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32906641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机械运动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秒表测量时间2、能通过经验估测常见物体或现象的长度和时间3、能准确理解误差,并有设法减小误差的想法二、学习重点难点:1、会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秒表测时间2、估读、估测常见物体长度三、学习关键问题:学会规范使用刻度尺,知道国际单位制,会估测和估算。四、学习方法:1、自主探究学习法:在教学中表达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对答案后质疑、梳疑、解疑,让学生充分动起来。2、合作讨论学习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成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得以解决,小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巡视点拨、指导,尊重学生的思考方

2、法,鼓励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3、展示交流法:通过在组内、全班的展示学习成果,交流分享学习过程,形成师生、生生多元对话,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水平,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了和成功的喜悦。教 学 过 程 设 计程序时间创设情境教师行为(语言、策略、技术、问题、板书、评价等)期望的学生行为(思考、倾听、板书、表达、交流、合作、操作等)导入预习交流讨论预习变形检测;延伸拓展反馈、训练强化效果自评1分钟10分钟10分钟7分钟8分钟8分钟1分钟出示学习目标和预习题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创设组内合作交流情境创设展示交流质疑情境合作交流、认真做题,可到附近的黑板做题争先发言一、 出示预习题:1、设法知道教室高还是宿

3、舍高?2、阅读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组内同学找到对面同学在测量时的优点和缺乏。(测量物体的长度应注重规范和练习,这样预设的学习目标得分课的内容)3、估测一庹和一拃的长度分别是多少米、厘米、纳米?4、如何较准确的知道物理书一张纸的厚度?(还可引入其他的特殊的测量方法)5、练习用秒表测时间,并估算人正常眨眼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分钟、小时。6、总结减小误差的方法。二、教学问题预设:1、学生测量时不认真遵守测量规则,出现错误。2、读数时不懂得估读,不会单位间换算。3、测书纸厚度时误差较大。4、不同人测量同一物体时结果不同。三、出示变形检测题1.测量身高用什么样的尺比较适宜?2.估测两

4、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3.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4.测一次跳绳所用的时间。四、组织讨论,并适时给与指导1、如何测量一根头发丝的直径。2、用不同方法测粉笔的周长。3、测地理图册封面上某地区的周长。4、用秒表做石英钟测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并算出1min内脉搏跳动次数。1、单位换算:0.09km=_m=_cm=_nm2、给以下空格中填上适宜的单位:某同学身高1.50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3、以下相关误差的说法中准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能够减小误差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 只要认真测量,就能够避免误差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能够消除误差4、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

5、课本的宽度,以下记录数据中错误的选项是 ( )A18.77cm B18.76cmC18.75cm D18.89cm力争全部达成目标,A层多拓展、质疑B层注重总结,C层掌握基础知识。教师实行真实性、激励性、赏识性的评价。一、1、 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和预习题。2、 学生通过第一道预习题知道,凭感觉测量物体的高度不可靠;第二题学会如何准确使用刻度尺;第三题学会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并会单位间的换算;第四题通过组内思考与讨论知道改进测量方法;第五题会用秒表测时间、及单位间换算;第六题让学生明白,认真读书获得想要的知识。二、 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1、 同组间找出错误操作,同时也是规范长度测量的步骤。2、

6、 首先复习长度单位间的换算(为了与数学同步,其中负指数幂的换算都变成整指数幂的换算),估读局部由老师指导。3、 引导学生改进测量方法。4、 实验时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组内互相合作完成变型检测,其中第2题对以后学习压强有很大的协助。学生尝试不同的测量方法,感受并经历减小误差的过程,互相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协助,共同进步。其中第2题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能够研究出不同的测量方法,给孩子们创造思维的空间。强化训练的过程,也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完善的过程。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问题实行讲解。2、在同学汇报的过程中,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3、在汇报完毕后,其他同学能够实行补充、质疑。4、组长组织学生做好记录,以备小组间的评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