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典型案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2760437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典型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明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典型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明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典型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明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典型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明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典型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典型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典型案例(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中: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典型案例明中乡地处大巴山南麓,距县城70公里。境内山峦起伏,常年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十分适宜魔芋生长,是城口县产魔芋的重点区域之一。一、背景与概况在05年以前,明中乡有大小魔芋加工厂十几家,却没有一家初具规模的企业,魔芋产业年产值更是微乎其微,虽然一直占农户一定的比例,但都是耕作于粮食作物之间,作为副产业间歇的耕种着。自2010年以来,明中乡党委、政府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高度重视魔芋这一资源优势,把魔芋确定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柱产业,引导进行资源整合,培植龙头企业。在本乡有十几年打拼的金池村村民龙世全抢抓机遇,率先整合了乡内几家规模很小的魔芋加工厂,扩大规模,在

2、短短数年时间内,龙世全就注册成立了魔芋精粉加工厂,市场占有率达到70%,创造出固定资产和年产值在几年间双双翻两番的奇迹。目前,全乡共有魔芋面积5587亩,2012年魔芋产量5000余吨,魔芋综合产值2231万元。有魔芋加工厂4家,从事魔芋生产的农民及厂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特别是近几年开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魔芋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投入,使明中乡魔芋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模式和创新做(一)整合优势资源,壮大企业规模。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针对明中乡魔芋产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加工厂设备落后、数量较多的现状,以培植龙头企业为抓手,鼓励较小规模的魔芋加工厂进行整合

3、,先后淘汰了四五家较小规模的加工厂。金池村魔芋精粉加工厂逐步扩大规模,魔芋收购与加工辐射面积占到全乡魔芋生产总面积的70%以上。同时,该村为壮大产业规模,贯彻乡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在明中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逐步建立起金池村魔芋生产基地,实行规范化建设,逐年提高魔芋产量,实现农户增产增收,并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在此种种利好的形势下,金池村魔芋精粉加工厂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二)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魔芋产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工作是该乡发展的核心之一。近年来,明中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多次

4、到县属相关部门请示汇报,获得相关项目支持,有力地促进了魔芋产业大村金池村的魔芋基地建设。同时还邀请了相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到村指导农户规范化种植,魔芋产量逐年稳步提高。该乡主要负责人心中深切的关心着金池村魔芋金粉加工企业的发展,常常组织人员到该企业查看,询问发展情况和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强调企业在做大做强过程中要重视科技对企业的助推作用。该企业负责人龙世全虚心接受建议,主动到外地参观考察,回企业后,利用前些年打拼回来的积蓄购置了机器,更换了设备,改建了厂房,使企业的产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容。龙世全在该乡非公经济人士座谈会上神佑感触的说:“以前只知道勤劳苦干,不晓得也不想去学技术,到外面看了才知道,我

5、们的生产简直是人工嘛,在城市的话,早就淘汰了,回来购置设备后,就拿清洗魔芋这一项工作来说,以前要招几十人才能满足工厂的生产,现在一天只需要四个人,不但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益。”(三)强化龙头带动,提升产业发展后劲。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带动产业、帮助农民致富上来。魔芋精粉加工企业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帮之农民致富。为了让乡亲们主动积极的种植魔芋,提高魔芋产量,企业在每年的收购季节都会把收购价在市场均价的线上提高,并且主动上门收购,保证农户生产的魔芋卖得出、卖的值,切实保障乡亲们的利益,让让他们无后顾之忧。“5年前,每斤魔芋的价格只有八九毛钱,而现在每斤可卖到2块4毛,魔

6、芋收入已经成为了我们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长期从事茶叶生意的金池村村民黄学银说。“这得益于政府把魔芋产业搞活!”据统计,魔域产业带给当地群众现金收入1000万元,许多家庭因为魔芋而脱贫致富。)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外出务工收入一直是明中乡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村社间还存在很大一部分人停留在“一分三亩地”之间,一家人就靠自家地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为了转变群众思想观念,鼓励外出务工,明中乡党委、政府通过魔芋基地搞特色园区建设,以金池村作为示范点,逐步推进土地流转,做大做强魔芋产业基地。同时,大力宣传,社保部门密切注意就业信息,及时向农户传达,帮助引导剩

7、余劳动力外出务工。通过几年的宣传引导,年轻力壮的剩余劳动力都踏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每年为家庭收入新增两万元左右,使农民快速的富裕起来。三、创新成效与作用(一)基地建设不断扩充。2012年,明中乡党委、政府就出台了关于魔芋产业基地及特色园区建设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该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出台了规范化生产、壮大基地规模、强化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思想保障措施。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乡上下掀起了魔芋、中药材等基地建设高潮。(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自金池村魔芋精粉加工企业确定为魔芋产业龙头企业以来,政府通过实施连接企业的石拱桥建设,解决了企业产品运输瓶颈问题,同时还鼓励参加了县上的各项培训,增

8、长了企业经营的知识与能力。企业自身通过厂房的改建,设备的添置,人员的培训,加工水平实现了升级,目前已成为该乡魔芋加工企业中加工设备最优、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魔芋加工龙头企业。(一)加强领导,积极引导。各级领导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很高,直接影响项目按时、按质、按量的实施;同时,只有通过积极引导,才能解放思想,促进观念改变,寻求新的出路。(二)发展的基础是群众的参与。在产业项目实施工作中,既要充分调动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又要提倡生产自愿,不能强拉强送,只有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项目的实施才能顺利推进。三)重点是跟踪监管。加强产业项目的监管是稳步推进的必要条件,对产业基地的管理我们重点放在了

9、监测、检查、技术人员的指导以及规范化种植等工作上。而且还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通过扶优、扶强,着力培养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从而带动农民致富,行之有效,科学合理。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市场主体的独立自主的作用,通过以企业为载体,在企业取得发展成就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全村参与到生产中来,是健全产业链,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步骤。明中乡作为城口县边远偏僻的贫困乡镇,变传统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切实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效渠道,为地方经济发展找到了可行的模式。同时,发展农业支柱产业,使明中乡产业空心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随着退耕还林政策、高山生态移民、异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的实施,农民的自由耕地减少和部分土地的废弃,致使产业链面临破坏,加快土地流转,打造现代化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迫在眉睫。目前,整个大巴山山区都有种植项目产业的历史,具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资源优势。通过以项目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可行性较强。同时,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发挥引导作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同时也避免了发展后期企业不能自主,农民种植的产品受市场影响不能出售等诸多问题。同时,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对山区的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进行广泛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