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世界的发展和人自身的不断完善这样双重的目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应该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改造世界中,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统一,成功地改造客观世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2)运用:在实践基础上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转变主观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使个人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源于市场经济与外来文化的各种观念使我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冲突。认真学习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改善知识结构,改进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15、1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内容: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但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及风俗习惯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运用: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决定了我国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等社会意识是以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根本特

16、征,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大大加强。“以德治国”。诚信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黄金规则,信用机制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1)内容:价值观是人们根据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而逐步形成的断定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需要和利益,不同阶级,人们的价值观不同。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具有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