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2887572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一、课题实施的原因 本课题实施的意义在于遵循教学法中因材施教原则,尊重每一个学习的个体,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实践操作的层面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特别是在农村中学,这一问题尤为严重。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很难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就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英语多层目标分层教学,正是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来改变现状,从而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长期以来,初中英

2、语教学,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均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特别是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95以上的小学生进入了初中,而初中毕业生大约只有13能进入普通高中继续学习, 一部分的毕业生将直接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即使升入高中的比例增大到12或4/5,仍然需要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上全面考虑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以便更主动积极地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不应仅仅局限于适应升学的需要,为此我们组于2003年春,在教育科研部门的配合下,根据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

3、因材施教”和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内分组教学”的理论,由点到面进行了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题的实验。二、英语分层教学的目的与含义: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分层教学的尝试就融合了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关注全体学生发展也是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趋势。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指向以学生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

4、的能力;课程改革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面向每一位学生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课程目标所确定的都是新世纪我国国民的最基本素质。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之一。新课程强调面向每位学生即是顺应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作为基础教育,面临的任务即要瞄知识经济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人才和合格的建设者。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能,培养其特长,使每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使全体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有用人才。我校英语组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

5、提出了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实验,就是在班级教学中,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学习英语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三、分层教学模式的内容:(一) 根据学生差异性进行分组 遵循学生的个性差异原则,分类建组实验前,对全班学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英语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

6、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英语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学生的座位按优差搭配的原则编排。把学生分成甲(优生)、乙、丙、丁(差生)四个程度级,再接甲盯丙乙、乙丙、丁甲的搭配方法编座。这种编座法有两大优

7、点:1乙类集中在中间两纵排,两旁是丙类,丙类两旁是丁类,丁类左右是甲类,这种安排给教师按层次教学带来了便利;2每一桌都有一个甲类(或乙类)学生和一个丙类(或丁类)学生,这样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取。(二)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教学大纲为准绳,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

8、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三) 教学进程面向全体 教师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 小组活动、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语言目标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

9、“提优”、“补差”。课堂教学中改变了教学形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一般步骤按:分(分类活动)一合(小组表演)一分(分层质疑)一分(分类指导)一分(分类练习)一合(集体归纳)。这“四分二合”的课堂结构,“分”而不散,“合”而不死,不但自然地融进了正常教学程序,而且较好地解决了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此外,我们从各类学生听课神情、 课堂参与率中搜集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节奏和教学进程,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做到课前公布各层次的学习目标,课终检查是否达标。另一方面把握课堂提问的策略,让各类

10、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师生双边活动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知识运用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语言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语言知识点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巩固练习时,检查差生的语言运用程度,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语言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

11、计的,一般指教材范围内的知识;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拓展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英语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四) 进行多类型辅导 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

12、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英语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英语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大纲约束。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中、差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口、动手,培养他们对语言的感性认识, 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五)进行激励性考查考查即抓关键重补缺的过关考查。过关考查是根据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英语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

13、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差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的;拓展题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的。三类题的比例是基本题占85,提高题占10,深化题占5。分类考查后,根据英语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 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

14、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在考查、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四、实验的原则和方法(一)主体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实验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

15、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二)主导性原则由于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也不尽一致。因此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三)保底性原则这是保证实验能获得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的根本。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位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学会。所谓保底,即最终必须保证学习后进的学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靠近,允许成绩好的学生超大纲学习。五、课题的实施过程: 整个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操作各有侧重,具体是:1、 前期准备阶段: 2003年4月2003年6月。制订规划,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统一实验思想,查找资料,丰富内容。2、 实施阶段: 2003年7月 2005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