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改教学模式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32760528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改教学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改教学模式(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以问题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 新授课的第一课时关键是引入,能够是激趣引入,也能够是故事引入,设疑引入,也可创设问题情境引入,以亲人一课为例,教师提出这样问题:“不是亲人为什么称作亲人呢?”这样从文题入手设疑引入的,之后检查自学,这局部内容一定要落实,小组长负起责任来,这是我们常规做法,它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和自学习惯的培养,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有利于激发起学生读书的欲望。 第一环节:问题引线,明确目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只有学生有问题才真正地参与了语文学习活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因为当前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所以课堂上要让学生思考,教师必先教有疑,要疑在关键处,

2、就必须给学生以思维的支点,这个支点就是课的切入点,切入点有的蕴含在文题上。像伟大的友谊、我们家的猫等。这样的文章我们从文题入手,提出问题。大多数课文切入点无聚焦成分,教学可借助书后思考题,课外资料,预习及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学后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中朝两国人民互作了哪些事”这样的问题,教师依据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和学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接着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自读自悟,汇报交流,教师在学生汇报“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怎能忘怀”这个重点句后,教师拾级而上,即时追问“为什么说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比山高比海深呢?”将这个问题定位于第一自然段之中学习。在精读局部,我们仍要抓住切入点找主线,再见了亲人

3、细读局部从“雪中送炭”“唯一”这两个词切入,少年闰土一课,从闰土的语言动作切入,提出“闰土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个有价值的问题。从切入点入手,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借助课外资料,概括体会可将全文勾连成线,交融成面,感悟为体,解决了语文课无从下手问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这样,学生使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读书探讨,实现了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走向课本,走向学生这个阅读教学的高境界。第二环节:感悟点拨,信息交流。问题提出后,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自悟,读议批画,找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课外资料,生活实际,自己解决问题,并将自读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还未懂的问题,这是

4、静态的自学阶段,学生自读自悟不能解决问题在学习小组上提出,由组内解决,通过寻找合作伙伴实行合作学习,解决疑难,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待汇报阶段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这是学生动态互学阶段。在学生自学互学基础上,让学生讲清自己在学习中的选学内容,读懂什么,怎样读懂的,同时其他学生能够补充,也能够提出异议,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此时的点拨评价尤为重要,备课时要心中有数。在教学中学生未提及到而是语文重点问题,教师可提出来和学生一道研究,学生提到问题,教师要领学生拾级而上,集中攻破,通过学生的分组合,即自学、小组学、全办学这样的信息交流过程为师生、生生的思维碰撞,使创新教育的火花在具体学习互动中闪现

5、,让学生选择喜欢句子读,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也表达了差异化教学这个要求,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集中表达。第三环节:积累内化,迁移训练。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方式,也是语文语感积累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语气有节奏地诵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能唤起形象表达情感,具有训练思维,启发想象力的功能,在读中使学生进入作者描绘的情景中去感受、去体验,但读不能无目的地读,读与学一致,少年闰土我们抓住了闰土的语言动作切入学习,从中理解到闰土的性格特点,读时也应该重点品读这局部内容,再见了亲人最后一句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中心句重点句,读时也应在这个句子上用功,读出反问恳切的语气,有目的地去读,

6、读后让学生评价,从中品味作者潜词造句,恰如其分的情感抒发,构思巧妙的表达方法,达到物我一体,体验情感的目的。为使读写真正做到结合,练笔是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练笔,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拓展学生的思维,所以说练笔是深层次的积累,也是课文内容写作技法的延伸和使用,再见了,亲人想象中朝两国人民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选择典型人物代表,借助课外知识实行合理想象,少年闰土阅读中抓住了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学习了闰土的个性特点,练笔时教师再迁移使用这样写法,让学生展开想象、联系课文内容及写法,即时练笔,再加上师生的即时点评,将学生想象的触角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观察水平及语言表达水平,以求达到阅读与

7、写作,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有机结合。“问题解决”教学层次分明,过程中通过课文重点精华处的自读自悟自练,将全文融会贯通,为学习全篇奠定基础,表达了语文教学重感悟、重积累、重使用、重习惯、重体验、重个性差、重发展这个宗旨。四、具体做法第一方面,从备课入手,大胆实践。期初,我校语文、数学、音美品德与生活等学科由领导包学科指导备课,学校拿出了语文和数学科表格式备课例证,对期初集体备课提出了具体要求。拿语文为例,每单元课文分课备(期初备出2个单元),即一单元之中一人一课,仔细研究,主备者备课用A4纸实行活页设计。主备者要从以下几方面主讲:(1)对教材内容分析,即站在教者、读者、作者、编者

8、角度分析。(2)对设计意图说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3)从教学目标达成和重难点突破上分析。(4)设计读、说、写的内容,有选择地设计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练习。组内教师讨论研究,提出建议(写入补充意见栏目)。除常规备课项目外,我校语文备课第一课时还补加了“设计理念”、“预设问题”、“教学反思”等栏目,将教学过程改为设计思路,即从主干入手设计教程。设计理念要求:从两个方面写,一是教材分析,二是从哪入手教学,即找准切入点,以此使教师能真正研究书本,钻研教参,把过去教师写的时间用于教师阅读思考上。预设问题要求:阅读书后思考题、重点语句、单元训练重点、教学内容,提出有突出中心的问题12个,目的是督促教师把握

9、重点,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教学反思要求:以写教与学活动中亮点或缺乏为主。对以上备课,教学领导分学科检查,对模糊点实行了再指导,我校采用合订教案上课,检查时重点看补充意见栏目,这样要求能为教师提供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互补平台,使教师从繁重的书写中解脱出来,投入到阅读教材分析学生当中,群策群力,提升备课的实效性。第二方面,对症下药,注重实效。我们在开学第二周实行了语数赛课活动,全校45岁以下班主任都参加了此项活动,10月末全部结束。从课堂上看,50的课表达了问题意识,学生参与面广,活动性强,学生综合水平得到培养。但还有一半课走老路,基本上以传承知识为中心,老师牵着学生走,教学手段陈旧,在营造教学环

10、境上不用心,学生主体问题意识不强。针对课堂上反应出的共性问题,张校长亲自主持月教学例会,以数学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第三方面,集体教研,提出要求。我们探索的小学语文“以问题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验。选择了15年班主任及其学生参与实验,集体教研的形式,并提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1)教学设计要力求表达新课改形式下的学科特点,力求表达“以问题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力求表达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使用,力求表达教师教学个性。(2)、三维目标能切合教材及学生实际,利于落实和检测。 (3)、重难点确定合理,教学方法及手段选用得当。(4)、教学内容详实,过程安排得当,重难点突出。(5)、训练

11、对应性强,有一定的拓展。(6)、能够表达三种学习方式的综合使用。(7)、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版面设计合理,项目齐全,表达方法与习惯的培养。(9)、有独特的教学个性。突出师生的双为主作用。五、研究意义与阶段成果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就是说,学习首先一种经历,一种身心活动过程。即然是活动经历,就不能脱离情境,新课程要求教师注重过程和方法,注重教学环境的创设。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两大环境,努力营造适合每位学习者的情境。这时的课堂教学,就会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

12、为主,这就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设计教学,、改变师生关系。要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的互动性,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的应是学生的问题,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积极思维,求解论证,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学习,才能把教师从“权威地位”、“知识代表”的位置上拉到学生中来,教师把注重的焦点放在每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层面。所以说,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教学是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做为教师教学的首要职责。、提升教研水平,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设计首先就是要以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原有理解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但对小学生来讲,他们的知识、水平准备缺乏,反思水平与发现矛盾的水平处于发展初期,课堂上基本不能问到关键处。这样教师就要擅长捕捉,从学生的表述中发现问题,精心追问,师生梳理问题,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在讨论中,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解决,从而教师的引导、点拨、讲解、演示作用,得到发挥。总之,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教学,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特征和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形成系统有效的实践操作方式和策略,具有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必要。六、困难与设想实验教师应定期培训,要保障教研的时间,并保障实验人员的相对稳定,学校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学校的现有资料及设备不能很好的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