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走班选课背景下中学教研组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汇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9146346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走班选课背景下中学教研组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版走班选课背景下中学教研组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版走班选课背景下中学教研组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版走班选课背景下中学教研组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版走班选课背景下中学教研组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走班选课背景下中学教研组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走班选课背景下中学教研组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汇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版走班选课背景下中学教研组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汇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x-202x年)中提出“要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满足学生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性格秉赋、不同兴趣爱好以及未来不同发展方向的需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按照规划纲要的精神,202x年9月,北京十一学校开始实施走班选课。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在完成国家课程规定的学习要求的基础上,对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进行了重整,设置分级、分类和综合课程,扩大课程的丰富性和选择性,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走班上课。走

2、班选课制度的实施对教研组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提出了挑战,教研组的日常活动如何应对以适应新的教学制度就成了各位老师思考的重中之重。 一、教研组活动的概况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中学在相当长时间内实行学科教研组体制,即由相同学科的教师组成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教研组担负起落实教学工作、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职责。195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学教研组工作条例(草案)规定:“教研组”是“教学研究组织”,其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以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是处理行政事务,教研组长负责领导本组教学研究工作,而不是介乎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师之间的一级行政干部1。整

3、体上,这种教研组的活动形式一直沿用至今,并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作为学校最基层的教研活动组织,教研组主要由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老师组成,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活动内容以备课为主,一是活动形式主要是大一统的形式。教研活动的主要任务以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为主,形成统一的进度和统一的评价要求,尤其是研究每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常常称之为“备课”。 教研组的主要特征包括两点:集体参与和共同提高。首先,要求全体成员参与集体活动,统一行动;再者,就是确保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教研组这些特征有助于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以老带新,不让一个人掉队,缩小教师之间的差距,共同提高。 教研组的主要功能有:学习、研

4、究国家课标;基于本校学生的实际,依托某一版本的教材,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进修要求,研究具体教学内容的实施,包括各单元难易、进度的把握和内容的整合、拓展;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教法和学法,进行课堂实施方式的探索;制定本学科的评价方案和学习要求,组织阶段测查命题与试卷分析;基于本年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年级老师的经验,搜集、整理课程资源,编排相关的课程资源包,包括阅读材料、自学提纲、拓展练习与参考答案等等,形成成员共享的教研组课程资源库;落实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组织的“研究课”、“基本功大赛”活动等等2。 由于教研活动功能的特殊性,教研组活动要求教研组成员遵从的特定形式是:集体进行。全体教研组成员,每个

5、星期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地点,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围绕这个星期教学任务的设计展开活动。全体教研组成员围绕一个主题,各抒己见,展开研讨,或者由某一位老师担任主讲,其它老师提供修改建议,最后,基本达成一个共识和统一的行动方案或教学设计方案。强调教研活动的规范性、系统性。 教研组长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定时、定点、定任务,落实学校的教学常规要求;组织进行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和评价要求;增强组内凝聚力等等。形成了教研活动的相关制度,包括选择教研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时间与地点、确定互动交流的方式、拓展延伸的措施等具体内容。 二、走班选课对教研组活动的挑战 走班选课带来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也对教

6、研组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一制度更强调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强调个性化的指导、研究,更强调多样化的教研形式,更需要基于时间、基于水平、基于需求的多元实施策略的探索。 1.对教师专业学术能力的要求和挑战 原来学校基本上是执行国家课程的规定和要求,在国家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基于本校学生的实际和教师队伍的条件,在课程实施方式上探索怎么样实施更加有效。当需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时,就需要老师站在学科和课堂之外看课程,从更高的视角,宏观上把握这个课程的目标、定位。从实践一线的实施者,到兼顾实施与研发的双重职责,对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学术能力和课程研发能力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必然使校本教研承载更多

7、的职责,而这样的任务主要由教研组承担。 2.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任务更重,包括的范围更广 为保证课程的统一性,学校强调同一课程内的教研活动,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负责一个课程的研发与培训任务。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又存在着同一年级同一课程的教研、同一年级不同课程之间的协调、学生在课程之间改选的协调与衔接、一位学生在不同层级课程之间所处位置的比较等等,这自然成为教研组无法回避的问题。 3.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使课程更加多样 學校倡导老师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脾气秉性等等都不相同,课程研发与实施都要考虑到这些差异。 同一个学科,原来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只用一个课程

8、,现在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需要设计多种课程,供学生选择。例如,数学分出数学、数学和数学三个层级的课程。三个课程的定位和面向的学生是不同的,尽管一位老师可能只参与一个课程的研发、负责一个课程的实施,但是要能够在实施中很好地驾驭和把控,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心中还是要装着所有的课程。 4.课程实施的策略和方式更加多样 面对新课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老师们都已经认识到,要让学生学会才是最终的目的,那种“只有老师讲了,学生才能够学会”的观点,事实证明是靠不住的。老师少讲不是不讲,讲什么?怎么把课堂交给学生?还给学生后怎么组织才能更加有效?怎样让课堂的光辉关照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即便是分出三个课

9、程,也不可能做到一个课程中的所有学生都是一致的,学生的差异是*存在的,是无止境的,课堂实施势必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这都需要探索多样化的策略和实施方式。 5.教师的思考与理解也是多样的 教师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尤其是处在改革的初期摸索中,面对一些新的问题,教师的思考和需求便显得更加个性和多元。例如,有的老师习惯于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有的老师注重课堂典型题的讲解;有的老师注重通过练习题落实基础;而有的老师眼光总是盯着测试不及格的那几个学生,并为此忧心忡忡;有的老师需要的只是某一个教学问题如何处理得更好。即便是面对同样的复习课,老师们的看法和观点也是各异。有的提出来复习课应该好好给学

10、生把前面的知识梳理一下;有的老师赞同给学生多留些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支配;有的老师认为复习就是让学生做题;有老师提出来:做一张片子还是做两张片子?学生做后还讲不讲了?这些想法和需求都给传统的教研组带来很大的挑战。 6.对教研组活动形式的挑战 为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课程安排,排课使得同一学科任课教师的上课时间十分分散;小班化教学,每位老师授课班级增多,课时增多;大家没有集中的时间相互听课,集中研讨。集中统一活动的教研组活动方式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教研组长的听课与指导,也无法照常实施。那种在教研组长带领下的大一统的教研组活动方式面临极大的挑战。 三、面对走班选课的教研组活动应对 这种

11、挑战都要求教研组活动作出相应的应对。 1.打破单一的教研组,形成教研组的组织架构 走班选课使得仅仅以单一的课程实施为主要任务的传统教研组无法应对,必须以活动任务为单位成立不同职责的教研组,形成学校教研组的组织架构。例如,围绕确立课程的目标、编排课程内容、制定课程评价方案、组织相关课程资源的编写以及该课程的培训等研发任务,成立“课程教研组”,以某一课程为主线,组织纵向上跨年级的教师教研活动;围绕落实这一课程的定位和目标,从学生获得的层面上,研究课程在课堂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取得最佳的课堂效果为主要任务,成立“年级教研组”,以某一课程的实施为主线,组织同一年级同一课程任课教师的教研活动。处在学校纵向

12、和横向教研组的组织架构中,老师的课程研发与实施能力都能够获得成长。 2.教研活动由统一的集体活动转变为集中与分散结合进行 走班选课的实施,使得同一学科各位老师的课分散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像传统上集中进行教研活动的时间很难保证。而且通过课程实施,对课程研发的反馈修改等问题都进入到教研组研究的范围之内,从教学上升到课程层面上,教师们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怎么教,还包括教什么的问题。这些对教学实践的深入探讨仅仅靠一周一次的集体活动很难保证,只能由原来全体成员的集体活动分散为不同人员的相对集中,随时随地就某一个小问题进行碰撞、分享,然后再在集体活动中碰撞、分享。或者有些问题和意见需要在年级教研组中搜集,再汇

13、集到课程教研组中进行修订、完善。 3.教研组的常态研究与专题研究交互进行,相互补充 传统的教研组主要是大家坐在一起,面对同样的任务去探讨,主要是执行和落实的职责。走班选课使得每位老师都面临着问题和挑战,教研组的常态研究显然是不足以支撑的。于是,围绕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思考的老师会选择一个很小的切入点,领衔一个研究项目,带领对这个课题感兴趣的教研组同事,组成一个小的研究共同体。例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起点的研究、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文言文学习课堂流程的研究、语文学习手册的编写与实施、初一语文阅读课学生自学自研落实效果的研究、初中数学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匹配的研究、图书馆阅读课流程的研究

14、等等。课堂是一个动态多变的复杂系统,从一个小的切入点进入,直奔教学需要,带动其它各个要素,去思考课堂、研究课堂,自然比较容易取得效果。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获得研究能力与个人专业能力成长的双丰收。这些项目研究,在教研组内形成了一个个的教师教学研究场,促进老师们在合作研究中走向研究型的专业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教研组的研究内涵,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重要的平台。 4.从整体跟进到注重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 传统的教研组活动主要进行的是同一个学科所有教师的统一性行动,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同质性问题,有利于同一学科教师的整体进步,但不利于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进行共同活动的同时,有些

15、教师对教育教学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这时候的教研组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些成长的氛围和土壤。例如,通过组织某位教师的教学论坛或研讨课的形式,组织大家听课、研讨,相互听课、分享智慧,帮助梳理其教学经验,既有利于这位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也发挥了这位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5.教研组长从一个学术领导转变为研究行动的组织者,教研文化的策划者、创建者 传统的教研组长常常是教研组的学术领导,虽然不是行政领导,但他在这个学科的教学研究上常常有一些思考和做法,决定着教研组教学研究的方向和深度。走班选课背景下的课程研发与实施,需要老师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每位老师面对的学生和问题可能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更突显教师个人的教学需求,注重每一位老师在实践中的主动尝试和反思。当一位老师有这种需求时,教研组长的职责就是搭建平台,组织一部分感兴趣的老师围绕他的研究课题,展开听课和研讨活动。随着教研组每一位教师个人思考点的增多和研究视角的变化,教研组长的专业学术和引领能力也受到挑战,教研组长要从一个学术领导转变为不同研究活动的组织者,或者成为教研组研究共同体中的一员,从文化的层面上思考教研组的活动,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6.教研组与学校其它校本培训活动相互补充,最大程度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