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应知应会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34384707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情防控应知应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疫情防控应知应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疫情防控应知应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疫情防控应知应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疫情防控应知应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疫情防控应知应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情防控应知应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一)“十查十看”:1. 查“四类人群”排查协查流调情况,重点看是否“存量清 零、增量随清”;2. 查隔离管控情况,重点看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是否严格规 范、封闭管理;3. 查重点人群定期核酸检测情况,重点看是否做到全覆盖、 按时检、结果准、及时报;4. 查社会面管控情况,重点看是否严格测温验码、戴口罩、 少聚集;5. 查进口物品防控情况,重点看是否做到先检验、后消杀、 全链条、可溯源;6. 查多点触发预警情况,重点看基层“哨点”作用是否得到 充分发挥;7. 查应急准备情况,重点看“8 支队伍”建设、隔离场所和 定点医院准备情况,以及防院感措施是否落实到位;8. 查信息平台应用情况,

2、重点看是否做到数据精准、填报及时、全域覆盖;9. 查疫苗接种情况,重点看是否做到人员广泛发动、疫苗精 准调配、接种确保安全;10. 查指挥体系运行情况,重点看是否保持应急状态、人员 是否在岗在位、职责是否清晰明确。要一个单位一个单位过、一 项任务一项任务查,对发现的问题,要立行立改,坚决整改到 位,及时消除问题隐患,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二)“三区两通道”:三区是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两通道是医务人员通道 和病人通道。(三)“八支队伍”:流调队伍、隔离队伍、救治队伍、采样队伍、检测队伍、消 杀队伍、社区防控队伍、健康教育队伍。(四)“六套信息化”:排查、流调、隔离、检测、救治、疫苗

3、接种。(五)隔离点“五个一”:1. 成立一个指挥体系和专班;2.设置一条隔离带;3.制定一套运行机制;4.建立一本登记台账;5.明确一个进出示意图。(六)“预检分诊”: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疫 情,防止医疗机构内交叉感染,对来诊的患者预先进行有关传染 病方面的甄别、检查与分流制度。(七)“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八)“四方责任”:辖区党委和政府的属地责任、行业部门的主管责任、各单位 的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的自我管理责任。(九)“五有三严”:有防护指南、有防护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防护物资设备、 有医护力量支持、有隔离运转安排等措施严格发热门诊设置管 理

4、、严肃流行病学调查、严防医院院内感染。(十)“五个到位”: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到位、能力到位。(十一)“四集中”: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十二)“首诊负责制”: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 等工作负责。二、政策摘要(一)居家隔离分包机制:1. 三级分包机制:县级领导分包乡(镇)、乡(镇)干部分包村、村干部分包 户。2. “五包一”责任制:乡(镇)干部、村干部、公安干警、乡村(社区)医务工作 者和网格员严格落实“五包一”责任制。(二)药店无医院处方不得出售(含网购)“一退双抗一 咳”药品。“一退双抗

5、一咳”:退热、抗病毒、抗生素、咳嗽。(三)九类重点场所:村庄、社区、宾馆、商场、超市、码头、车站、旅游景点、 饭店(大型)。(四)疫情信息报告工作要做到 3个“2 小时”:1.发现核酸初筛阳性者,要 2 小时内报告属地卫生健康行政 部门和疾控机构;2. 医疗机构接到核酸检测阳性报告后,要在 2 小时内完成网 络直报;3. 辖区内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并 在 2 小时内完成审核。(五)医学观察“14+7”:对 3 类人员实施居家 14 天医学观察(不具备居家条件的实行集中隔离观察):1.次次密接人员;2.出现阳性感染者的县 (市、区)来沧返沧人员;3.有特殊情况不能集中隔离的

6、人员。对解除集中隔离人员,继续实施 7 天居家健康监测。(六)“十个常态化、30项防控措施”:1.坚持健康防护常态化(1)坚持日常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 小于 1米距离接触时要佩戴口罩。(2)持续做好宣传引导。群众 自觉遵守“不松懈、不扎堆、不串门、不聚餐、不隐瞒、不大 意、不侥幸、不信谣、不硬闯、不疏忽”的防控“十倡议”。2.坚持测温验码常态化(3)强化人员密集场所进出管理。商场超市、酒店旅馆、农 贸市场、景区景点等公共场所,火车站、客运站、学校、餐饮 店、电影院等重点场所,严格执行进出人员测温验码。(4) 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出入管理。各单位要在入口设置体 温检测点,做好干部

7、职工健康监测。(5) 严格“三道防线”查控。3. 坚持外来人员排查常态化(6) 持续抓好入境来无人员排查。进一步完善境外直接来无 人员管控和省外入境来无人员数据共享、信息通报和核查机制, 严格入境人员闭环管理,确保口岸检疫、目的地送达、社区防控 无缝衔接。(7) 加强中高风险地区来无人员排查。公安、通信、卫生健 康部门要根据全国中高风险地区名单,主动排查中高风险地区来 无返无人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通过城乡社区排查、视频监控 等手段,精准、快速摸排重点人员,确保排查到位、管控到位。(8) 认真做好重点人员协查。针对重点人员,要利用网格化 管理手段,全面精准摸排,第一时间摸清行动轨迹、第一时间发

8、 现重点人员、第一时间管控风险。4. 坚持发热人员筛查常态化(9) 规范发热门诊设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设置预检分 诊点,落实预检分诊制度。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医疗 机构要规范设置发热门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 置发热筛查门诊。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及没有设置发热门诊的医 疗机构,发现发热人员要就地就近登记报告,闭环转运至定点医 院或发热门诊。(10)优化患者就诊流程。发热门诊要做好 24 小时值班值 守。对进入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要测量体温、查看健康码、询问 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史。对发热、干咳、咽痛、嗅(味)觉减 退、腹泻症状患者要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查,实行闭环管理,由专 人按照

9、指定路线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5. 坚持重点人群检测常态化(11)做好定期核酸检测。定期组织所属重点人员进行核酸 检测。对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以及出现发热、 干咳、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症状人员,连续 2 次检测 (间隔 24 小时)进行甄别筛查。(12)严把检测质量关口。加大采样检测人员培训、监督管 理力度,强化核酸检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及 时和可追溯,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和人员防护到位。6. 坚持监测预警常态化(13)充分发挥监测哨点作用。要在扎实做好社区和学校、交 通场站等人员密集场所监测报告的同时,持续加强药品销售和使 用监测、病原学监测、农贸市场环境监测

10、、冷链食品监测,充分 发挥医疗机构特别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诊所、门诊部“哨点”作用,确保及时发现疫情。(14) 持续开展医防协同监测。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调 联动,增强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15) 加强监测数据分析研判。成立工作组,定期分析监测数 据,综合研判疫情趋势,提出风险评估结果和预警响应建议。7. 坚持精准处置常态化(16) 规范信息报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 例、无症状感染者后,要在 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不得瞒报、 漏报、迟报。按照先内后外、先下后上的原则,及时、准确做好 疫情信息发布工作。(17) 抓好流调追踪。发现疫情后,疾控、

11、公安、通信、交通 等要加强部门协作,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综合运用面对面调 查、大数据追踪、公安刑侦等手段,彻底摸清详细活动轨迹,全 面查找密接、次密接人员,24 小时内完成。对流向外省市的密 接、次密接人员,要及时推送至所在地进行协查,专人盯办反馈 结果。(18) 加强隔离管控。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本地密接、次密 接人员依法依规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加强隔离场所规范管理,做 好隔离人员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消毒消杀、生活保障、人文关 怀等工作,规范有序做好解除隔离工作,严防隔离场所交叉感 染。(19) 做好医疗救治。定点救治医院要按照“四集中”原则和 “四个一”救治措施,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

12、,全力以赴 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对无症状感染者 与确诊病例实施分区管理,严格落实医疗机构院感防控措施。强 化治愈患者康复和跟踪随访工作。8. 坚持消毒消杀常态化(20) 强化医疗机构和集中隔离场所消毒。所有医疗卫生机构 和集中隔离点要定期组织开展环境消毒,突出抓好预检分诊场 所、门诊急诊、感染科病房等重点区域消毒消杀工作,做到全覆 盖、无死角。(21) 强化公共场所日常消杀。商场超市、宾馆坂店、交通场 站、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要严格落实消杀措 施,重点加大对公共卫生间、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部位 的清洁消毒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场所在出入口配备速干手消毒 剂

13、、感应消毒设施,方便群众做好手卫生。做好建筑物中央空调 通风系统的清洗和消毒处理。(22) 强化重点部位消杀。各地要加强对机场周边、城乡结合 部、公厕等重点区域日常消杀,加大对垃圾清运站、污水处理厂、养殖场、屠宰场、快递物流站点等重点部位日常消杀和环境 监测,最大限度阻断由物及人、由人及物的传播。(23)强化消毒消杀质量控制。各地各单位要强化人员培 训、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价,确保消杀工作科学规范、有力有效。9. 坚持环境整治常态化(24)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进一步完善村庄、小区、街 道、单位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 制度。10. 坚持防控准备常态化(25)做好核酸检测准备;(26)做好流调溯源准备; (27)做好隔离管控准备;(28)做好医疗救治准备;(29)做 好应急物资储备;(30)做好应急培训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