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2877472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平川区四矿学校 张珲摘要:近年来,素质教育在我国迅速全面推开,然而,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面对时下中小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 现状分析 应对策略正文:一、青少年心理现状分析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到全民族的素质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中学时期是人生成

2、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习压力感:这个问题相当普遍。学生生怕考试成绩不好,无颜面对父母老师,心理压力过大。、适应性差: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差,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消极应对学校生活及团队活动。3、情绪不稳定;随着考试的成绩好坏,情绪忽高忽低、心理十分脆弱。4、人际关系敏感:与别人不合群,同学之间、邻里之间、亲戚之间情感不能沟通,性格内向、孤僻。5、焦虑现象:遇到困难时或考试前,显得精神恍惚,紧张不安。6、抑郁、自卑现象:受到挫折后,表现出

3、情绪低落,孤独感、自卑感严重,没有一点上进心。7、心理不平衡:常常忌妒别人学习成绩比自已的好,别人各方面比自已强。忌妒是一种可怕的心理,也是一种痛苦又十分有害的心理。8、敌对现象:在受到批评时,容易产生敌对观象。9、偏执现象:以自我为中心,在家庭及班级里,处处都以我为中心。二、造成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青年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

4、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者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却是明显不过的了。 学生希望有知心朋友,能互相倾诉,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如果不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则会使学生觉得非常寂寞,逐渐产生孤僻心理。 教育者往往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学

5、生的这种需要,在实际教育中往往出现顺从教育者为“优”,反之则认为“差”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把教育和权力以及力量结缘。 中学生自由奔放的世界是令人惊叹的,但教育者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可能对此感到不安和无法容忍,还企图把自己的固定观念强加给学生,所以必然会形成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这种差距,从而造成学生的“反抗的萌芽”。 那种只根据自己的经验而不能适应社会多样化的老师,是不可能理解在多样化社会中的学生的心理的。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是盲点。 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校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

6、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的态度,最终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3、社会环

7、境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导致教育的误导,使少年儿童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引起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其次社会上的某些文化娱乐设施成为诱使青少年蜕变的场所,如青少年是电子游戏厅里实际消费的群体,尤为严重的是社会上的一些影视公共场所,为了追求票房价值,经常播放凶杀,淫秽等影视片,不少青少年中毒以后,便开始行凶、打架、寻求刺激,屡禁不止的黄色书刊也是使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三、应对策略(一)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转变观念1、转变教育观念过去相当长时期,人们认为个人的智力高,将来就可能成功成材。心理学界曾对3000名高

8、智商的儿童追踪研究30年,发现并不如是,故而当今世界,学校教育的目的不再是把学生成当储存知识的容器,认识到教育是塑造人的创造,是要让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心理素质恰又是其它所有素质得以构建的基本素质。2、转变健康观念传统的健康观念使人们偏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只要身体健康是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是没有身体疾病和虚弱的现象”。简而言之,健康即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3、转变成熟观念成熟是每个人

9、在不同水平上不同层次上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表现。心理上的成熟不是自然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如果只有发育而没有教育这一因素,则成熟将是零。因而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成熟,也将给因心理不和谐、心理困惑的学生解除烦恼不安。诸如,有些学生热心于追跑,玩弹子球的时候,另一些学生却己经关注人际交往。这实际是人的心理发展快慢之别的表象。因此,不能简单武断地把学生表现出各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归结为学生的思想问题,惯用成人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去对待学生,简单地把他们分为“好”和“差”,其结果必将扭曲和损害学生的正常健康成长。(二)多措并举,强加青少年心理教育1、提高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家庭是青少年的

10、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注意说话、做事的方式。(3)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4)注重树立孩子自立自强的观念意识,锻炼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坚强的品德。 (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克服单纯依赖学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积极参加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活动。(6)与孩子多交流。对孩子出现的

11、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2、调动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全方位推进。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适应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1)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2)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构建一个专门渠道与非专门渠道有机结合的教育网络。专门渠道就是要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和实施心理治疗;非专门性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技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3)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

12、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多角度,全方位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4)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使班主任人人能胜任这项工作,这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3、营造一个宽松,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一个完整的自我,一个人格健全的“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不仅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辅导,而且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社会各界和社区应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支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形成一个有益于青少年心

13、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据调查某校30%的初中生认为社会不良现象对其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所以,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减少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如向未成年人出售不健康的书刊,出售香烟及不合法药品,开放“三室一厅”等等。只有为青少年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的蓝天,同时加大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传和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和造就二十一世纪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