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889069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一、 课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二、课型:新课三、教学时间:本节为两课时中的第1课时四、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习了有关人体的营养、消化、体内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等知识之后,向同学介绍的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中眼与视觉的知识,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既是知识的介绍,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注意用眼卫生,关爱盲人的情感。基于以上教材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器官获得外界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的结构及主要功能。能力目标 ;尝试观察瞳孔大小的变化的情况并作出解释、并

2、设计探究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视觉有障碍的人群,渗透爱心教育,建立生物学观点。 3.教学重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 4.教学难点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树立爱护眼睛的意识。 五、学情分析 学生对“眼睛与视觉”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不仅对结构与功能感兴趣,更对与眼睛有关的疾病感兴趣,尤其是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近视”,想要清楚地了解为什么。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利用启发性语言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去认识,不断地培养能力。本章先从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视觉以及耳和

3、听觉,继而才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这样做的目的是:强调人体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周围环境变化;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强调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的本来面目更加合理的学习。 六、设计的思路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探究法为主,结合讲述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分析、讨论、归纳相结合以及师生共同探究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七、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有关感觉的相关知识。收集“要下雨”前各种动物的

4、相关信息;收集与眼有关的词语。2、教师准备:投影片人眼球和照相机的结构对比猫瞳孔大小的调节、眼球的结构模型,照相机(镜头能伸缩),视觉的形成,下雨之前等等录像资料及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 设 情 境 导 入 新 课【视频导入】播放“要下雨了”的录像资料或课件资料。设问:同学们,设想一下,你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间狂风大作,电闪雷鸣,这时你会急忙寻找避雨的地点,并迅速跑过去。那么,你是靠什么器官发现天气突然变化的?你是怎么样做出天气要下雨的判断的?你对天气的骤然变化的一系列反应,是通过身体的哪些器官和系统做出的呢? 人体的感觉器官中获取信息最多的是什么器官呢?

5、 学生观看资料并结合实际思考问题并充分发表意见。答:是眼睛 从生活实际出发,播放生动的图文资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入新课。【板书】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眼和视觉学生打开书并找到本节内容再进一步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学习提出问题:在我们感知外界环境变化,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而视觉的形成却离不开眼睛 。据科学家统计,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80%是来自于视觉。而视觉的形成当然离不开眼睛,那么眼睛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首先来看看眼球的结构。【板书】一、眼球的结构及功能课件展示眼球结构的平面图,点击鼠标出现相应结构名称和相

6、关图片或录象资料。出示眼球结构模型,让学生说出结构名称和功能。带问题观察阅读教材P78-P79页内容 观察79页的眼球结构图,知道眼球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观察动画。 对照平面图说出眼球模型中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相关资料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创设问题情境:人们根据眼球结构设计出了照相机,照相机在结构上和眼球有哪些相似之处呢?演示透镜成像原理,演示照相机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在拍照时,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播放投影片人眼球和照相机结构对比学生通过观察眼球的结构

7、和相机的结构对比,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质疑,描述相机结构及原理,讨论发现眼球的结构和相机的关系。分组讨论并达成共识。图文并茂,符合教学直观原则,其中的资料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扩大知识面,及时设疑: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那视觉是如何形成的呢?【板书】二、视觉形成动画演示;视觉形成过程(提示学生注意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归纳明确视觉的形成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观察,听讲解,回答问题把视觉形成过程写出。结合视觉形成示意图思考,以

8、抢答方式回答。把教材中静止的图片变为动态过程直观,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启发思维:眼的哪些部位不正常会导致失明?看哪位同学答得又对又好。(及时反馈答案)不失时机出示案例分析:小明在一次意外中失明了,可是医生说小明的眼睛完好。为什么小明看不见了呢?我们应该为盲人做些什么?思考作答。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可能是大脑产生视觉的部位受损。结合实际说出自己的想法。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层层设疑,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归纳知识。加强对学生关爱和帮助盲人意识渗透。承上启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睛的窗户在哪里呢?我们在漆黑的夜里为什么看不见东西?

9、光线对视觉有何影响呢?【板书】三、瞳孔的调节动画演示:猫瞳孔在亮处和暗处的变化图或播放投影片猫瞳孔的大小的调节质疑:观察比较猫的眼睛在亮处和暗处的不同,说说这是为什么?人的瞳孔也能这样吗?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猫瞳孔能根据光线调节大小,人的瞳孔是否也可以,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质疑:人的瞳孔大小也会改变吗?引导学生设计观察人的瞳孔大小改变的实验。答:瞳孔,答:因没有光线进入眼睛。观察动画,对问题作出解释。同学相互之间讨论,说出设计方案。人的瞳孔就是眼睛的窗户,也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减少或增加光量来使自己在亮处和暗处看清物象。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用形象直观的动画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

10、能力。四、什么是近视?怎样预防近视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了解近视及其成因以及预防,通过调查班级内学生的近视率,引起学生注意爱眼、护眼、科学用眼。引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动画演示:近视眼和正常眼睛的对比示意过程。小组代表说出调查的方案和结果。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说出预防近视的建议。观察动画,注意听讲解。归纳近视的成因,认同视觉的重要性,提高视觉卫生意识。学生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调查,将结果记录分析,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屏显示正常眼和近视眼,有利于学生观察对比;讲解和动画同步进行,使抽象知识容易理解,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小结和练习1.让学生快速浏览

11、全节教材内容,并回忆教师的讲述内容,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告诉同学们,如果有不理解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通过百度去网上搜索相关内容参考复习回忆所学知识点,强化认识巩固知识,强化认识【引出情感话题】“假如我是一个盲人,我会怎样生活?”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结束课程。听歌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鼓励学生说出他们将在生活中如何帮助盲人等残疾人。再次渗透对学生关爱帮助盲人的意识.意识布置课后作业教材P85练习1、2学习应用巩固所学知识七、板书设计: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一课时)眼和视觉2、 视觉的形成:视觉形成视觉神经视神经成像于视网膜物体反射的光线形成传

12、导神经冲动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3、瞳孔的调节作用4、 近视的形成和预防 形成原因:晶状体调节负担过重,过度变凸眼球前后径过长 矫正:戴凹透镜 预防:“三要” “四不要”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的理论依据是认知结构的学习理论。强调教师是引导者,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为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创造思考情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不再刻意的强调知识点。教师以人为本,结合学生实际大胆增减教学材料,例如:演示透镜成像原理,以达到更好的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在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学生认知水平,亲身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比眼力,做游戏等,在愉快的心境中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以及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关爱他人的优秀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同时发展学生进行推理和比较的能力,严密设计多种试验的能力,小组成员间合作和及时相互交流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