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的邯郸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8906531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里的邯郸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唐诗里的邯郸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唐诗里的邯郸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唐诗里的邯郸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唐诗里的邯郸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唐诗里的邯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里的邯郸(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诗里的邯郸邯郸,河北最深入中国文化腹地的区域,由太行、燕山、大海三面封闭的燕赵通过这里, 朝向中原的礼乐教化、财富物资乃至政治纷争敞开她的大门。在北方游牧民族入主华夏,把 北京作为首都经营之前,也就是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千年之前,这里一直是河北最发达最富庶 的地区,用今天精明、喜好名目的房地产商们的话说,是首善之区。尽管北部的幽燕历史久 远,而且足够古老的太行东麓大道可以一直通达那里,但那里毕竟要荒远许多,倒是北方游 牧的夷狄,尤其在气温低、牧草瘦的年份,不时要跨过燕山各山口,大掠粮食和财富而去。公元前的那个千年,邯郸形成了他的性格,这里成为一个富庶又充满野性充满力量的区 域。在外人的印象里,这

2、里的男人相聚游戏,掘冢剽掠,作巧奸冶,悲歌慷慨;这里美女如 云,她们为倡优,鼓琴瑟,步履轻巧,游媚富人,或者入后宫为妃,遍布诸侯各国。这里享 有盛名的物产是制作农具和兵器最宝贵的铁。战国逐鹿,这里是最后一个能与强秦对抗的山 东强国;西汉,邯郸和临淄、洛阳、长安、成都并为天下的五大都会公元后的第一个千年,这个地区仍然长期是河北的行政中心,甚至一度成为北方的行政 中心。从曹操在漳河岸边修建邺城开始,邺(今临漳南)成了北方富庶繁盛的名都和商业中 心。曹丕代汉建魏迁都洛阳,把建安才子们“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 的风流和高高的铜雀、金虎、冰井三台留在了邺城,邺城与西汉故都长安、魏帝老家

3、谯郡、 汉献帝旧都许昌与洛阳合称“五都”。司马氏篡夺王权后,邺城又成了曹氏王公贵族的拘禁 之地。十六国的后赵、前燕,北朝的东魏、北齐皆建都于此。隋文帝杨坚是一个有作为的皇 帝,但也是一个保守、顽固的皇帝,他攻占北齐之后,害怕河北势利东山再起,把邺城一把 火烧了,就像后来他消灭南朝之后对待六朝古都的南京城,同样是一把火烧了去。唐朝建立之初,在隋末的风云际会中发展壮大的窦建德控制河北,成为唐王朝最后的强 大对手。消灭宇文化及在魏州建立的许政权之后,窦建德的大夏政权由乐寿(今沧州献县) 迁都洺州(今永年广府镇),窦建德失败后,其部下刘黑闼在洺州称汉东王,继续与唐朝分 庭抗礼。到了唐朝的后半期,魏博与

4、镇冀、幽州形成著名的河北三镇,不用唐朝派遣官员, 土地赋税自行控制,俨然是拥兵割据的独立王国,一直到唐朝灭亡。邯郸,一块剽悍尚武、 桀骜不驯的土地,这里从不缺少鸢飞唳天的雄心和争雄问鼎的霸气,但也许此地的水土中缺 少“王气”,赵与秦,王朗与刘秀,窦建德、刘黑闼与唐王朝,几次在群雄争霸的局面中磨 砺出来,站到了华山论剑的险峰,几次都在最后的关键战役中折戟沉沙,留下的只是悲壮的 传奇和一曲曲慷慨悲歌。中国的辽阔大地上,历史上曾长期割据一方的地方多的是,像长安、 北京这样的都城,有多个朝代建都该地并能一统天下,雄视全国的,能数得上几个?都是主 将的谋略、才干的差距吗?也许,在一个地方的战略地位的优劣

5、上,或者在古老的“风水” 里,真有一种叫“王气”的东西在吧!历史就是这样常常在邯郸写下浓墨重彩,然后又像书页一样轻易地翻过,但翻过去并不 意味着烟消云散,而是把文化的富矿埋藏起来。不用等待多久了,就在唐朝定鼎之后,交通 的发达和经济的活跃将使这里的城市繁华起来,驿道热闹起来,唐后期这里有魏博藩镇,文 人墨客会到藩镇幕府谋求职位,因此终唐之世,将不断有著名诗人走过此地,盘桓此地,用 他们点石成金的手指,从邯郸俯拾起无数熠熠发光的诗篇。骆宾王、宋之问可能来过吧,骆宾王的长诗在江南赠宋五之问中写道,“姑苏 望南浦,邯郸通北走。北走平生亲,南浦别离津。潇湘一超忽,洞庭多苦辛。秋江无绿芷, 寒汀有白苹。

6、采之将何遗,故人漳水滨。郢路少知音,丛台富奇士。”手捧江南的 白苹,要送给故人宋之问,故人在哪里?在漳水之滨的邯郸、丛台。骆宾王长期生活在山东 兖州,曾游历齐鲁、燕赵,玩味此诗,很可能曾于邯郸与宋之问相见;诗家夫子王昌龄来了,他也来一览强悍粗犷的邯郸游侠的英姿:“邯郸饮来酒未消,城 北原平掣皂雕”(城旁曲,又名邯郸少年行);诗仙李白来了,还是喝得酒气醺醺,骑着白马从永年的广平府来的:“醉骑白花马,西 走邯郸城。扬鞭动柳色,写鞚春风生”(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诗圣杜甫来了,在我们心目中他总是个匆忙奔走在路上或住在风雨侵凌的茅草屋里的枯 瘦老头吧,邯郸人可见过他风流倜傥时的

7、模样:“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 冬猎青丘旁”(壮游);史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的高适走来了,看他的样子这时也还是个混迹渔樵的穷 书生:“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天长沧洲路,日暮邯郸郭”(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 府微);另一位边塞诗巨匠岑参来了:“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伤心丛台下,一带生蔓草” (邯郸客舍歌)心情不好自然喝高了,你看他竟守着沽酒的邯郸女儿兀自在那里睡着了, “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香山居士白居易来了,他一个人在角落里郁郁寡欢,原来是想家了:“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邯郸冬至夜思家);还有张说、储光羲、孟云

8、卿、张籍、王建、姚合、刘沧、张祜、马戴、杨巨源、罗隐、 聂夷中、温庭筠一片地域相当于一个大舞台,舞台的大幕一直是拉开的,但有时演出歌舞和欢笑,有时 却演出杀伐和悲伤,有时长时间只演出小人物的平平淡淡,有时骤然风云际会,冲突剧烈地 展开。邯郸这个舞台上在历史长河中大戏多多,让后世的渔樵不愁没话说,当然也给莅临邯 郸的这些诗人,乃至那些没有来过邯郸,但读破万卷书,熟谙历史典故的诗人们,提供了丰 富的“诗料”来吟咏啸歌。咏史诗是唐人惯写的类型,而且大多是借咏古人,浇自己胸中块垒。历史人物、故事写 的人多了,就不再只是典故,而成了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一个时代的诗歌在集中地吟咏哪 些史事,我们就能知道那

9、个时代诗人有着怎样的心态。那就让我们翻检一下全唐诗,追 寻唐朝诗人们的脚步,看看在邯郸,都是哪些过往的人和事,哪些历史遗迹,挑起了唐人的 诗思呢?邯郸,首先是作为春秋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出现在唐诗里,当诗人们亲身来到这片土地时, 史书里记载的关于赵国的一切曾打动过他们的故事都会涌上记忆。和氏璧先由卞和献给楚王,不被重视,后来成为赵国的连城珍宝的故事,被诗人用 来表现怀才不遇、无人识珠的愤慨:何言谪南国,拂剑坐长叹。赵璧为谁点,隋珠枉被弹。(李白送窦司马贬宜春)宋国梧台东,野人得燕石。夸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流俗 多错误,岂知玉与珉。 (李白古风)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

10、瑕。(方干送郑端公) 今天很多城市的人为本地缺少地标性建筑而烦恼,邯郸的地标性建筑从赵武灵王的时候就有了,那就是丛台。丛台在唐诗里成了邯郸的代名词,登上丛台,首先有怀古之思 沧桑之叹:平原池阁在谁家,双塔丛台野菊花。零落故宫无入路,西来涧水绕城斜。(王建九日登丛台)“燕赵佳人颜如玉”,唐诗里常常提到燕赵美女,而很多美女恰恰家住丛台: 妾本邯郸女,生长在丛台。(储光羲同王维偶然作) 妾本丛台女,扬蛾入丹阙。(李白邯郸才人嫁为厮养卒妇)平原君,战国以养贤出名的赵国公子,唐朝诗人们对他的感怀,寄托的是自己知音 难觅的苦恼:平原君安在,科斗生古池。座客三千人,于今知有谁?(李白邯郸南亭观妓) 未知肝胆

11、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高适邯郸少年行)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李贺浩歌)廉颇、李牧两位捍卫国土的名将,唐诗中总计提到二十几次,中唐之前的只有寥寥几首,绝大多数是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晚唐诗作里,这不正反映出中晚唐人恨国势日衰,对忠臣良将的渴望吗?如: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帅忆廉颇。(杜甫奉寄高常侍)因思汉明帝,中夜忆廉颇。 (罗隐遁迹)汉主岂劳思李牧,赵王犹是用廉颇。(雍陶罢还边将)邯郸之外,曹魏故都邺城的铜雀台、西陵以及三曹七子游宴赋诗的故事也成为唐诗热咏 的主题。实际上,铜雀台铜雀妓铜雀台怨之类题目早自南北朝起,就成了乐府旧 题,唐人咏叹曹魏旧事,发怀古之幽思的诗就有50 多首,如果加上其他在诗中歌咏到这些 地方、人物的就更多了,这些诗歌可能多数是依乐府旧题而写的,但肯定也有亲临其地的题咏,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现在已很难分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