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管理试题.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2873207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5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籍管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地籍管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地籍管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地籍管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地籍管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籍管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籍管理试题.doc(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题集第一章 地籍与地籍管理名词解释:1、地籍: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册。2、税收地籍:税收地籍是各国早期建立的为课税服务的登记簿册。3、产权地籍:产权地籍亦称法律地籍,是国家为维护土地合法权利、鼓励土地交易、防止土地投机和保护土地买卖双方的权益而建立的土地产权登记的簿册。4、多用途地籍: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产权登记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各项土地利用和土地保护,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提供信息服务。5、初始地籍: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县以上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

2、全面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图册。6、日常地籍:日常地籍也称变更地籍,是指在初始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及其分布和利用、使用情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数,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7、地籍管理:地籍管理是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和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简答题:1、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1) 维护和巩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2) 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3) 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4) 加强土地用途管制;(5) 为社会提

3、供地籍信息服务;(6) 为土地管理服务。2、地籍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地籍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地籍管理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2) 保证地籍资料的连贯性和系统性;(3) 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4) 保证地籍资料的概括性和完整性。3、我国现行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现阶段我国地籍管理内容为: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地籍管理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各项内容也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而是需要相互联系和衔接的。其中,土地调查是基础;土地登记、统计是土地调查的后续工作,是巩固土地调查成果并保持其现势性的必要措施。地籍管理

4、的各项工作成果是地籍档案的基本来源,而地籍档案又是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成果的归宿,并为开展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查考和依据。地籍信息系统为地籍管理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工作环境和简捷的工作程序,从而保证地籍管理工作具有高效率和高质量。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名词解释: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是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状况和权属状况。侧重数量,亦称土地资源数量调查。2、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指采用不小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简称土地详查)基础图件比例尺的现势性强的遥感资料制作的数字正射影像图及相同比例尺、最新测绘的地形

5、图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底图,参考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的图件、数据等有关资料,查清土地利用现状的分类、分布、数量、面积和土地所有权状况,在此基础上建设或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对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的更新调查3、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就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4、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又叫土地评价分类系统,它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如依据土地的生产力水平、土地质量、土地生产潜力等进行分类。5、手簿:手簿即外业调查手簿,是土地调查过程中所使用的调查项目表格,内容包括地类名称、地类代码、权属名称

6、、权属代码、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类的名称和代码,以及补测地物的附图等等。6、基本农田: 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简答题:1、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 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2) 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3) 为建设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制度服务;(4) 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全面管理土地服务。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什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任务:(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最基本、最首要的目的是摸清国家土地资源家底,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土

7、地资源家底包括土地的数量、分布、类型、权属和利用状况等;(2) 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为土地登记、土地纟计、土地分等定级和建立土地档案服务;(3) 了解当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的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根据目前我国土地管理及土地登记、统计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查清调查区域内村、农、林、牧、渔场、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区范围界线;(2) 查清调查区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3) 量算出各地类面积并汇总调查区域内的总面积及各

8、地类面积;(4) 编制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5) 对调查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做出科学的评价,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及设想。3、简述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1)1984年由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了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将全国土地分为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地方可根据需要设置三级类。(2)1993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了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将城镇土地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3)2001年8月国土资源部发出了新的土地分类的通知,颁布了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在原有两个土地分类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市场经济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9、的需要及我国土地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进行了城乡土地统一分类,将全国的土地分为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类。(4)全面实施城乡统一的土地分类的必要条件是全面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镇、村庄地籍调查。目前,我国城镇和村庄地籍调查工作尚未完成,要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分类就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需要过渡。4、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外业工作内容是什么?外业调绘土地的利用现状 ,一般以航片或卫片和地形图为底图进行该项工作。调绘前应该的准备好调查区有关的航片或卫片、地形图、权属证明、其它专业图件及有关说明资料;准备好野外作业需要的工具(如立体镜、放大镜、调绘夹、测量仪器、皮尺和图板)、表、册、外

10、业记录簿;室内初步判读航片,制定调绘路线。外业调绘是将实地作业范围内的土地状况全部调查清楚,并正确标绘在航片或卫片蒙片上。内容包括:(1) 地类调绘;(2) 线状地物的调绘;(3) 境界和权属界线的调绘;(4) 零星地类调绘;(5) 外业补测;(6) 飞地的调绘;(7) 填写外业调查手簿。5、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内容有哪些?(1)利用遥感等先进技术,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和面积,掌握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用地、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2)逐地块调查全国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

11、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3)调查全国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4)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市(地)、县四级的集影象、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5)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第三章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名词解释: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就是对土地资源和利用状况的信息持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2、遥感动态监测:遥感动态监测是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及其动态变化的一种方法。指以遥感手段为技术依托,对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实施宏观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实地发生的变化,并作出相应

12、的分析。3、基本监测图:基本监测图是指在监测区内,按县级行政辖区、地(市)行政辖区范围以及其他特定区域分幅,标注有关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特征等要素的遥感影像图以及动态遥感监测图等。简答题: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方法有哪些?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目前由变更调查、遥感监测、统计报表制度、专项调查及土地信息系统等构成。变更调查及遥感监测是目前的主要手段。2、如何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变化信息是指在确定的时间段内,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位置、范围、大小和类型。确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利用目视解译法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是指对两个时相的融合图像进行目视判断,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2)变化信息

13、直接提取法,指对两个时相的遥感图像进行点对点的直接运算,经变化特征的发现、分类处理,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3)影像分类比较法,指对两个时相的分别进行分类,比较分类结果,获取变化信息。3、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工作方法?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的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 对多时相、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分析并作纠正配准融合等预处理,然后利用处理结果进行计算机自动分类和人工判读目视解译,得到各时相的土地分类结果,比较分类结果便可发现土地利用变化情况。(2) 直接利用多时相、多源数据来寻求变化,通过图像处理和影像判读来确定变化属性及进行统计分析,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对无变化区域作业分类时作业人员的工作量,

14、有效提高了监测精度。4、影像融合有哪三种主要方法?目前的影像融合方法主要有三种:(1)基于像元的融合,如光谱不扭曲加权融合;(2)基于特征的融合,如小波多尺度特征融合;(3)基于判决水平的融合,如基于土地覆盖类型的融合。5、外业核查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外业核查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1)实地检查确认遥感内业判读的变化图斑;(2)实地调查影像上识别或定位不准的小图斑边界线;(3)实地量测影像上量测精度不足的线状地物宽度;(4)对影像上有云影遮盖的范围做补充调查;(5)实地收集监测区内与真正变化图斑相对应的土地变更调查资料,为变化信息分类后处理及精度评价提供依据。 第四章 地籍调查名词解释:1

15、、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簿、册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2、初始地籍调查:初始地籍调查是指初始土地登记前对登记区的第一次普遍调查。3、变更地籍调查:变更地籍调查是指变更土地登记前对变更宗地的调查。4、宗地:被界址线所封闭,具有独立使用权或几个使用者共有权的自然地块。 5、街坊图:为了便于地籍调查工作的实施,利于管理调查成果资料,将整个调查城镇划分成为一些地籍街坊,统一编街坊号,并绘制成图,即为街坊图。6、地籍图:地籍图是经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后绘制的包含有各级行政界线,测量控制点,区、街道、街坊编号和宗地编号,宗地界址点及界址线,街道名称、门牌号码,单位名称,河流、湖泊及其名称,地类号,宗地面积等信息的图纸,地籍图是地籍调查的重要成果之一。7、宗地图:宗地图是土地证书和宗地档案的附图,它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界址线及相邻宗地关系的真切记录。简答题:1、我国现行的地籍调查应包括哪些内容?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土地权属调查:通过对宗地权属及其权利所及的界线的调查,在现场标定宗地界址位置,绘制宗地草图,调查土地用途,填写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提供工作草图和依据;(2)地籍测量:在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