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营养有关的疾病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276595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营养有关的疾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与营养有关的疾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与营养有关的疾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与营养有关的疾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与营养有关的疾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营养有关的疾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营养有关的疾病(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营养有关的疾病营养有关疾病 营养性疾病是指因营养素供给不足、过多或比例失调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 营养缺乏病、营养过多症(或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和以营养为主要病因的一些慢性 退行性疾病等。这些疾病有的与营养有直接因果关系;有的虽与营养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 有明显的相关性,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及某些肿瘤等。由于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 响是渐进性的,甚至是潜在性的,因此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往往 易被忽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营养性疾病对 人类健康的影响愈来愈明显,许多疾病的营养因素更加明确,如何防制营养性疾病就成为

2、保 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内容。一、营养与疾病(一)营养缺乏或不足营养缺乏可直接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病,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脚气病、坏血病、营 养性贫血等。引起营养缺乏病的原因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1. 原发性营养缺乏是指单纯摄入不足,既可以是个别营养素摄入不足,也可以是几种营养 素同时摄入不足。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常见的原因,一是战争、灾荒、贫困等社会经济因 素引起的食物短缺;二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忌食或挑食等使某些食物摄入不足或缺 乏而引起营养缺乏;三是不合理的烹调加工,造成食物中营养素破坏和损失,虽摄入食物数 量不少,但某些营养素却不足。如长期食用精白米面,捞饭等易患脚气病;蔬菜先切

3、后洗, 过度加热或水煮可使维生素C大量破坏、损失。2. 继发性营养缺乏由于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而引起营养缺乏或不足,主要是疾病、药物、 生理变比等原因引起的消化、吸收、利用障碍或需要量增加等。如昏迷、精神失常、口腔疾 患及肠胃疾病引起的食物摄入困难或障碍;消化道疾病或胃肠手术等引起的营养素吸收障碍; 肝脏疾病引起的营养素利用障碍;某些药物(如抗惊厥药、新霉素等)所致的吸收、利用障 碍;长期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肿瘤等引起营养素消耗增加;以及生长发育、妊娠、哺乳 或环境因素引起的机体需要量增加等。(二)营养过剩或比例失调维生素 A、 D 及某些必需微量元素摄入过多可致中毒;热能、脂肪等摄入过多可

4、致肥胖、高 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高盐和低纤维素膳食可引起高血压等。大量研究表明、营养过剩 不仅是人群中某些慢性疾病发病率增高的因素,而且还和某些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胃 癌等有明显关系。造成营养过剩或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是:1. 膳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比重过大,植物性食物比重过小,精制食物多,蔬菜、 水果少,这是导致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如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膳食中肉类、 蛋、奶、黄油等动物性食物几乎达膳食总量的 50,因而出现了高热能、高脂肪和高蛋白 质的三高膳食,造成热能、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等摄入过剩。2. 不良的饮食行为和习惯 进食高盐饮食、大吃大喝、暴饮暴食、追求

5、饮食享受以及优质食 物集中消费等不良饮食习惯和行为是造成营养过剩的重要原因。有人调查一桌中式酒席,人 均蛋白质达90g以上,脂肪7Og以上。二、常见的营养性疾病(一) 营养不良常见疾病1.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PEM)常见于儿童和婴幼儿,严重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病儿由于抵抗力低下,易受感染,死亡率高。成人发病较 少。原发性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由于长期蛋白质、热能摄入不足,常见于缺乏喂养知识, 喂食过少,不添加辅助食品,母乳不足,早产儿先天不足。成人可见哺乳期妇女长期食物供 给不足者。继发性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多由于慢性胃炎、肠炎

6、、消化不良、腹泻等原因使营养素 消化吸收障碍;或由于长期发烧、慢性消耗性疾病而营养素未能及时补充;或长期患有妨碍 进食或食欲不振的疾病等。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临床表现可分为营养消瘦症(nutritional marasmus)和恶性营养不良(Kwashiorkor)两种,前者在婴幼儿中常见,患儿体重降低,常低于同龄儿60%,皮下 脂肪减少或消失,肌肉萎缩,但不浮肿。后者常见于儿童,多为长期蛋白质供给不足,热能 供给基本足够,其临床表现为浮肿,体重降低、肝脏肿大、毛发无华、腹泻等,又称水肿型 营养不良。而临床上多见为混合型,混合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下脂肪消失、肌肉萎缩、明 显消瘦。生长迟滞,体重与

7、身高低于正常儿标准,尤其体重下降更为明显。患儿表现急躁不 安、表情淡漠、明显饥饿感或食欲不振,常伴有腹泻、腹壁变薄、腹部凹陷呈舟状、肝脾肿 大,常易合并感染,并常伴有维生素缺乏症等。血清生化检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明显降低,尿中羟脯氨基酸排出量明显下降,尿中肌酐 排出量减少,出现电解质紊乱等。2. 维生素A缺乏症临床表现主要是夜盲症与干眼病。由于视黄醇供给不足,体内视紫红质 合成不足,早期出现暗适应时间延长,严重时出现夜盲症。眼睛结膜近角膜缘外侧形成毕脱 氏斑,由于眼结膜、角膜退行性变,泪腺分泌减少,致使眼部干燥,角膜软化、溃疡,甚至 穿孔而失明,即称干眼病。据统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每年有数以

8、千计的儿童因维生素 A 缺乏所致干眼病而失明。其中高发年龄在34岁。维生素A缺乏症临床表现还可有皮肤上 皮细胞过度角化、皮肤粗糙、有时呈棘状丘疹,粘膜完整性破坏,导致呼吸道、消化道、泌 尿道、生殖系统抵抗力低下,而易受感染。我国人民维生素A主要来源是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A原(主要为0胡萝卜素),其在体内 转化率约为六分之一,摄入量不足,尤其在蔬菜水果供给匿乏地区、冬春季节,轻、中度维 生素A缺乏症常见,但重度缺乏症在我国已不多见。3. 维生素C缺乏症 冬、春季节由于蔬菜水果供应不足,食物品种单调,维生素C缺乏症常 可发生。人体由于缺乏L古乐糖酸氧化酶,不能合成维生素C,而人体内贮存量又很少, 食

9、品在加工、贮运和烹调中丢失维生素C严重,因此维生素C缺乏症在我国一些地区并不 少见。主要临床表现有皮肤、粘膜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点、瘀斑,或鼻、月经过多、牙龈 出血,严重时可有内脏出血等。此外还表现有牙龈肿胀、牙齿松动、骨骼发育不良、骨骼疼 痛、毛囊角化过度等。目前在我国严重的维生素C缺乏症已少见。4. 维生素B1缺乏症 建国初期由于饮食习惯等原因在南方地区曾出现维生素B1缺乏病。近 些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缺乏营养学知识指导,精白米面消费量明显上升,此外由 于酗酒等原因,维生素B1缺乏症有增加趋势,应引起重视。长期发烧、慢性消耗性疾病、 代谢旺盛性疾病、烧伤病人也可出现维生素B1缺乏症

10、。典型临床表现叫脚气病,可分为湿 性脚气病和干性脚气病两型,前者以心功能不全表现为主,后者以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主。临床表现有末梢神经炎、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心功能不全、浮肿、静脉压升高、共济失 调、记忆力减退、心电图异常等。此病多见于幼儿。5. 维生素 B2 缺乏症 我国人民核黄素的来源较少,就全国来说动物性食物供应相对不足, 根据全国性膳食调查平均供给水平只占推荐供给量一半。因此,核黄素缺乏也是我国人民重 要营养问题之一。核黄素缺乏症主要临床表现有湿疹样皮炎、阴囊炎、舌炎、口角炎和脂溢 性皮炎等,此外亦可见角膜出血、羞明、视力模糊、流泪等表现。6.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utritional

11、 iron deficieacy anemia, IDA)我国与世界各国一样,该病 发病率较高,尤其在早产婴儿、儿童、女性青少年和孕妇,育龄妇女中发病率更高。我国对 该病的诊断标准为成年男子血红蛋白V 12g%、成年女子V13g%。据儿童少年贫血筛选标 准规定,血红蛋白的标准为611岁(男女)V11g%, 1214岁男V 12g%、女V11.5g%,1517 岁男 V 12.5g%、女V11.5g%。根据我国普查资料儿童血红蛋白低于12g%约占70%,低于11g%约占50%。根据WHO报 告,亚洲孕妇贫血患病率为40%。儿童为50%,2岁以内婴幼儿高达92%。临床表现主要为面色苍白、口唇粘膜与

12、眼结膜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有 低烧、活动后呼吸急促,中度贫血者心率加快、心脏搏动增强、心脏收缩期杂音、心电图改 变。严重者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此外病人可伴有食欲减退、恶心、腹胀腹泻,育龄妇女 可有月经过少或停经。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数减少、血红蛋白降低、血象呈小细胞性低色素性 贫血、血清铁、运铁蛋白饱和度下降,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发生改变。上述检验结果有助于早期诊断。7. 锌缺乏症 锌缺乏多见于儿童,属于世界性营养缺乏病症之一。锌与生长发育关系十分密 切,缺锌可引起体内一系列代谢紊乱,生理功能异常,生长

13、和智力发育障碍。锌缺乏的主要 原因是摄入量不足,此外是消化吸收障碍、需要量增多或体内储存量减少、高能量输液等。 临床表现与锌缺乏程度和缺乏时间有关,急性缺乏时以皮肤表面为主,在四肢末端,口腔周 围、眼睑、肛门周围或外阴部以及易受机械刺激的部位形成糜烂、水疱和脓疱,并出现毛发 脱落。一般认为当血清锌值低于50“g/dl时,可出现上述表现,但临床上很少见。 慢性锌缺乏表现为生长障碍,身高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性腺发育不全、性幼稚症,皮肤干燥 粗糙,毛发无华,指甲白斑,食欲不振,创伤愈合延缓,味觉减退,易受感染。缺锌性侏儒 除身高低下外智力也低下。源性肢体皮炎(enteropathic acroderm

14、atitis)是一种缺锌性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的隐性 遗传,为先天性锌吸收障碍。其它营养缺乏症见表1-4-3。表 1-4-3 其它常见营养素缺乏症体征 营养素缺乏病 常见体症 维生素D缺乏 尼克酸缺乏维生素 B6 缺乏维生素B12 缺乏 叶酸缺乏维生素K缺乏活动性佝偻病(4岁以内),骨骺无痛肿大,串珠肋,前囟未闭(18个月龄以上),颅骨软化,肌张力过低痊愈的佝偻病:前额或顶骨凸出,膝内翻或“O”型腿,胸部变形(郝氏沟,鸡胸),骨质 软化舌炎,呈猩红或牛肉红色,舌裂,颧、眶部及四肢对称性色素沉着及癞皮病(皮炎) 鼻唇窝皮脂溢出,舌炎,末梢神经疾病,伴有对称性感觉运动障碍 贫血,脸色苍白,轻度黄

15、疸,食欲不振,腹胀腹泄,感觉异常,共济失调,位感与振动感消 失,伸侧反射消失,神经炎等脸色苍白,阿佛他性口炎凝血时间延长,皮下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血尿,月经过多等(二)营养失调性疾病1. 肥胖症 由于摄入量过多或机体生理生化机能改变而引起体内积聚过多的脂肪,造成体重 过度增加,从而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叫做肥胖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脂肪沉着于躯体,沉积部位男女性间不同,女性多沉积于四肢、腹部、臀部 和腰部,而男性多沉积于颈部、腹部和腰部。此外表现为肌肉无力,体力较差,耐久力差, 动作迟缓,缺乏活力,以及心理精神方面的异常。肥胖症者高血压患病率增高,心肌功能受损,胰岛功能异常而易并发糖尿病,并

16、可引起高脂 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肥胖一一通气不足综合征(Pickwickian综合征):为严重肥胖者的一种临床症候群肥胖可引 起肾脏损害,肾功能低下、痛风等并发症,肥胖妇女常伴有月经异常,卵巢功能不全、不育 症,易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肥胖者多伴有多汗症,皮肤出现汗斑,皮肤瘙痒、湿疹、皮肤 炎症等。2.维生素过多症 维生素A过多症 多见于儿童,如果一次摄入维生素A大于10 5IU可 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剧烈头痛、颅压升高、剧烈呕吐、发烧、视力模糊、复视、眩晕、嗜 睡、皮疹皮炎,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而危及生命。急性中毒临床少见。儿童每天摄入维生素A8000IU或成人每天摄入3X104IU,连续摄入6个月可出现慢性中毒 临床表现为儿童生长停滞,皮肤粗糙,毛发无华易脱落,肝脾肿大,骨骼疼痛,长骨骨干有 骨质增生,韧带肌键钙化,成人可有肝功异常,甚至肝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