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管理制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344877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疼痛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疼痛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疼痛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疼痛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疼痛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疼痛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疼痛管理制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总则 1 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的对象为住院患者、急诊患者和门诊患者。对于门诊患者和急 诊患者,在门诊部、急诊部和医务部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制度的方法执行。2医生和护士协作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进行疼痛评估的护士应为本院注册护士。处理疼痛的医生应为本院执业注册医生。3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时主要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 NRS )”来评估疼痛,对于无法用数字分级法进行疼痛自我评估的患者(如4 岁以上幼儿、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等),则采用“ Wong-Banker 面部表情量表法( FPS-R )“(见附图)。对昏迷等意识障碍患者使用FLACC 量表评估(见附表)。4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患

2、者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施。5医生应对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经疼痛治疗仍无法控制的,应请疼痛专家(麻醉科、肿瘤科)会诊。6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的结果及疼痛治疗的措施和结果等记录在病史中。7在疼痛治疗前,医生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在制定疼痛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及其风俗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情况。8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疼痛管理知识的介绍,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过程。教育患者和家属的过程记录在病史中。9临床医生应学习和更新疼痛的相关知识和诊疗常规,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二、疼痛评估与处理流程1建立以护士为基础的疼痛筛选模式:(1)患者至急诊部就诊时,预

3、检护士和值班医生应尽快进行疼痛筛查,并记录于就诊卡上。(2)患者入院8 小时内,护士进行首次疼痛筛查,此后每天2PM 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于体温单( 3)在疼痛筛查和评估中,若发现:首次主诉疼痛,或疼痛评分3 分的患者,护 士应及时报告医生,由医生决定处理措施。(4)对疼痛评估评分5 分的患者,护士q4h 评估疼痛 1次,直至疼痛评估评分5 分。特殊情况按医嘱执行疼痛评估。( 5)对于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护士应追踪评估(静脉或肌内注射后30 分钟,口服用药后1 小时),并记录结果。2 建立以首诊医生和病区医生为基础的疼痛处理模式:(1)对于护士报告的首次主诉疼痛,或疼痛评分 3分的患者(

4、或门急诊报告疼痛的患者),医生应及时对其进行疼痛评估,内容包括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既往疼痛病史,必要时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程录中。药物滥用史等,护士报告后,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病房医生原则上应当在评估结果2 小时内对患者进行评估,并在疼痛评估表上签名,紧急情况应立即评估。( 2)临床医生在疼痛评估后,应筛选出需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制度可行的疼痛治方案,并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程录中。( 3 )疼痛治疗方案包括:治疗目标、治疗方案、治疗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持续的疼痛评估指标、评估时间(频率)等。(4)制定疼痛治

5、疗方案依据的原则是:有效消除疼痛,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对于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疼痛治疗方案按时进行持续的疼痛评估和记录,每天至少评估 1 次。并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疼痛治疗方案。( 6)医生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管理知识的介绍,教育过程记录在病史中。( 7)为慢性疼痛患者制定出院后疼痛管理方案,并在病程录及出院记录中作好记录。3建立由疼痛专家(麻醉科、肿瘤科)作为支撑的疼痛咨询模式:经规范化疼痛处理,若患者的疼痛仍得不到有效缓解,此时可向疼痛专家进行专业治疗咨询。三、疼痛处理原则1设立疼痛控制目标:(

6、1)疼痛强度评分3 分;( 2)24 小时内突发疼痛次数3 次;( 3)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的次数3 次。2制定疼痛评估原则( 1 )患者的主诉时诊断患者有无疼痛及疼痛程度的主要依据。(2)全面评估疼痛了解肿瘤及疼痛病史、疼痛性质、程度,疼痛对生活的影响,治疗史及相关的化验检查。( 3)动态评估疼痛评估治疗期间疼痛的发作、治疗效果及转归。3遵循疼痛治疗原则( 1)采取综合措施治疗疼痛:以药物为主,非药物疗法为辅。药物主要包括对乙酰氨 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非药物疗法有外科疗法、神经阻滞疗法、神经刺激及毁损等等。( 2)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和剂量:根据疼痛的类型、强度等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

7、方案。 ( 3 )选择给药途径:首选口服给药。芬太尼透皮贴剂是可选的给药方法之一。口服和皮肤用药后疼痛无明显改善者,可以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全身用药产生难以控制的不良反应时,可以咨询疼痛专业组人员。( 4 )制定适当的给药间期:根据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制定合适的给药间期,提 高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5)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镇痛治疗后应及时观察生命体征,根据疼痛评分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6)及时处理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可致便秘、呕吐和呼吸抑制等,应进行相应的处 理和治疗。( 7)辅助治疗:依疼痛的不同病种和类型而定。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NSAIDs )、糖皮质 激素、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对

8、不同疾患所致的疼痛有各自独特的效果。(8)癌性疼痛患者:按照 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见附表)。附件: FLACC 量表 项目(得分)0 1 2 面部表情 Face 无特定表情或笑容偶尔面部扭曲或皱眉持续颤抖下巴,紧缩下颚,紧皱眉头腿步活动 Legs 正常体位或放松状态不适,无法休息,肌肉或神经紧张,肢体间断弯曲 / 伸展踢或拉直腿,高张力,扩大肢体弯曲/ 伸展, 发抖体位 Activity 安静平躺,正常体位,可顺利移动急促不安,来回移动,紧张,移动犹豫卷曲或痉挛,来回摆动,头部左右摇动,揉搓身体某部分哭闹Cry不哭不闹呻吟或啜泣,偶尔哭泣,叹息不断哭泣,尖叫或抽泣,呻吟可安慰度Consolability平静的,满足的,放松,不要求安慰可通过偶尔身体接触消除疑虑、分散注意安慰有困难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1对于轻度疼痛患者(1-3分)使用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非甾体类止痛药物;2对于中度疼痛患者(4-6分)按时服用可待因片或氨酚待因片等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3对于有重度疼痛(7-10 分)的癌症患者,按时服用强阿片类药(以吗啡为代表),并可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