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龙门造像书法毕业论文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32917840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龙门造像书法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龙门造像书法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龙门造像书法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龙门造像书法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龙门造像书法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龙门造像书法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龙门造像书法毕业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龙门造像书法美术与工艺设计系目 录中文摘要1英文摘要2 引 言3第一章、魏碑概述 3第二章、学习方法42.1“拟之者贵似” 42.2“化古为我” 5第三章、连笔现象研究 631“连笔”举例 632“连笔”现象初步剖析633 “连笔”之美 6结 论11 致 谢12参考文献13附 图13浅谈龙门造像书法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书法的重要发展时期。魏碑书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尤以龙门造像书法最具代表性。龙门造像书法以楷体为主,但这种楷书不同于唐代成熟的楷书,其用笔法度没有完全建立,不乏败笔和死板方正之作,因此对魏碑造像记的学习,不可全盘兼收,而应该在吸取精粹的同时,发挥理性的作用

2、,对其不当之处加以雅化处理,在“拟之贵似”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化古为我”。此外,在龙门造像书法中,还有一些独特的用笔现象,如连笔的使用,不仅表现出行书的笔意,还可避免较多雷同的线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关键字:造像记书法魏碑Dragon statues of Chinese calligraphyAbstract: The Wei and Jin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development of calligraphy. Stone Inscriptions of the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3、Calligraphy various forms of calligraphy, rich in content, has reached a high level, particularly in calligraphy,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maging gantry. Longmen Sculptures in italics mainly of calligraphy, but the script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gular script of the Tang Dynasty mature, the pen Fadu

4、not completely established, there is no lack of failure and for the rigid side, so remember Stone Inscriptions of the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Calligraphy imaging studies, can not be completely integrated, and should be at the same time learning from the best to play the role of

5、rationality, its inappropriate treatment of Blair to the may be of your on the basis of efforts to pursue of the ancient to me. In addition, calligraphy statues in Longmen,Use a pen and some unique phenomena, such as the use of even the pen, not only intended to pen travel book, but also to avoid mo

6、re of the same lines, should arouse our attention.Key words: Imaging in mind Stone Inscriptions of the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Calligraphy引言汉字从初创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是汉字形体演变的定型期,不仅如此,这一时期的书法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尤其是龙门造像书法最具代表性。与历史上的其他朝代不同的是,魏晋时期的许多书法作品出自民间书家之手,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造像记、碑刻、摩崖刻石

7、、墓志等。其书体多为正楷,此外也有一批兼隶兼楷的作品传世。洛阳龙门造像书法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所谓造像记是指配以雕像的文字石刻,这类作品不以字型的美观、笔法的精到见长,而以结字活泼、章法多变取胜。整体风格天真拙朴,浑然天成,颇具意趣。其中的很多技巧与因素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概述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出现的碑刻书体,在整个书法发展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魏碑不同于东晋王羲之圆媚甜润的书风,尤以洛阳龙门石刻为代表,表现出朴素率真的民间气息。最著名的作品有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魏灵藏薛法绍造像题记、郑文公碑、石门铭、马鸣寺碑、张玄墓志、刁遵墓志等。魏碑的结构在重心

8、不倒的前提下,不注重点画的停匀而任意布置,奇侧多姿,倚正相生,如张猛龙碑从结构上看参差错落、疏密夸张、峻拔一角。即使比较端庄的爨宝子碑,细观之后也会发现其奇姿险态,层出不穷。章法上一般是循碑碣所沿用的方格写字,但字与字之间对比突出,大小跳动特别明显。如张猛龙碑使人看后有自由、跌宕之感,极尽变化之能事。另一些摩崖作品如金刚经、石门铭等也都突破方格之绳规,气度开张,势不可遏。用笔有方圆之分,圆笔多沿习篆隶笔法,方则多用侧锋而成。与唐代楷书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笔和结构趋于规范、统一,魏碑则用笔任意挥洒,结字因势赋形,不受任何拘束。以上所述都可以说是魏碑的基本特征,对于魏碑的临习,要严格遵守这些特征

9、,一点一画,乃至整字、整篇,都要细细琢磨,努力效仿。二、学习方法魏碑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书法,为后来各种书体的成熟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书法学习者都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通过反复临写,掌握基本规律和方法,并努力应用于书法创作中,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现以始平公造像记为例,对其学习方法进行具体探讨。(一) “拟之者贵似” 从这个层面讲,要求书者无论在章法、用笔,还是结字上尽可能接近原帖,并对法帖的用笔、结字、章法等各方面在思想上进行分析,为临摹做好事前准备。临帖是学习书法必备的基本功,也是取法、用法,乃至变法的重要手段。临习时越像越好,达到十中八九。要想使书写达到

10、一定的水准,解决基本笔画和字法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其基本笔画的书写大抵有如下四类:1、点法:始平公1中大致有方点、圆点、捺点三种,其中以方点(图2.1)为主。方点书写时以侧锋起笔入纸,稍稍顿笔之后,调整笔锋,根据所需倾斜的方向和角度或向右下,或向左下方折笔运行,再驻笔提收。圆点表现在此碑中具有特殊性,中间饱满,而两端较细。捺点的特征处于捺角和反捺之间。2、横竖(图2.2):横画起笔或方或圆,略带隶意。起笔有逆锋之势,下笔后向古下方按笔,似作切割状,不作回转,随即将笔略微提出并引入右行,待收结时向右上角略微抬笔,再向右下方径直顿笔稍驻,令横画的起止两端呈方形。竖画起笔侧锋,向右下落笔,稍顿后转笔向

11、下行笔,至竖端顿而向左上回锋收笔,行笔过程中,中段略提,两头按笔,垂露竖两端较重较粗,中间稍细,整个坚韧挺拔,极富力感,显见精神。这里要提到的是横竖的摆布不都有所偏斜,横画总是斜向右上方(即左低右高之势),而竖画则向左偏或向右斜。3、撇捺:撇(图2.3)有斜撇和直撇两种,是一种自右上向左下斜出的笔画,以左侧点起笔然后折笔向左撇出,行笔既要轻盈、敏捷,又要沉着、体现力度,并将力量送至笔画的末端,下笔要有力,抽笔出锋更要快速果断,以得严急峻利之势;捺(图2.3)下笔较轻,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角下重按笔锋,然后向右水平推出,由重到轻,匀速过渡,收笔要出锋形成尖状。4、转折(图2.4):转折是横

12、竖两种笔画的转向衔接,颇具隶意。横向行笔到转折处,将笔向右上方略微抬起,折向右下方顿笔,然后再稍稍折向内侧下方,这样横竖的转折但呈方形。其次,学习始平公造像记,必须注意用笔的变化,着意粗笔画和细笔画的间插。尤其是一些特殊字体的处理,如大与小、疏与密、正与斜、长与短的变化等等。处理好这些字的写法,对初学者从临摹转向创作,以及将来形成个人风格均有所启示。(二) “化古为我” 从“化古为我” 2这个层面讲,我们临摹始平公造像记的主要目的是为创作打下基础。换名话说就是通过不断的临摹,掌握此碑的基本规律,然后可以尝试书写既不失此碑气息,又具有新意的书法作品。林散之先生在教导学生学习此碑时曾说:“学始平公

13、造像记而不能守陈规,结合魏墓志诸家笔意,独出新机,此善于学碑刻者。”3我们在创作书法作品时,不是对原碑的刻意模仿和简单复制,而是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体现着自己的思想,达到“出帖”即创新的阶段。有些人临习书法作品,点画形状、位置及结字、章法都务求与原作一样,殊不知这样的学习只是描摹外形,失去了更主要的书法内涵,其结果只能是走向印刷体。书法除线形、字形之外,还用笔法、章法、墨法等要素。用笔有轻重快慢,中锋侧锋,墨色有浓淡干湿,通篇有节奏韵味,如果忽略这些,临作便不会成功。我们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有意识的对笔法、墨法、章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追求具有原作特点,又能表达自己新意的作品。如本人的毕业创作(

14、图2.5),这幅是一幅意临的作品,在书写时,除保留了原作笔法特征之外,对其章法、墨法都作了较大幅度的夸张,使聚散关系更为明显,笔墨的变化也特别丰富,极浓极淡的两极反差,浓墨行笔中实凝重而沉稳,墨不浮而能入纸,淡墨则有清雅逸远之致。在墨法的应用中,先饱蘸浓墨,墨吸过半,于砚台略为揩试,然后将笔略调清水,则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活。用笔方面大起大落,不重点画的均衡,行笔迅起疾收,转折处更多以侧锋取势,形成外方内圆,外刚内柔,撇捺重顿的特点。方笔是魏碑的表现特征,其要领是善用侧锋而成之,即注意翻笔而折,运笔方头侧入,顿笔有力而外拓出锋棱,笔锋居于笔画一侧,笔杆微斜,或时入中心,以改变笔锋之位置,大抵压毫而书,得其刚健,回笔纵毫,得其遒劲。“拟之者贵似”要求临摹越像越好,“化古为我”要求我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加上自己对魏碑的解读适当的进行意临。在章法上追求有列有序、行列参差的视觉效果,在用墨上探索浓墨、枯墨互融的墨色变化。三、“连笔”现象研究上文从魏碑特征入手,着重分析了有效的临习方法。然而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 由于它是楷书的一种特殊书体很容易忽视魏碑的“连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