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杂记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2975520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狱中杂记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狱中杂记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狱中杂记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狱中杂记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狱中杂记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狱中杂记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狱中杂记的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狱中杂记的教学设计狱中杂记教案 狱中杂记教案教学目标及重点:1. 掌握本文的字、词、句的意义及其用法: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并认识作者的思想局限性。3、从该文中认识桐城派散文的艺术特色一、走近作者知人论世方苞,字凤九,又字灵皋,号望溪,清朝桐城(现在安徽省桐城县)人,清初著名散文家,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为文主张一种“义法”,要求做文章“言之有物”

2、“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并讲求词语的“雅洁”。这些主张在当时很有影响。狱中杂记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见闻和感想,揭露并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法律制度的罪恶本质。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封建专制政权,清朝统治者曾多次大兴文字狱。1711年发生的南山集案,就是清初著名文字狱之一。南山集是方苞的好友戴名世所著的散文集。戴名世在南山集中引用了同乡方孝标在滇黔纪闻中记叙的有关桂王抗清的史料。方苞曾为南山集作序,刻书的木板又藏在他家。后来有人告发南山集中有攻击清廷的话,戴名世被杀,方苞也因牵连,于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被逮捕。开始下江宁狱,不久解往京师,下刑部狱,初定绞刑,

3、后经大学士李光地多方营救,又因他当时已有文名,才在康熙五十二年三月被释放。 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杂记”,是古代散文中一种杂文体,因事立义,记述见闻。 本文以“杂记”名篇,材料繁富,错综复杂,人物众多,作者善于选择典型事例重点描写,“杂”而有序,散中见整,中心突出。如用方苞提出的古文“义法”来衡量,繁富的材料就是“义”,即“言之有物”;井然有序的记叙就是“法”,即“言之有序”。问题探究:1、牢狱生存条件之惨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一是牢房阴暗闭塞(室内无牖可通明没有阳光);二是空气污浊,(屋顶无窗可“达气”,夜晚更甚,“下管键”“矢溺”臭气与“饮食之气相薄”);三是拥

4、挤不堪(一室“系囚常二百余”)2、第一段中反映了什么极不合理的现象?【明确】有钱的逍遥法外,无罪无钱的反遭祸殃3、文中第2、3自然段分别从什么角度来写官贪吏虐的?【明确】第二段记述皂隶勒索钱财,虐待犯人的罪恶行径。作者通过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在执行极刑、绞缢、大辟、捆缚、梏扑时勒索钱财虐待犯人的险恶用心和酷毒手段的记述,进一步揭发了封建刑狱的残酷和黑暗。第三段记述奸吏贪赃枉法,营私舞弊的罪恶行为。前一半部分,着重揭露老胥私改文书,以案末从犯偷换主犯的罪行;后一半部分,侧重揭发恶吏巧法作弊,使杀人惯犯减刑等释放逍遥法外的丑闻。作者不仅谴责了枉法受贿的“恶吏”,而且也指斥了不问真情的“良吏”4

5、、第三段中的狱吏是如何贪赃枉法的?【明确】恣意妄为,制作伪章,篡改公文,甚至调换主罪者名单,即使是良吏亦多以脱人于死为功,而不求其情,法律之正义公理荡然无存。5、监狱里的黑恶势力结成一个怎样的网?【明确】主管官员管理着狱中囚犯的一举一动,囚犯的命运可以说是直接操纵在他们手上。监狱中的狱霸虽然他们本身也是囚犯,但他们与狱吏内外勾结,也能赚大钱。作者笔下的狱霸最后都乐不思蜀了,这一奇怪现象足可见封建牢狱黑暗之一般6、狱中杂记写狱中的黑暗现实,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做了怎样的归结,表现作者怎样的局限性? 【明确】方苞通过自己在刑部狱中的所见所闻的大量事实,把狱吏与狱卒的残酷无情、暴虐成性的面目展现在读

6、者面前,揭露了天子脚下的刑部狱的种种黑幕,揭开了清王朝康熙年间“太平盛世”的遮羞布,并进而让人看到了末代封建王朝腐败黑暗到何等地步。但作者把造成罪恶的原因归之于“术不可不慎”,没有触及封建社会本质。作者看不到造成狱中黑暗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是封建制度的腐朽。7、从方苞的狱中杂记分析论述桐城派的散文艺术特色。【明确】: 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比较好地体现了桐城派提倡的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和相互为用的主张,体现了桐城派散文的特点。从义理(即文章的中心)来看,作者大胆地揭露了清朝司法制度的黑暗和腐朽,令人发指,不失为有胆有识之作。在考据上,本文内容详实而有说服力,使人惊心动魄。文章列举了许多由作者目见耳闻和亲身经历的事实:狱官与禁卒相互勾结,贪赃枉法,草营人命,等等。在词章上,本文借助于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在文字上过分的雕琢、修饰。作者以确凿的事实为线索,将材料编排井井有条,环环相接。全文以对话的方式叙事,语言简洁有力。一、叙事清晰,层次井然。以“金钱”为中心线索,选材组材,有一般叙述,有具体描写;有问题揭发,有材料印证;有逐层深入,有重点铺叙。“杂记”不叙过程中爱憎感情也就表现出杂,有条不紊。二、材料真实,感情鲜明。材料有亲眼所见,有亲耳所闻,有亲自调查。针对不同事实采用不同的记叙方法。记来了。三、语言简洁,风格质朴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