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施工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288505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盖梁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盖梁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盖梁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盖梁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盖梁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盖梁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盖梁施工方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皋港港口连接线(G204南延)二期工程长青沙二桥盖梁施工方案编 制: 复 核: 总工程师: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如皋港港口连接线(G204南延)二期工程项目部二O一一年十月目 录1 工程概述- 3 -2 编制依据- 3 -2.1施工文件- 3 -2.2 技术标准和规范- 3 -3 施工准备- 3 -3.1人员组织- 3 -3.2 技术准备- 4 -3.3 场地、材料及设备准备- 5 -4 施工技术方案- 5 -4.1 盖梁施工工艺- 5 -4.2 盖梁施工方案- 5 -5盖梁雨季施工措施及施工安全措施- 14 -5.1 盖梁雨季施工措施- 14 -5.2 雨季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2、14 -5.3 盖梁施工安全措施- 14 -6盖梁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7 -如皋港港口连接线(G204南延)二期工程盖梁施工方案1 工程概述如皋港港口连接线(G204南延)工程长青沙二桥全长1046m,桥跨布置为(735)m+(95+218+95)m+(535)m+(635)m,桥梁宽度为26.5m。主桥上部结构: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梁采用鱼腹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主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仙鹤造型。斜拉索采用平行钢丝索,扇形单索面,拉索间距为6m,端部加密至3m。引桥上部结构:35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主桥桥墩:采用实体墩,下接承台,基础为D=2.0m钻孔灌注桩;引桥桥墩

3、:采用柱式墩,上接盖梁,下接承台,基础为D=1.2m钻孔灌注桩;桥台:采用肋板式桥台,基础为D=1.2m钻孔灌注桩。全桥共32个盖梁,盖梁尺寸为10m1.9m1.9m。2 编制依据2.1施工文件如皋港港口连接线(G204南延)二期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相关技术规范及相关要求。2.2 技术标准和规范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86)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85)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4、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3 施工准备3.1人员组织为顺利完成该桥

4、盖梁的施工,我项目部将组织具有丰富施工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并组织技术过硬、操作熟练的现场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等进行监督作业,通过首件施工中弥补盖梁施工中的不足之处,对往后的盖梁施工加以弥补,往后盖梁施工拟配备约43名管理及作业人员。盖梁施工管理人员配备详见表3-1。表3-1 盖梁施工管理人员一览表名 称任 职备 注潘国东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及协调王建华项目副经理全面负责施工安全进度刘亮亮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施工质量周鼎能质检工程师现场质量检查曹建立实验室主任负责相关实验工作周忠平测量工程师负责相关测量工作李富成安全员负责现场安全生产郭志林技术员技术值班钢筋工8人模板工8人张拉工6人混凝土工7人司 机

5、6人3.2 技术准备3.2.1 技术文件:项目总工组织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进一步熟悉阅读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向参加施工的全体人员进行技术、安全等方面的交底。3.2.2 工程测量:组织测量人员提前进行控制点复核,并加密控制点、埋设控制桩和进行细部工程测量,将测量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现场测量施工要求:在墩柱顶放出盖梁轴线及盖梁中心,盖梁模板安装完成后对其偏位进行复核,并放出盖梁顶混凝土面高程,检查合格后向测量监理工程师报验。3.2.3 工地试验室:开工前负责对原材料进行取样检验和试验,为工程质量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和检验标准。首先做好水泥、砂石料、钢筋、钢绞线、波纹管、锚具等的试验检验

6、工作,以及相关混凝土的配合比、压浆用水泥浆的配合比设计,并将试验成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现场试验工作要求:浇筑前测出砂石料含水率,确定施工配合比,首车混凝土测试其塌落度是否满足规范要求(若不满足,及时通知拌和站调整),浇筑过程中随机测试混凝土的塌落度并按要求制取混凝土试块并养护,养护到期后及时压试块并出具7d、28d强度报告。提前将预应力张拉用的千斤顶、油表等送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标定。压浆时向作业人员提供压浆配合比并按要求制取水泥浆试块。3.3材料及设备准备3.3.1 材料准备:包括钢筋、混凝土原材、盖梁模板、料斗等。3.3.2 机械设备准备:钢筋加工及运输设备、汽车吊、混凝土运输罐车、混凝土振捣

7、设备、预应力张拉压浆设备等。4 施工技术方案4.1 盖梁施工工艺墩身顶部凿毛测量放线分配梁安装盖梁底模安装钢筋加工及安装波纹管、预应力钢绞线安装侧模安装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养护N2、N3预应力束张拉、压浆预制箱梁架设N1、N4预应力束张拉、压浆。盖梁总体施工方法:盖梁采用插销法施工。通过墩身预埋钢管安装插销,用25T汽车吊在插销上安装纵横向分配梁及千斤顶做底模平台,安装底模,吊装盖梁钢筋骨架,安装波纹管,然后安装侧模,用汽车吊、料斗进行盖梁混凝土的浇筑,然后进行N2、N3预应力束张拉、压浆,待该墩预制箱梁架设完毕后进行N1、N4预应力束张拉、压浆。4.2 盖梁施工方案(1)墩身顶部凿毛:当墩身混

8、凝土强度达到2.5MPa时对墩身顶部进行凿毛处理,便于墩身混凝土与盖梁混凝土的结合。首先将墩柱顶的水泥砂浆、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凿除,以露出坚硬的且连接牢固的小石子为准。凿毛后及时将凿下的浮碴、碎石等清扫干净,混凝土浇筑前洒水润湿。(2)施工测量:测量人员依据设计图纸测放并核实盖梁中心线、桥梁中心线及标高线于墩身顶,且用红油漆或墨线作出标志,以此作为盖梁立模时的依据,各轴线和标高测放的允许偏差必须满足测量规范要求。(3)底模平台搭设:底模平台采用插销法。用汽车吊在承台上安放四根325钢管,钢管底部通过膨胀螺栓与承台连接。在墩柱预埋孔内插入两根90mm的Q345钢棒,利用汽车吊在钢棒上安装横桥

9、向I45工钢分配梁。在工钢与钢棒接触面处设上半圆箍,吊装到位后在钢棒下安装下半圆箍,通过法兰将其连接,使工钢固定在钢棒上。然后安装横向分配梁下调高垫块,安装横向分配梁,横向分配梁采用I20工钢。在横向分配梁上安装纵向小分配梁,即形成底模平台。安装时,控制好I45工钢分配梁下钢管及钢棒的标高,确保每根工钢下有四个支点受力。平台结构图及受力计算单已经在盖梁首件施工方案中申报。(4)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采用钢筋加工车间下料,加工,焊接成骨架,利用龙门吊机辅助将骨架绑扎成整体,用炮车运至现场,汽车吊整体吊装。钢筋安装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后,方能进行侧模安装工作。钢筋表面应洁净,加工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

10、、鳞锈等清除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所有钢筋的弯曲均采用冷弯,下料长度和弯折部位、弯曲半径、弯钩长度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钢筋主筋联接采用机械连接, 加工钢筋接头的操作工人必须是专业技术人员,且相对稳定,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使拧紧后的钢丝头不得相互抵触,丝头加工公差为0.5p-1.5p。在加工车间布设方木做骨架支撑,利用龙门吊机将骨架吊起按设计间距摆放在方木上,绑扎箍筋,箍筋闭合处在施工中设135弯钩,钢筋摆放位置准确。钢筋的交叉点用铁丝绑扎结实。钢筋绑扎时由龙门吊机配合施工,严格做到横平竖直,位置、间距准确。由于盖梁有2%的横坡,在箍筋绑扎时应调整骨架钢筋的坡度。

11、用炮车将加工成型的钢筋运至现场,25T汽车吊整体吊装。在钢筋与底模、侧模接触面设置混凝土垫块,用铁丝绑扎牢固,避免移位,绑扎位置均应在主筋与箍筋的交点处,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尺寸,垫块相互错开。按设计图纸要求埋设支座垫石、挡块预埋钢筋并固定牢固。钢筋加工及安装的允许偏差详见表4-1、4-2。表4-1 加工钢筋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加工后的全长10弯起钢筋各部分尺寸20箍筋、螺旋筋各部分尺寸5表4-2 钢筋位置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间距两排以上排距5同排 梁、板、拱肋10基础、锚碇、墩台、柱20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10钢筋骨架尺寸长10宽

12、、高或直径5钢筋起弯位置20保护层厚度柱、梁、拱肋5基础、锚碇、墩台10板3(5)预应力钢绞线加工及安装波纹管安装钢筋吊装到位后,按预应力筋设计坐标进行定位筋放样,安装井字形定位筋,定位筋应点焊成片并与周围主筋焊接以加强其整体性;直线段定位筋间距不大于80cm,曲线段定位筋间距不大于40cm。波纹管采用圆形90金属波纹管。管道接长采用接头管,接头管长度2030cm。接头管两端采用胶带缠裹严密以防渗漏。波纹管安装前、安装后和穿束结束后,检查管道有无孔洞、破裂等缺陷,发现问题及时用胶带缠裹严密。当盖梁内普通钢筋与预应力钢束位置发生矛盾时可适当调整普通钢筋位置,确保管道准确定位。钢绞线下料、穿束钢绞

13、线下料使用砂轮切割机切断,不得使用电弧或气割切割。下料长度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锚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和外露长度等因素。预应力张拉工作长度按80cm考虑。钢绞线应放入下料架内下料,并在下料架的钢绞线出口附近设置导向装置,以防钢绞线来回摆动伤人。下料结束后,制作挤压锚,然后进行预应力筋穿束。为确保挤压头与固定端锚板紧密接触,钢绞线采用人工逐根穿入。钢绞线自锚固端向张拉端缓慢穿入,依次穿过固定端锚板、螺旋筋、约束环和波纹管。穿入时,钢绞线穿入端采用胶带包裹或带上特制塑料帽,以减小与管道的摩擦并防止戳坏管道。挤压锚制作挤压锚采用锚具挤压机施工,挤压机顶杆推动挤压元件、钢绞线和硬钢丝挤压簧穿过挤压模锥

14、孔,由于挤压模锥孔小端直径小于挤压元件外径,穿过时挤压元件受挤压而牢牢地压缩在钢绞线上,挤压簧也碎裂在挤压元件与钢绞线之间,增大了摩擦力,增强了锚固性能。挤压施工前,检查钢绞线、挤压元件及挤压簧、挤压模锥、挤压顶杆是否配套;钢绞线端面应齐整、无毛刺,毛刺可采用钢钳夹住钢绞线端部反复旋转的方法去除;挤压机与油泵连接后,先空载往返运行千斤顶35次,观察油路系统有无渗漏,活塞运行是否均匀,有无爬行现象,空载油压不得高于4%额定油压。将钢绞线端部自挤压模锥孔内穿过,安装挤压簧和挤压元件后,一并插入挤压机顶杆凹槽内;开动油泵,操纵千斤顶顶杆将钢绞线、挤压元件和挤压簧自挤压模锥中缓慢挤出,完成挤压工作。挤压施工注意事项如下:a 挤压簧应缓慢旋入钢绞线端部,各圈钢丝要并拢,密排在钢绞线上,不得有间断或重叠,挤压簧一端与钢绞线端头相平齐,另一端应能露出挤压元件。b 挤压模内腔要保证清洁,每次挤压后清理一次,并涂摸石墨油膏。每次挤压前,清除干净挤压机顶杆凹槽内的残留物。挤压元件表面应清洁,不得有泥土、灰砂等杂物,以防损坏挤压模。c 挤压施工时,钢绞线应顶紧、扶正、对中,保证钢绞线、挤压模与顶杆在同一中心线上,以免挤压元件被卡住。d 挤压时,观测压力表最大数值并做好记录,挤压时压力表读数宜为4045MPa,如读数小于32MPa,则该挤压件不合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