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32903109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关于留守儿童 调查报告精彩范文【五篇】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留守儿童 调查报 告有哪些呢 ?以下是学 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留守儿童部内容了, 仅供参考, 欢迎阅读参考 !希望能 够帮助到您。问题。那调查报 告的全根据中国青年 报在他 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 伤害的人的 报道中说,湖南省 涟源市荷塘 镇遭遇一 场特大洪灾, 12 名儿童死亡,其中 11 个 “留守儿童 ”。据 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 问题的检出率高达 57.14% ,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 问题越严重。他们虽然隅居 农村看似与我 们毫不相干,可是 谁又能无 视他们

2、的存在和将来 对社会的影响 ?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 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 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留守儿童是中国 长期的城 乡二元体系松 动的一群 “制度性孤儿 ”一方面:他 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 挣钱,争取或 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 ;另一方面,他 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 锥之地,无法将他 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 边。同 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 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 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 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 虽然有父母,但是他 们依然不得不接受 “骨肉分离 ”的 现实。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 长期被托养或寄养,

3、缺少父母之 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 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 视他们的存在。他 们关乎整个 农村教育和社会 进步,鲁迅曾发出 “救救孩子 ”呼声, 现在是该“救救 ”留守儿童的 时候了。河南省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在暑假期 间,对河南省 18 个地区的 1000 名(6 14 周岁 )农村留守儿童 进行了有 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 问卷调查。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 农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 发展,河南也逐 渐成为第一劳务输 出大省。全省从事 农业的劳动力约有 3500 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 员达到 1557 万人,从而使河南人均收入,

4、成 为河南人民脱 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与此同 时受户籍、经济、居住等客 观条件的限制,他 们的子女大多在家 乡接受教育,或生活在有父母一方 抚养的 “单亲 家庭 ”里或由祖父母、 亲戚朋友代 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从而形成了一支 庞大的 “留守儿童 ”队 伍,据不完全 统计 ,目前,河南农村 14 周岁以下留守儿童 242.75 万人占全国留守儿童 总人数的 10% 。下面是我 们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给我们的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很少与父母 联系的 23.9%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 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非常想父母的65.0%做错事被批 评时当面顶撞的 8.4%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

5、12.3%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害怕陌生人的40.0%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 45.5%和( 外 )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学习上听老 师的话,很刻苦的25.3%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总是害怕被身 边人欺负 34.7%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 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 视、孤独无助、悲 观寂寞。而有 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 问题的检出率高达 57.14% ,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心里 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 产生

6、的社会 问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 问题。 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 监管缺位是 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 问题的主要措施。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 农村大量剩余 劳动力向城市 转移过程中所 带来的附属 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 农村经济发 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 观因素的存在,加上 长期缺少父母的关 爱及有效的教育、引 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 产生一种不适 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 发展并在行 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 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 综合症 ”。全国留守儿童 2300 万,它 们

7、的心理健康 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 视的社会 问题 。根据某调研结果显示:心理健康 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 现的问题,且表 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 远。主要表 现如下: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 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 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 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 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 调查中发现,有 21.1% 的外出 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 34.1%的一个月 联系一次或很少 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 导致孩子自卑封 闭,逆反心理 严重。二、自卑心理

8、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 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 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 坚强的依靠和保 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 边的孩子相比容易 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 丧失信心,学 习上不求上 进 。据 调查,仅有 15% 的孩子能 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 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 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 问题。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 记中这样写道: “妈妈 ,你知道 吗 ?自从你和爸爸 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由多么的寂寞,有多么的 伤心。自从你 们走了以后,我几乎

9、没有笑 过,多么 怀念以前我 们在一起的 时光。 ”这 种寂寞的心理必然 导致精神上的空虚, 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 为缺乏保 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 负他,一点小事就会 计较当真,与人交流 时充满警惕甚至是 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 人的管教有比 较强的逆反心理。 调查显示, 54% 的留守儿童和他 们的临时监护 人有矛盾,其中 15% 经常有。 53% 的留守儿童表示学 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 39% 的留守儿童表示曾 经受到同学的欺 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 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 产生怨恨情 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

10、家后疏 远父母,和父母 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对于孩子 们所产生的心理 问题,年龄越小, 问题越突出,女孩子比男孩突出。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 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 问题呢?首先,监护的 “盲区 ”。从 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 ,由于祖 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 岁左右,且祖 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 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 时间 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 时照看几个 孙辈无精力照 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 满足孩子物 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

11、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 显然力不从心。把孩子托付 给亲戚朋友如叔 婶、姑舅或朋友 监管的约占留守儿童的 4.7% 。主要特点: 监护 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 较少关注孩子行 为习惯 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 ”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一部分上寄宿学校,年龄较大的孩子属于自我管理的类型。从调查统计 看,这种类型约占 2.3%,一般情况下孩子年 龄在 14 岁左右,多 为初中学生。主要特点:父母长期在外 觉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 财、物方面尽量 满足孩子的需要,而 对孩子其他

12、方面的需要关注 较少。这类留守儿童由于 处在青春期初始 阶段,易受外界影响, 发生问题较 多。其余的是由父 亲或母亲一人在家 抚养的类型。从 调查统计 看,单亲监护 型占 49.5% 。主要特点:关 爱不健全,缺乏父 爱或母爱,造成父 爱或母爱教育缺失。比如,父 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 ;母亲外出的孩子表 现出不细心、缺乏友 爱等。留守儿童 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 导致问题的出现。其次,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 ”。父母由于 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 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 “物质 (金钱)+ 放任 ”的方式来 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 过问孩子的学 习情况,而

13、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 较少,致使子女好逸 恶劳、奢侈浪 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 ”等思想。据 调查,部分留守儿童 厌学,缺乏 进取心和刻苦 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又由于 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 时有效的 约束管教, 导致部分留守儿童 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 较差,不遵守 规章制度, 迟到、旷课、逃学、迷恋 “网吧 ”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 习气的人混在一起,而学校在 监管上却无能 为力。同时由于多数 农村学校受我国 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并没有 认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久而久之,我 们不能不 为他们的将来

14、所担心。再次,社会 环境存在 “雷区 ”。对于 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 较弱的孩子来 说,加强安全防 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 间存在安全教育 衔接上的 “真空 ”,学校不可能事无巨 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 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 伤人或被 伤害的事件 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 伤亡事件屡 见不鲜,甚至被拐 卖、被侵犯的 恶性案件也常常 见诸报 端。亲情关系 对孩子的行 为习惯 、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 边,留守儿童 长期缺乏 亲情的抚慰和关 怀,往往感到焦 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

15、往能力 较差 ;长期与父母分离,他 们的性格往往 变得内向、自卑、悲 观、孤僻。 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 够:由于与 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 问题时 情绪往往无法及 时得到排解,常常 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 观消极等畸形心理。留守儿童的心理 问题极容易 导致他们行为的失范,引起 违法犯罪行 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部的 调查显 示两个 “大多数 ”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 调查还显 示: 80% 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 轻或重的心理障碍。北京的中国社会 调查所近日公布的 调查也显示:超 过半数的父母明 显感觉到孩子留守后变得沉默、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