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生长点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3438036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寻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生长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探寻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生长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探寻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生长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探寻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生长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探寻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生长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寻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生长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寻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生长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寻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生长点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 李砚峰何谓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生长?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生长,就是学生在课堂上,对某一知识、技能或方法,进行质疑、讨论、实验、验证等多元方式下的即时理性活动。从而产生一种个体的真实的情感体验和经验的累积,并在问题解决、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方面有所认识。具有这种认知功能的教学环节,就是新知识的生成和内化的过程,即生长。生长包括两点:一是生成,即一种新的知识形态的凝聚,这是思维从发散到收敛的结果;二是内化,即个体将新的知识形态纳入到个人心理结构并进行个性化处理。显然发生新知识生长的课堂,就是有效课堂。知识生长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自我发展过程,具有丰富性(教学的

2、多样化)、复杂性(师生间关系)、流动性(师生间转化)。本文就个人的课堂经历,并从中撷取相关教学事件,简要阐述中学化学课堂中,知识生长的源起,即知识生长点的问题来研究和探索。一、化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生长点的源起作为一名中年化学教师,我有时会被不成功的课堂效果而困扰,会产生一定的不自信的心理;有时也会被课堂上瞬间生成的智慧而鼓舞,会激发出奇妙的成就感和价值感,这些都是最珍贵的知识生长点。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受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和教育的内容所束缚,不能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技术剖析和艺术的加工。所以,会错失很多宝贵的提高自己教育能力的机会,正因如此,有效而及时的发现和积累知识的生长点,就显得十分必要了。1

3、、在学生的差异性需求中寻找当我们面临不同的学生群体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一个新的知识点或一个新的知识体系,一种思维习惯,一个学习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有时,老师的思考要高于学生,有时要平于学生,有时要低于学生,师生共同来发现。要想实现课堂教学中,最快、最简、最生动、最高效的效果,就是教师需要动脑思考,找到适合不同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的生长点。2、在教师的多元设计中寻找我们都有过很多上课的经历,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班级实施,结果却不尽相同,为什么?这是因为,知识相同,学生不同所决定的。这就要求,教师面向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最生动的课堂,最精彩的表达,最尖锐的碰撞,往往不是一

4、节课所能够呈现出来的。每一个激动的瞬间,每一次情感的灵动,往往分散在不同的课堂。所以,当把这些精彩之笔,整理、收集、归纳、升华,这就是最珍贵的教学资源,它不断地积累,会在不同的课堂里大放异彩。3、在课堂主体的有意义转换中寻找一个不会发展课堂教学的老师,是无法驾驭未来的课堂。教育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今天的学生,所拥有的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远远不是老师所能估计到的。课堂的主体不是唯一的,很多时候是师生的角色互换或互变,当一个教师站在学生视角去思考问题的时候,他也会变成主体的一员。知识与技能的有机整合和提高,过程和方法的和谐发展,真实的情感、专注的态度、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5、,离不开课堂,更离不开师生互动所产生的交流与思考、批判和反思、认同与赞美。二、课堂教学中如何培育知识的生长点1、在教学类比中创设“语言”石蕊和酚酞的变色问题,课堂上教师会结合实验来展开教学,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对于大部同学,可以即时观察,轻松理解和应用。但是,对于一部分观察能力较弱的同学,会经常发生混淆。每当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困扰这些学生的判断,久而久之,学生会失去主动学习的自信。同样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不一致。这就是教师值得反思的问题,如何让一部分能力有差异的学生也会牢牢的掌握呢?这就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师生共同寻找到并进行艺术加工。举例:酚酞变色的启发学生:老师,我总是记不清楚石蕊和酚酞变

6、色情况?老师:石蕊,遇酸红遇碱蓝。学生:这个我知道,可酚酞呢?老师:酚酞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学生:这个我也知道,但是总是记不住,实验的时候看到红色很鲜艳。老师:酚酞比较自私,从不管其它物质,只是“太太遇碱红艳艳”。学生:为什么我们学习了指示剂变色还要学会如何使用PH试纸呀?老师:因为指示剂是定性研究,而PH试纸是定量分析。学生:我认为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携带方便(学生得意)。老师:好一个“携带方便”,你的回答启发和丰富了我的思考。学生:老师你给我们看的是蓝色石蕊试纸,为什么不用紫色的?怎么不用酚酞试纸呀?老师:这是因为紫色石蕊的显色不明显,而把紫色石蕊试纸再加工,放

7、入到Na2CO3溶液中显一定的蓝色后,变色效果好。而酚酞试纸变色范围受限制。如此的课堂对话,将一个有差异学生的易混知识点清晰地解决了,并且进行了有效的知识延伸。每当学生遇到酚酞指示剂变色的问题时,回忆师生对话,就将酚酞遇酸性、和中性物质不变色的问题,完全放在一边,作为不变色处理,轻松应对。同时,对话过程中,又把知识引向了新的生长层面。2、在课堂追问中,发掘“兴趣”举例:电解水实验的反思有一次,我在做电解水实验时,由于电极已被氧化,出现气泡的速度很慢,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我的内心十分着急。这时,有一个学生打破了安静的等待。学生:老师,这个实验,我在家中,我爸给我做过的,比你的速度快多了。老师:你在

8、家里做过?怎么做的?学生:爸爸只是将电池连接导线,放入了食盐水中,现象非常明显,比你的好多了。老师:真的吗?看来我的现代化装置比不上土装置呀!为什么用食盐水?学生:不清楚,但我记得是这样弄的。老师:加入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能力。纯水能导电吗?学生:不能。老师:为什么在家里做这个实验?学生:因为我父亲是一名研究光源的工程师,他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用剩下的电池和电线帮我做过这个实验。反思:我被惊呆了,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学生说过这样的话,也没有学生会在家中完成这个实验,更难得可贵的是,我们的实验装置过多的追求美观,而忽略了实验的本质。学生提供的方法,比教材中的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不能不引发我更

9、多的思考,所以,每当上这堂课的时候,我都会在实验室里找出几个简单的铜片电极,先演示一下简单方法,再做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课堂效果很好,又提高效率。3、 在个性执著中,实现“生成”举例:画出茶壶的感动一日,我在上组内公开课,内容是启普发生器原理。一堂自认为讲解细致、收效额丰的课,在即将下课的时候,却被一个经常“乱”讲话的学生所打乱。班上一学生,在我总结课堂内容的时候,多次举手,我担心他影响我的课堂完美,铃声将响,所以没有提问他。但他依旧执著不改,我不得不给他表达的机会。当他站起来的时候,兴奋得手舞足蹈,大谈如何泡制功夫茶,可半天也没的点到正题。学生:老师,你讲的启普发生器的问题很简单,其实就和我在

10、家里泡茶差不多。老师:不会吧,你在家里用启普发生器泡茶吗?(全班大笑)学生:我就是用一只手,代替了压强的变化。泡茶时的内袒被取出,茶叶与茶水的分离,不就是是启普发生器的人功版本嘛。老师:你的茶壶里,是不是有一个装置,专门放茶叶的?学生:是的,那个是一个内袒。我虽听懂了,可是,学生们一头雾水,不知其所云。无耐之下,他变得更加紧张,越想表达清楚却越是说不清楚。这时,一位听课的老师提醒他走上台前,画出来。他飞一样的来的黑板前,兴奋地画了一个大大的茶壶,又精心地画了一个装茶叶的内袒,标注好,要泡十秒钟,用手取出。一画将毕,万疑全释。反思:经常打断老师思路的孩子的自尊心要保护,不能因为时间和教学任务的原

11、因而忽视他的创意。如果不是一位听课老师的指引,他也许将错失一个建立自信的机会,而我将失去一个最美好的教育资源。真正最宝贵的课堂生成,往往是在老师不经意或者是在我们不关注的时候,而此时的一句语、一幅画,所带来的惊喜与效率,将是一个老师无法替代,也无法完成的。4、在多元思维中,学会“创造”举例一:逆向思维的转化一种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氯化钙、碳酸钠、硫酸铜、硫酸钠、硝酸钡和硝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实验:将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的水里,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产生无色气体,溶液澄清透明;最后加入稀硫酸,又出现了白色沉淀。(1) 请根据以上实验事

12、实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存在 ,肯定不存在 ,可能存在 。(2)设计实验对可能有的物质进一步验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1取样,溶于水,配置成溶液。2 3 此题,很容易证明,一定不含有硫酸铜和硫酸钠;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硝酸钡;硝酸钾通过焰色反应,也很容易证明,但是,在证明氯化钙的存在时,我与学生发生了思维的碰撞。老师:同学们,当我们证明这两种物质的时候,首先,要判断检验氯化钙,就是要检验其中的氯元素,应该往里面加什么物质?学生:加入硝酸银,看白色沉淀。老师:生成沉淀可以证明吗?还需要加入什么?学生:稀硝酸。老师:为什么?学生: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最终剩下的白色沉淀是氯化银。所以,可以确定

13、一定有氯化钙。这时,一个不同的声音出现了。学生:老师,我的方法比你的好。老师:为什么?学生:我先加稀硝酸,消除碳酸根的影响,再加入硝酸银,看白色沉淀。现象比你的明显,容易判断。老师:很好。这道题和以往的知识不一样,以前都是先加硝酸银,后加稀硝酸。而将反应顺序逆转之后,将会出现更好的结果。举例二:向多元思考转化FeZn0 反应时间/s氢气质量/g0 加入水的质量/g溶液pH70 盐酸的质量/g气体质量/g0 蒸发水的质量/g溶质质量分数%下列图-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B.向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C

14、.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D.相同质量的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老师:答案是,是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优先反应,当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被完全中和时,接下来才是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经验主义)学生:老师,你说的不对,我认为反应是同时发生的。老师:请你解释一下。(老师按原有的经验分析,暂时没反应过来)学生:我认为同时发生,是因为在溶液中大家反应机会均等,只是,当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还没来得急分解,就被溶液中的氢氧化钠给中和了,所以,不会有气体放出。反思:由此可见,当我们设计一个问题时,时常需要及时变换角色来思考问题。学生的质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会超出老师的想象和判断。要敏锐地观察并做出迅速决断学生思维的教育价值,反思自己教学经验中的不足之处,高效地挖掘教育因素,师生合作,拓展教育资源。师生碰撞之后,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提高了课堂效果。三、师生共同探索生长点的成效正如一句话所说:“世界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在课堂上找到知识的增长点,把它放大给学生,能够融洽师长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一个和谐的课堂是追求有生命质量的课堂,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源于学生原创的思考和感受,才是真正具备生命感染力的知识。而一个教师需要不断地发现和创造机会给学生,共同去探索知识生长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