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关于对流层特点的演示教学案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34385665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关于对流层特点的演示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地理关于对流层特点的演示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关于对流层特点的演示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关于对流层特点的演示教学案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视演示法 突破重难点 高中地理关于对流层特点的演示教学案例人的生命时刻离不开大气,虽然学生们对大气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发生规律、理解其形成原因。如:对流层中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为什么降低?对流层大气为什么会发生对流运动?为什么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几乎没有文字说,只是介绍了其重要特点,只有一幅大气垂直结构图。而我们要求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对流层大气的特点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多个教学方法:第一,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统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

2、程中,可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联系和规律。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觉得用这种方法,教学效果不会好。第二,利用实验来帮助理解。如下图。我先后试用了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案:选取了可口可乐塑料瓶,将其底部、盖子去掉,在靠近底部的侧壁凿好一个合适的洞,把该瓶照在早已点燃的放

3、置在较为平滑的桌面上,把点燃的香(事先在香上涂抹一层蜡油,这样燃烧时会释放更多的烟),靠近小洞,本来设计思路没问题,可是时间不久燃烧的蜡烛造成的高温把塑料瓶烤皱了,不得不放弃。第二种方案:还是用了同样的瓶子,做好了同样子的设置,本来打算在瓶口处上方放一纸做的风筝,来证明空气的运动,同样的结果,塑料瓶子被烤皱了,失败!最后在总结前几次失败的基础上我想出了第三种办法,把塑料瓶子换成一个八宝粥空桶,试验成功了。如图一:点燃的香气流运动状况八宝粥铁桶桌子图一在上课前,我提着这些器材进入教室,学生们发现今天又换了“东西”,都不约而同的向我方向张望,有的问:“咦,老师,今天带过来这么多东西”。学生们猜测的

4、很多。我没有跟他们解释这些“东西”的用途,而是让他们继续好奇下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师:“通过前面的预习,我们了解到对流层大气是运动的,并且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说完这段话后,我就准备做实验了。我按照上图的设计安排好了“东西”。师接着说:“请同学们认真看我演示,注意观察香的燃烧部位靠近铁桶的小洞时出现什么现象?”生:认真观察,同学们一个个睁大了眼睛,屏气凝神,后几排的同学还站了起来。有的还甚至爬到桌子上去了。师:“看到什么现象呢?”(师慢慢移动冒烟处的香烟的位置,以至于使得烟能够在合适的位置通过小洞进入铁桶)生:一个个跃跃欲试,积极踊跃抢答。生:“香的烟通过小洞飘进了八宝

5、粥铁桶里。”师:“同学们现在再思考一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生:讨论。(前后左右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展开讨论)生:“铁桶里有燃烧的蜡烛,产生热量,使空气增温,受热膨胀上升,外围的空气就顺着小洞进入了铁桶里,我们看到的烟就是证明。”玻璃片凝结的水滴水蒸气图二生:“.”(另有很多说法)师肯定了同学们的回答。师:“哪个同学试着把烟的流动方向用简图在黑板上画出来?”生抢着上黑板,我就让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了示意图。师总结:“因为对流层底部热上部较冷,大气易出现对流运动。”对于对流层为什么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我也设计了实验演示(图二):我把盛满即将烧开热水的电热壶通电,不一会水蒸气喷涌而出,我把温度较

6、低的玻璃平放到电热壶的上方不远处,立刻会有水滴凝结在玻璃底部。这个实验演示可以证明随着气流的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善思则疑、思起于疑”。任何思维的过程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学生追求新知的动力、是思维创新的前题。而问题的解决办法通常有好多种,本着利于学生发展,利于问题的简单化,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的前提,在解决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诸多方法中,地理演示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一步不断地发现、不断地解决问题,可以使学生拨开层层迷雾,找寻问题的深在内涵。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演示的方法可将地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感性材料,通过教师,化感性材

7、料为学生的理性认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的想象力。因为学生的天性就是对新事物感兴趣,所以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他们的兴奋神经,使之顿时活跃起来。愉悦的教学氛围为拓宽学生的思路奠定了情感基础,致使学生发现、提出多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思维潜能,为学生深入的探究问题奠定思维基础,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现行高中地理新教材设计的知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详实、图文并茂,是使学生们“获得终身发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因此,我在教学中就注意了避免照本宣科,让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来获得知识和认识自然发展规律的一个平台。我认为,新颖生动的演

8、示,熟练、协调的示范,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好的演示,往往使学生过目不忘,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演示前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在观察前,我明确告诉学生:观察的对象是什么?需要观察什么样的变化和特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观察的主动精神,增强他们的知觉的选择性,能从观察的事物中,主动地选择出自己所要认识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象和现象的主要特征上,不去感知那些无关紧要的细微末节。漫无目的的观察只能使学生浪费时间和精力,养成不良的观察习惯。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把蜡烛当作了大气的热源,是与实际不相符合的。在以后得教学中将尽力使演示接近于现实,对学生负责,对知识负责。以上所述,在教学实践中曾取得过很好的效果,学生反馈来的情况较好,取得的效果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为此我将尽可能地将演示法进行到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