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教学突围》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6202569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明文教学突围》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说明文教学突围》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说明文教学突围》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说明文教学突围》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说明文教学突围》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教学突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教学突围》(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载说明文教学突围 引子说明文是语文教师“又爱又恨”的一种文体。爱,是因为大家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这种文体对学生的重要意义。能够读懂说明文写好说明文,是学生未来行走江湖的必备技艺。读不懂散文,写不好散文,对人生影响不大。但假如读不懂写不好说明文,在未来的职场上,会是很尴尬的事儿。恨,则是因为这种文体难教。在公开课研究课的课堂上,说明文基本算是“弃儿”,大家都是能躲就躲,避之唯恐不及的。我曾在一篇随笔中说过:没有对说明文教学实行过深入研究的老师,他的教学体验可能是不完整的。进一步说,假如你没有对说明文的教学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对说明文的文本解读、课堂设计、课堂实践中享受到和教学小说诗歌散文一样的

2、高峰体验,你对语文的理解可能不会特别透彻。所以,研究说明文教学,开拓说明文教学的新境界,是非常迫切的事情。那么,在一线,说明文教学存有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呢?我先以80后优秀教师湖南卢望军老师的苏州园林课堂实录为例说明其困境。 一、说明文教学的困境 这些年来,行走教学田野,结识了一批非常有才华的80后教师。卢望军老师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她的绝大多数课,才华横溢,充溢着妙想奇思,很优秀。前段时间,望军在博客上挂出了她在广东任教苏州园林的课堂实录。自己感觉良好,各方溢美之词也很多。我认真学习了,觉得她读教材还没有读进去,课比较一般。比起她其他的课,不算好课。我觉得,对极有潜力的年轻人,不要一味唱赞

3、歌才好,所以就斗胆直言,提出了反对意见,和望军商榷,也和更多的老师商榷。 我的评课题目是查一查自己课堂中的“干货”有多少? ” 望军老师的苏州园林,基本步骤大概是这几个:1、学字词。2、看园林视频,说感受。3、概说苏州园林,跟叶圣陶学习布局谋篇。(1)在书上画出每一段的中心句。(2)串联中心句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3)归纳这篇说明文“总分总”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的说明顺序。(4)引用原文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散淡地结尾。4、细说苏州园林,跟叶圣陶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1)介绍“三步到位法”。老师做出示范。(2)给出分析说明方法的模式。让学生练习。(3)小结苏州园林是说明文的标本。5、评说苏州园林

4、,从苏州园林看中式审美。(1)读文本中把园林和绘画艺术结合起来的句子,想想苏州园林表达了怎么样的审美观。(2)结合描写圆明园、赵州桥、破山寺的句子,协助学生思考中式审美观。(3)结合上课学校的环境设计图片,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中式审美观。(4)讨论:城市为什么需要园林。(5)深情朗诵自己的散文诗愿为致苏州园林结课。 这个课,思路很清晰,板块很鲜明,教的内容很充实饱满,表达出了老师的文化积淀。假如仅从一般的要求来评价,算一堂合格的课。但假如稍微提升一点点要求,这个课,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什么呢?我用一句老话来作比喻:看看这个课的“干货”有多少?“干货”多且恰当,就是好课。“干货”少或者不恰当,就是

5、平庸的课或者是教学内容有问题的课。什么是“干货”?我不好下定义。大概意思就是,我们开发出了最能够让学生欣赏到学习到的关于“这个个特定的说明文文本”的特色教学内容。定义不好下,我反面举例来说,哪些东西不能算一堂课的“干货”呢?比方在望军的课中:最炫的第五局部“从苏州园林看中式审美”不属于“干货”。这是拓展内容。这个局部,可要可不要。说可要,是因为苏州园林和“中式审美”不能说完全没相关系。说可不要,是因为要以一篇短小的说明文来跟学生讨论“中式审美”这样宏大的话题,显得突兀。即使不突兀,这也不是,起码不主要是语文课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师的创造性解读用还是不用,不可一概而论,要看课堂的主体局部教师对于苏

6、州园林这个文本自身的处理力度。假如力度够大,钻研够深,后面的拓展点到为止,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但假如对文本本身开掘力度不够,停留在较低的处理层面上,那后面的拓展越多越炫,这个课就越是“病课”。为了好诊断,研究所有的课,我们都能够把相对独立的“拓展局部”先拿掉,看看“干货”的比例。这样做能够协助我们理性地审视一堂课。而不是像现在,课风越来越浮,很多老师甚至都懒得看课堂的主体内容,只看拓展。越宽越好,越深越好,越高越好。名言满天飞,文史哲一起上,大家都在外围使劲用力,而文本,却被有意无意忽略了。 接着说,望军老师的第四局部“跟叶圣陶学说明方法”也不算“干货”。望军老师这局部是想让学生学习“

7、语言”,但实际上没有学习语言,她让学生学习的是说明方法。学说明方法和学语言是两个概念,望军已经有了这样的直觉,非常可贵。但她最后确定的“语言内容”还是说明方法,实在有点儿可惜。假如要求低一点儿,教说明方法也能够,没有大问题。毕竟现在说明文的知识体系还很不完善。除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是每个老师都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内容外,其他的,都还很“虚”。但如何教,却是大问题。不同的教法,决定着你的教学内容是不是“干货”。望军老师的教法,是给出模板,让学生去寻找,去学习。比方:投影: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三步到位法”1、指出说明方法 2、分析说明效果 3、概说对象特征这句段话采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简明科学

8、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画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充分有力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通俗易懂地说明了 。 这种教法,是我比较反对的。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泛泛地讲说明方法,和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的语言特质无关。这些方法,放之四海而

9、皆准,哪篇说明文都能够这样教,所以,它反而不能让我们欣赏到学到苏这个独一无二的文本的语言。二是因为这种模板本身就很“傻”很“呆”,是大家开发出来直接面对应试的。干嘛作比较的作用就必须要用“鲜明生动”,举例子就不“鲜明生动”吗?打比方就不“鲜明生动”吗?根本经不起追问。大家是觉得,这样的训练“扎实”“保险”,学生能在考试时得分。殊不知,其危害也同样的大。我建议,假如老师确实要想实行规范化训练,也能够,“三步到位法”能够讲,老师也能够做示范。具体操作时,能够活泛一点儿,“鲜明生动”一类的词语也能够列出来,让学生根据情况自己挑选,总比死套模板好吧。我上公开课的机会多,基本算走遍了全国。我发现中国的孩

10、子没有不会用“形象生动”等词语的。到处乱套,用得欢得很,但很少会结合文字具体分析。穿靴戴帽的教法已经害了不只一辈中国孩子了,假如再这样教下去,真的是贻害无穷。 这样教说明方法,还是低层次的教,属于“搬运知识再现知识”一类,教的不属于“干货”。所以望军在实录中说这个阶段“教学效果”特别好,连最差的学生都动起来了。当然啰,因为基本上没有新知识新水平训练的进入,学生不太思考就能够回答,气氛自然好。但这是假好。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仅仅复习了一下说明方法的知识,并无其他收获。对真正学懂苏州园林,也没有啥作用。 怎么才算教的是“干货”呢?那就需要望军再往前走一步,去研究一下这个文本苏州园林在说明方法上的独

11、特之处。泛泛地练不如聚焦地捶打,协助学生学到更具体的东西。“说明方法”不是叶圣陶的创造,叶圣陶如何使用“说明方法”才是他的创造。好的语文课,就是要去发现这个奥妙,引导学生破解这个奥妙。这叫做“创造出新知识”,这才有劲儿,得劲儿呢。当然,这种要求就稍微高些了。 继续看其他的。看视频说感受,算“干货”吗?不算。这个局部起码也还是可要可不要的。或者说,视频放的地方不太对。学生还没有进入文本,视频就来了。我们上课,不是要学生去找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感受,而是去找“叶圣陶如何表达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感受”。视频的适当点缀我完全不反对,但一定要放对地方。 再看,字词学习,算干货吗?也不算。这属于平面知识。属于教的

12、低层次内容。抓基础抓落实是对的。但对于一堂课来说,特别是中学阶段的课,字词教学是开胃菜,是调料,不是大菜。 再看,最后的那首诗是“干货”吗?我很佩服望军的才情。诗写得很棒。现在能够写诗的老师恐怕也不多了。诗好归诗好,仅仅,放在这堂课的末尾,我还是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苏州园林是说明文,说明文主要还是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一些科学知识,学习说明技巧。用一首很煽情的诗歌来结尾,我觉得有点儿“混搭”了。假如学的是如绝版的周庄之类的抒情散文,倒还能够。 总之,看过来看过去,就只有第三局部“跟叶圣陶学布局谋篇还算“干货”。因为苏州园林的总分总的格局是很有特色的。属于“这个篇”说明文的特质,值得教。仅仅,我觉得

13、这局部望军的教也值得斟酌。是不是教得“缓慢”了一点儿呢?因为她设计了“导学案”。导学案是个危险的东西。弄不好就是浪费时间。找中心句等等导学案上全有。这个知识点就苏州园林来说,是重点,但不算难点。学生导学案上搞一回,又到课堂上来搞一回,就有点儿假了。导学案也不是不能搞,要搞,课堂上就更需要老师拿出高于导学案的再创造。否则,照案宣科,那不是做做样子耽搁学生的时间吗? 综上所述,望军的这个课,内容丰富,也有亮点,看着好看,上出来也比较热闹,但“干货”不多,所以是个合格但很一般的课。我的建议是:望军还需要重新钻研教材,重新去寻找“这个篇”的魅力。苏州园林作为一篇说明文,为什么好,为什么好到了成为说明文

14、的“标本”,她没有想明白。 望军是优秀青年教师,她的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其实很有代表性,让我们看到了现在一线说明文教学的困境:困境一: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来说,解读说明文这种文体还缺乏抓手。传统的中学说明文知识体系非常薄弱,“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说明文的“五大要素”虽然很清楚,但是并缺乏以引领教师走进说明文文本深处,去破解每一个独立的说明文文本的特质。语文教学“不知道教什么”的问题,在说明文这种文体上,表达得更为集中,更为尖锐。老师们没有解读说明文的“工具”,就只好在教学中做搬运工,每一篇说明文,都拿“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这点儿捉襟见肘的东西去套。假如处于说明文教学

15、的起始教学阶段,这样教尚可,但是假如到了初二初三还这样教,就没什么趣味了。而且,说得更明白一点儿,更深刻一点儿,这个套“业内”的知识,假如不考试,是一套无用的知识。一个读者即使不理解这些知识,也能从文中获得相对应的信息。而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它们也并不能把人的阅读水平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这就如王荣生先生所说,“很多教师设计的很多教案,其实是在想尽办法生产一种奇特的阅读方式,也就是有阅读水平的一般人(包括学者、作家、评论家等)从来不采取的阅读方式,也就是在备课、教学之外所有成人都从不采用的阅读方式”。(两个课例的评议,语文学习,2004年第四期)这个现象启示我们:假如只永远“匍匐”在“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这个体系内,不站起来,不跳出来,勇敢打破常规,努力自己去开发说明文的教学内容,说明文课堂的尴尬会一直存有。 困境之二:教说明文“没意思”,为了“有意思”,一线的课堂教学最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