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苏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664126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苏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苏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苏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苏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苏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苏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苏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说课一、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是对我国登山健儿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真实记录。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登山健儿最后登顶的时刻,赞扬了登山运动员不畏艰险,勇于挑战极限的勇气和毅力以及队员之间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课文第1节写登顶的准备。第2-5节具体叙述了登山健儿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登上封顶的过程。课文中对登山健儿登山动作的描写尤为细腻,不仅突出了登山的艰难,也反映了登山健儿勇敢顽强的精神。二、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37名。其中男生17人,女生20人。95的学生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发表自己的观点。5的学生只能在老师地指导与帮助下完成阅读。大部分学生课前做

2、了充分地预习,了解了中国登山运动员第一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背景、故事,为学好课文奠定了基础。三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10个生字,积累“不可逾越”、“斩钉截铁”、“疲惫不堪”等词语,用学过的方法来理解词义。2、抓时间线索,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中国登山健儿从北路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体会登山运动的艰辛。3、通过重点词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情朗读、结合生活体验来感悟登山健儿的顽强品质。4、学习登山健儿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为登山健儿骄傲,为中国自豪的爱国情感。四、设计思路中国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是熟读精思。朱熹认为:读书要“有疑”,从疑而悟;清朝唐彪则进一步认为:

3、“凡理不疑必不生悟,惟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故学者非悟之难,而疑之难。”这些见解对今天的阅读教学仍有指导意义,也提示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交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并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将解疑和感悟结合起来。要告诉学生,质疑不要只局限在一个词、一个句子上,可以按不同的问题类型进行质疑。如:有关文章表层词、句的疏通性问题,有关思想内容深层的探究性问题,有关表达形式的鉴赏性问题,有关课文知识拓展、延伸性问题,有关对课文看法的评价性问题等。本课教学活动以此理念设计,在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学习中,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感悟。五、 教学过程1、 谈话揭题,引入课文看图,图上

4、的运动员在干什么?引入课文:(板书: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这一天令全国人民骄傲,令世界震惊!让我们一起回到51年前,跟随中国登山队员去看看他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生读题:攀登世界第一高峰)。2、初读课文,梳理脉络师:带着一份好奇、一份骄傲自己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并了解每个时间段里,中国登山健儿在干什么?师:借助板书连起来说一说登山运动员攀登第一高峰的全过程。师:这些时间词如同一根绳索串起了51年前中国登山健儿第一次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时的一幕又一幕。而课文重点描写了哪个时段?为什么?如何艰辛的呢?3、重点感悟,体会艰辛质疑师引:从8500米经过5个小时到达第二台阶,

5、从8680米到8848米用了多少时间?(一天一夜)19小时。你有什么问题吗?师:带着这个问题,读3、4、5节,找找队员们怎么攀登的句子。用直线划出。体会成功后的喜悦师:再也没有路了,抬头只有无尽的天空,珠穆朗玛在三个中国人的脚下出示:(啊,成功了! 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在世界第一高峰上展开了鲜艳的五星红旗。)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师:自豪啊,记住这个神圣的时刻生(齐):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投影出示)骄傲啊,大声地喊出这些英雄们的名字!王富洲 屈银华 贡布(投影出示)师:在后来的几十年中,登山健儿永不放弃的精神代代相传,中国登山队又多次登上了

6、珠穆朗玛峰的峰顶。看,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出示:2008年5月8日9时17分)(如图)六、 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也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两个基本点”:一个基本点是教材,另一个基本点是学生。教材是我们进行课堂语文教学的载体。叶老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现代教育理念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另一个基本点是学生了。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关键是要关注表达,其一是教材即文本的表达;其二是学生的表达。关注文本表达,是上好语文课的出发点;关注学生表达,是语文教学

7、的落脚点。1、补充资料 帮助释疑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引导质疑问难。”文章所述的中国登山队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经过,着实让人感动。但是,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学生太远,孩子们对登山运动也不太熟悉。结合本文描述的情景远离学生实际生活这一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针对重点段落进行质疑。同时,为了有效地解决学生的疑问,我在课前指导学生搜集珠穆朗玛峰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对珠穆朗玛峰有所了解(了解珠峰的高及温度)(如图1),知道要登上它的峰顶是非常艰难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明白为什么“第二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我适时补充了这样的资料(如图2):引导学生关注与文本关系密切的信息

8、。这样,也能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找寻答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1 图22、关注文本表达,使表达更清晰作为一篇描写我国登山运动员第一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记叙文,教材中许多地方用数字作了准确、详细的介绍。在教学设计时,我大胆地进行了高度浓缩:从导入课文时,板书8848米,引出“世界第一高峰”。再出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让学生找到文中含有这些时间的句子,想想他们与攀登珠峰的关系。用这些含有时间的句子来梳理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接着通过对课文的再梳理,了解到从8500米到8680米登山队员用了5个小时,而从8680米到8848米却整整用了一天一夜相当于19个小时的时间,引发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质疑,从而引导学生聚焦

9、登山运动员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时遇到的艰难险阻。以时间为线索,学生可以把51年前,我国登山运动员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情景表达得更清楚。3、关注学生表达,使表达更生动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认为出路还是在课堂,提高课堂效益特别是课堂训练的效益,关注学生表达,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读重点段落,划出关键句,理解重点词的方法,再现中国登山运动员登山的场面,让学生感悟文本所要体现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在教学逾越第二台阶一处时,登山队员们没上几步又滑下来,此时刘连满立即蹲下身子,斩钉截铁地说:“快,踩着我的肩膀上!”。教师抓住学生情绪发展,设计练习:“刘连满的言行让这些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也不由得热泪盈眶,队友犹豫了 。” 在练习中让学生感受到队员的顽强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感悟情感,丰富表达。教材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好例子,表达是语文教学之“精髓”。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强调整体性、综合性。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运用表达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关注作者的行文思路,帮助学生提炼文本内容,重组信息,感悟主旨,关注每一篇课文的表达,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