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洞概论及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2886294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洞概论及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风洞概论及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风洞概论及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风洞概论及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风洞概论及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洞概论及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洞概论及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流体力学试验技术课程设计班 级: 0109108学 号:指导教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系2012 年 12 月目的要求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完成简化了的低速风洞气动外型概念设 计,达到培养和提高独立完成设计工作的能力。 二、完成设计任务的条件1)风洞试验段要求:闭口2)实验段进口截面形状:矩形3)实验段进口截面尺寸:2.5mX3.0m4)试验段进口截面最大风速: 100m/s5)收缩段的收缩比: 7完成的任务1)低速风洞设计图纸绘制2)设计说明书3)风洞设计、研制与实验技术研究方面的综述报告四、完成时间2012 年 12 月 24 日2013 年 1 月 4 日五、参考文献风洞设计原理、

2、低速风洞实验:查找风洞实验技术相关文献资 料。指导老师:史志伟一、实验段 为了使模型处于实验段的均匀流场之中,模型头部至实验段入 口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1表示。1的大小视实验段入口流场11的均匀程度而定。如实验段直径为D,则1大致为0.250.50D。0 1 0 因为后面我们会采用较多层的紊流网,故此处不用取得太大, 选择 1 = 0.35D。10 模型的长度为12表示,大约在 0.751.25D 之间,各类飞机的20模型是不相同的。为了使风洞尽量满足一洞多用,取12足够长 选择1 = 1.25D。20 模型尾部至扩压段进口也应保持一定距离,以13表示,一方 面是保证模型的尾流不过多影响扩压段

3、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 也不使扩压段的流动影响模型尾部。这个距离大约为 0.751.25 D。选择 1 二 0.8D030 所以L = 1 + 1 + 1 = 2.4D = 6.55m,满足统计数据中,1230主要实验低速飞机L = 2.0 2.5D的情况。其中D为水力直 00径。D = 4S0 C 由于本组的风洞实验段截面为矩形形状,而对于矩形实验段, 可以采用的一种解决附面层影响的方法就是沿轴线逐渐减小切 面的截角。此处我们参考NH-2风洞模型。这样做使位流截面保 持不变,可以消除纵向静压梯度。、收缩段 任务要求收缩比为 7(即进口面积与出口面积之比) 收缩段长度一般可采用进口直径的 0.5

4、1.0 倍。因为收缩比越 大,长度与进口直径的比值越小。这样能减短扩压段长度,减 少资金耗费。因为收缩比为7 较大,选择收缩段长度为0.6 倍 进口直径L 二 0.6 x 7 x D 沁 4.3m0 收缩段的在接近出口部分曲线应该比较平缓,以利于稳定气流 进口处的曲线应与稳定段保持连续。因为任务要求为矩形,选 择在收缩段四角做成圆弧,防止气流分离。其收缩曲线方程如下:3x2a2X2、2IR:丿a2丿稳定段 对于小收缩比的风洞,如收缩比小于 5,稳定段长度为直径的 1.01.5 倍;对于大收缩比风洞,如收缩比大于5,则长度为直 径的 0.51.0 倍。稳定段长度引起的损失只占风洞总损失很小的 一

5、部分,所以经常使稳定段长度长一些,用以协调动力段和回 流段的长度要求。又因为目前收缩比较大的风洞一般为 710, 参考大收缩比风洞稳定段长度,综合选定其长度为直径的 0.8 倍。L 二 0.8 x 7 x D 沁 5.8m 蜂窝器的选择:兼顾经济性和损失系数采用方形格子,因为其加工方便,最 为常见。L jM = 5 10; M = 5 30cm。 L、M 分别为蜂窝 器的蜂窝长度和口径。长度L越大,整流效果越好,但损失增 加。 M 值越小,蜂窝器对降低紊流度的效果越显著。这里选择 L/M = 6。因为风洞不小,所以尽量使L长一些,同时又要 兼顾不能使得M过大,所以取M = 15cm、L = 9

6、0cm。当L/M = 6时,圆形蜂窝格子的损失系数为0.30;方形 蜂窝格子的损失系数为0.22;六角形蜂窝格子的损失系数为0.20. 可见虽然六角形蜂窝格子最好,但施工较为复杂。因方形蜂窝 格子与其损失系数相近而又加工方便,选用方形格子。 紊流网的选择: 现有风洞的情况是网的层数为111层,最常见为23层; 网的粗细为1860目/英寸,最常用的是2430目/英寸。参考书低速风洞设计表 2-3,可知随着层数的增加, 脉动速度与实验段速度之比逐渐降低了。综合考虑工序和整流 效果,选择紊流网为 4 层。因为网越细,整流效果越好,选择网的粗细为30目/英寸。 考虑到安装要求及每一层网后应有一段距离衰

7、减旋窝,相 邻两层之间距离应相距25 厘米。四、其他部件设计 调压孔 / 调压缝为了使实验段的静压等于风洞外的环境压力,常在实验段 与扩压段之间开一个调压缝,或在扩压段进口处开一排调压孔。 这里我们采用调压缝,其宽度约为实验段直径的5%上下。L = 0.05 x D0140mm。并且,设计成可调节形式,风洞建成后通过实验调整再确定。 扩压段:入口面积D出口面积d2。综合考虑整个风洞的设计长JL乙度,取D/D2 = 1/15。因为设计任务为中型风洞在0.006a / X左右。在tan2 =48的情况下,其最佳扩散角为4。 5。,但从综合角度考虑,这个幅值小一些,宜采用6。左右。所以我们取a二3。

8、2因为实验段为矩形截面,而我们设计的扩压段及后面的拐 角 1、2和回流段都为圆形的。所以这里,我们需要采用一个过 渡段,使矩形截面过渡为圆形。通过D /D = 11.5和-二3。我们可以求得扩压段的长度1 2 2L沁14m,因为采用过渡段,其长度要能使其能够加工,也不能 过长,所以选择为6米,扩压段有部分包含在过渡段中。 回流段:我们设计的在风扇系统后至第三拐角的回流段仍采用扩张管道,因而也为扩压段。采用扩压段的原因为:一是为了继续把动能转变为压力能,减小气流损失,尤其是经过拐角和整流装置的损失;二是增加管道面积,以得到比较大的收缩比。回流段的平均速度已经比较低了,因而损失不会大,为了缩短风

9、洞的总长度采用较大的扩散角,a = 8 9。与扩压段相同,回流段中还需要设置一个过渡段让圆形截 面再过渡到矩形截面,这里其长度取为8 米。 拐角及导流片:气流经过拐角时很容易发生分离,出现很多旋窝,因而使 流动不均匀或发生脉动。因而在拐角处设置拐角导流片,防止 分离和改善流动。这里,为单回流风洞,在拐角处每排导流片数量一般为 1020个,但为了使导流效果明显,选择24个导流片增强效果。 导流片的弦长为C,间距为D1。参考低速风洞设计表2-2 D1 = 0.4各种导流片的性能,采用最佳间距比,其损失系数为 0.11,并采用翼剖面型。虽然翼剖面型加工困难,但强度好。 同时这种导流片有一定厚度,内部

10、可以通过冷却液,大中型风 洞拐角处一般都采用翼剖面型。拐角处圆弧半径按D = 0.1来计算,另外导流片的弦长取D,同时由于C0.4,可以求得为 24 个导流片。因为此次设计的为低速风洞,拐角1、2和拐角3、4 的风速都比较 小,虽然损失系数随导流片增多而增加,也不会太大。所以不 需要取拐角 1、2 的导流片布置的比拐角3、4 的稀。 五、风扇设计在风洞管道中,风扇系统应位于流速比较高而且流动又比较 均匀的部位。我们设计的为回路风洞,将风扇安装在第二拐角之后。因为, 此处直径不是很大,因而流速比较高。同时,因为经过了第二个 拐角导流片,所以气流也比较均匀。还能满足有足够的长度来安 装风扇整流系统

11、。风扇管道长度因尾罩具有相当的长度而一般比较长,其长度一般为直径的2.5 倍或者更长一些。我们这里选择L = 2.5D 沁 10m六、能量比能量比定义为:实验段气流的动能流率(即单位时间通过的动能)与通过动力系统输入风洞的功率之比。一 Re = PVD = VD注明:在求雷诺数时,米用公式Re 厂丁,其中v = 1.4607 x 10-5m2 / s 实验段损失:对实验段来说,损失系数就是当量损失系数。因而有K二九D-,其中d为水力直径。0D00可以求得实验段的雷诺数Re = = 1.87 x 107此时,雷诺数比较小,因而附面层比较厚,实验段可以认为是光滑管,摩擦损失系数九仅与雷诺数有关,而

12、与粗糙度无关。通过公式求得:九二 0.0032 + 0.221 Re-0.237 = 0.00738所以,可以求得K =九 L = 0.00738 x 6.55 / 2.73 = 0.0177 0 D0 扩压段损失:气流经过扩压段的损失公式为:(九a平均 + 0.6 tan 一Q . a28 tan 一I 21-由于损失系数K的参考动压为扩压段入口的值,即为实验段动压,所以有(九a平均 + 0.6 tan 一 殳十 a28 tan I 21-(D1匚其中入平均根据扩压段中间剖面上的雷诺数求得。扩压段 中间剖面的速度为:(2 73 =100 x _J= 64m / sI 3.4 丿所以Re =p

13、vD=1.495 x 107九二 0.0032 + 0.221 Re-0.237 = 0.0076+ 0.6 tan 巴2= 0.0398进而求得平均c a8 tan 一2 回流段损失:回流段也有扩散角,实际上也是一个扩压段,所以其损失系数的计算公式为:a+ 0.6 tan - a28 tan 一2平均1-(F= 0.02346 拐角损失:因为这里设计的风洞并非大型风洞,采用经验公式近似计算,公式为:(0.10、+4.55Gg Re.58丿2,其中 F 为拐角时风洞截面积第一、二拐角速度为 v = v1(D1匚100 x(2.73 丫1 4.1 丿= 44.4m / s所以Re =pvD1.7

14、54 x 106(、z、4.55( F )2K =0.10 +t一 亠=0.027590kLg Re尢58 1F 丿丿第三、四拐角(D 速度为 v所以 ReK0二 44.4 x( 1Y17.2 丿BID = 0.100 x 106(0.10 +4.55Gg Re丄5814.4m / s=0.0035 蜂窝器损失:因为我们选用的蜂窝器长径比为L.M = 6 ,所以对应的方形蜂窝格子的损失系数k二0.22。其当量损失系数:(f K0 = K世,其中f为稳定段截面 0 I卜丿所以 K 二 0.004490 紊流网损失:我们可以求得稳定段的速度:(D 2二 44.4 x 17.2 丿14.4m / s因为其速度大于 9 米/秒,气流流经紊流网的损失可以1 _ R(d、2按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