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总体规划文本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302274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州总体规划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滨州总体规划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滨州总体规划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滨州总体规划文本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滨州总体规划文本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州总体规划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总体规划文本(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文本文本目录1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文本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2第一节 市域发展目标与战略2第二节 市域产业发展策略与布局3第三节 市域城镇职能定位4第四节 市域城镇规模预测4第五节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5第六节 市域脆弱资源保护5第七节 市域旅游发展6第八节 市域市政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8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9第四章 城市总体布局10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及功能布局10第二节 居住用地布局及人口分布10第三节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11第四节 工业仓储用地布局14第五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15第一节 交通发展策略15第二节 市域综

2、合交通15第三节 城市综合交通15第六章 绿地、水系规划17第一节 绿地系统规划17第二节 水系规划18第七章 城市景观风貌规划19第八章 市政工程规划20第一节 给水工程规划20第二节 排水工程规划21第三节 电力工程规划22第四节 电信工程规划22第五节 供热工程规划22第六节 燃气工程规划22第七节 工程管线综合规划23第八节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23第九章 环境保护规划24第一节 环境保护目标和分区24第二节 污染控制规划25第十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25第一节 城市防洪规划25第二节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26第三节 城市人防规划26第四节 城市消防规划27第五节 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规划27第十

3、一章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8第一节 近期建设策略和重点28第二节 建设用地供应29第三节 市政设施近期建设规划29第四节 其他公益性设施建起建设项目30第十二章 城市远景发展构想31第十三章 城市规划区协调发展规划31第一节 城市规划区综合规划31第二节 城市规划区土地分区管制32第三节 城区五线管制规划32第四节 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控制33第十四章 附 则33附录A:附 表34附录B:文本用词说明41附录C:图纸目录41附录D:参加人员名单4239第一章 总 则第1条1998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对指导滨州城乡建设、促进滨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

4、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滨州进入了重要发展阶段。为了实现滨州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对现行的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进行修编,特编制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第2条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扎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1)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结合滨州发展的实际情况

5、,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滨州与济南都市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关系;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合理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和对外开放水平。(2) 生态优先、集约用地按照可持续的发展观的要求,走建设资源集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之路。把生态环境和脆弱资源的保护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优先保护好风景区、历史文化遗存和河湖水系等自然生态环境,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较少污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3) 交通引导、市场运作

6、通过道路和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形成城际、区际、城乡间的安全、快速、便捷的交通联系;根据产业发展和功能布局的要求,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形成城市合理的空间布局。(4) 公共政策、政府导控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性,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强调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和政府管理中的引导和控制作用。既满足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突出强制性内容的制定,又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独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应变性。第3条 规划基本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3) 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4) 山东省山东省城

7、市总体规划编织技术规定第4条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的规划期限分为近期、远期、远景三个阶段。分别确定为: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至2050年左右。第5条 规划层次本次规划分为三个层次: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1) 市域按行政区划分的山东省地市的滨州市,包括下属的滨城区、邹平县、博兴县、沾化县、无棣县、阳信县、惠民县,义同于 “全市”,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2) 城市规划区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在滨州市行政区划范围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本规划中城市规划区即滨城区行政管辖范围,面积1040平方公里。(3) 中心城规划滨州中心城包括主城区(东城区

8、、西城区、开发区)、北城区和南城区。其中,主城区(东城区、西城区、开发区)指环城水系以内区域;北城区指现状205国道、规划永莘路、凤凰7路、梧桐1路围合的城市用地区域;南城区指黄河以南滨小铁路以西、道旭干渠以东、规划龙蟠1路以南、规划广青路以北的城市用地区域。第6条 规划修编重点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复杂性,采取更为灵活的、适应未来发展的规划对策。重点突出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综合交通、脆弱资源保护和基础设施等重要内容。第7条 强制性内容说明文中下划波浪线条文为本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行为,应

9、依法进行查处。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第一节 市域发展目标与战略第8条 城市发展总体目标南融山东半岛城市群、济南城市圈,北接天津滨海新区,面向环渤海,服务京津济,努力打造成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全国棉纺家纺之都、现代化生态园林旅游城市。第9条 城市发展分目标(1) 开放的滨州:从相对闭塞走向全面开放。继续强化大型企业集团的外向开放带动作用,积极招商引资,更深地融入世界经济浪潮。建设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构筑大开放大开发的新格局。(2) 活力的滨州:从区域洼地走向开发热土。实施赶超战略,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用10-20年的时间完成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经济发达城市的行列。(3) 绿色的滨州:从年轻土地走向

10、绿色家园。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禁止矿产的掠夺式开发,注重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好城市大环境绿化,突出水文化特色,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建设生态城市。(4) 协调的滨州:从城乡分隔走向统筹协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空间组织一体化。(5) 宜居的滨州:从工矿城市走向宜居城市。突出“大水面、大绿化、大空间”的生态城市特色,创建人类适宜生活、工作、休闲的宜居城市。第10条 指标体系针对发展目标,制定如下指标体系。滨州市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城市指标适用于中心城。目标指标单位现状发展目标2004年2010年2020年开放的滨州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3.51020经济发展的外向度%30.

11、35070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9.0570180活力的滨州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19.45960200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美元171330005600非农产业比重84.469296地方财政收入亿元22.01702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217.06600140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6.753050总人口万人368.9385425中心城区人口万人456090城市化水平395165科技进步贡献率506070研究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0.061.53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3050大学入学率-5060大专以上人口比例-1020每千人医生数人1.2424绿色的滨州森林覆盖率%19.3253

12、0SO2年日平均浓度mg/m3-0.0140.010TSP年日平均浓度mg/m3-0.050.03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95100污水集中处理率%-6080协调的滨州基尼系数/-0.4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9008.6150004000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378800025000恩格尔系数353025人口自然增长率6.2432城镇人口失业率3.444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覆盖率308010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1012人均日综合生活用水量升-160/140近期主城区160L/人d;北城区、南城区140L/人d。200/180远期主城区200L/人d;北城区、南城区180L/人d。人均年生

13、活用电量kwh-9001400集中供热普及率%-6080燃气普及率%-6090电话普及率部/百人37.15060第11条 发展战略(1) 以生态建设和脆弱资源保护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优先,持续发展。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前提,严格按规划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提高森林覆盖率,建设绿色滨州。(2) 以培育产业集群为目标的工业化战略-激励创新,集群发展。培育完善纺织、化工、汽车零配件、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促进企业扎根本土,促进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通过竞争与合作,形成创新的产业环境,逐步以产业集群战略取代主导产业发展思路。(3) 以空间集聚为导向的城市化战略-极化中心,有机发展。集中优势,培育壮大中心城市,2020年达到90万人,成为黄河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增强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和现代化服务水平,提高创新能力。(4) 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的区域协调战略-联动双赢,统筹发展。城市发展由个体竞争转向区域整合,滨州应积极联合济南、东营、淄博等大城市,形成以济南为核心的鲁中都市圈。市域内,”惠阳无”三城市一体化发展,形成合力;邹平进一步加强与济南、淄博两大中心城市的对接。第二节 市域产业发展策略与布局第12条 市域产业发展策略 滨州市整个经济结构和发展紧紧围绕进“群”入“圈”来统筹。其产业发展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