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3164410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课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思品课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思品课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思品课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思品课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课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课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思品课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松原市宁江区第五中学赵淑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思想品德课教师却忽视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方式上,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本,以灌输说教为基本教育方式,使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结合教学实际,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仅从社会道德要求和知识体系出发,组织教学过程,而学生已有的道德经验、情感、思想却被排斥在外,得不到真实的展示、交流和指导。忽视了学生人格和道德心理

2、发展的过程。学生往往只是按教师的意图,被动地答问、讨论、辨析、选择。课堂上看似热闹,但缺乏一种坦诚、平等的气氛。学生能正确地回答,但不一定是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态度的表露。教师常以社会道德法官的角色对学生的回答作判断,而不是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并站在和学生相互平等、理解的角度上去讨论、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则被压抑或限制。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消极心态。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千方百计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热情、欢喜、愉悦、向上的状态,避免学生的情绪陷入冷漠、悲伤、灰心、颓废的境地,激发学生求知进取、奋发向上的动力和勇气,尽力使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入最

3、佳状态。在抓好课内教学的同时,要注意联系实际。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要联 系学生的思想品德实际和社会实际,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这就是说,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就学生而言,学生自身潜力能否发挥,素质能否提高,关键在于有没有积极性。学生积极性集中表现为乐学、好学、要学,敢于苦学、善于苦学;学生消极性则集中表现为厌学、怕学、甚至弃学、逃学。在课堂上这两种心态,必然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效果。思品课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培养学生积极性的前提是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其实质是要唤醒学生的

4、主体意识,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良好、积极的心态,首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挖掘其潜能,树立起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学生主体观。为此,教师应特别注意克服下列错误的观念与做法:一是无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自导自演,把学生纯粹当“观众”;二是教师只重视对学生现实状态的评价,而忽视学生潜在发展的可能性。由于教师的漠视,导致学生丧失发掘自身潜能的积极性;三是无视学生的差异性。教师习惯于按统一的标准

5、和尺度去衡量和要求学生,不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这也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形成。(二)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边活动的互动过程。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摈弃主宰一切的观念,树立起民主平等的教学观。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宽容学生,努力创设民主、积极、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的魅力,进而勇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感受到教师热切的希望,进而体验成功的愉悦。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教师都不可羞辱学生,更不得体罚学生。(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其实已经听懂了,可教师还在反反复复、喋喋不休地讲;学

6、生已经学会了,可教师还是要学生不厌其烦地练;可说可不说的话,教师还在津津有味地说,甚至拖堂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等。这种“少、慢、差、费”的现象无助于学生养成积极性,而只能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性。这一做法本身说明教师并未能重视时间的价值。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教师具备“经济”头脑,树立时间效益观,应走“内部挖潜”的内涵发展之路,这对养成学生的积极性,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高效的关键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教学是常用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更灵活、更广泛地进行直观教学,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7、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身边的诱惑”时,我先播放一些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案例,再配以旁白,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振奋学生的情绪,引起大家对教学内容的强烈兴趣。其次,运用幽默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幽默,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进而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讲七年级“丰富多样的情绪”中,可以让学生表演各种各样的表情,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再次,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实验表明,人在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活动的教育下,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而采用多种教

8、学活动,则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孝敬父母”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表演话剧,将“小皇帝”的无礼表现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展开评论,然后再总结出子女对父母应有的正确的态度。这样,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学过程,体现主体地位,从而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实践证明,兴趣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强化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趣”与“活”是统一的,无“趣”则不“活”,不“活”则无“趣”。因此,我们只要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教学艺术的个性化,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磁场,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进而为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最终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供广阔的空间。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