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一)》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288910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教学难点:概括运算律。教学过程:一、 教学加法交换律1、 创设情境,解决问题。(1) 请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题中所提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选择相关的已知条件。(2) 学生各自列式、解答。如果出现两个算式:28+17=45(人),17+2

2、8=45(人),让学生交流想法。如果只出现28+17=45(人),提问:还可以怎样列式?2、 观察、比较,发现规律。(1) 观察两道算式,得数怎样?28+17和17+28的得数相同,说明这两道算式是相等的,可以写成等式:28+17=17+28(板书)。(2) 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写出等式后,老师讲故事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3) 比较一下等号两边的算式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4) 同学们都发现了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5) 你能创造两个符号分别表示两个加数,把你们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吗?学生说老师板书。(6) 我们发现的规律就可以写成a+b=

3、b+a(板书),这个规律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谁来说说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用语言怎样表达?二、 教学加法会合律1、 解答例题,发现规律。(1)(课件出示例题)提问:要求算出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怎样列算式?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先算出跳绳的有多少人。(28+17)+23=68(人)先算出女生有多少人。28+(17+23)=68(人)。哪种计算简便。(2)提问:依据上面两道算式可以写成怎样的等式?学生回答后板书:(28+17)+23=28+(17+23)出示练习:(45+25)+13()45+(25+13)(36+18)+22()36+(18+22)一定要先分别计算,再

4、根据计算结果填符号。(3) 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等号两边算式的加数相同,加数的位置不变,只是运算顺序不同,等号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加数相加,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加数相加,得到的和是相等的。也就是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2、 呈现运算律。如果用a、b、c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回答后板书:(a+b)+c=a+(b+c),这就是加法结合律。谁能看着加法结合律的字母表达式,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三、 组织练习1、 做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5、,指名回答。其中75+(48+25)=(75+25)+48运用的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先把括号内的48和25交换位置,再运用加法结合律把先加后肉个加数改为先加前两个加数。2、 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先填一填,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3、 做想想做做第4题。(1) 让学生一组题一组题地计算。(2) 提问:为什么每组两题的得数相同?每组中哪道题计算起来比较简便?为什么觉得简便?运用什么运算律。4、 做想想做做第5题。(1) 在做第4题时,大家觉得先把和是100的两个数加起来,下一步就容易了,那么什么样的两个数和是100呢?请做第5题,把和是100的两个数连一连。(2) 提问:什么样的两个数和是100?(十们上和是9,个位上和是10)四、 全课总结1、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两条运算律?你能它们的字母表达式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意思吗?2、 教师总结。五、 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六、结束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