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临沂市教研员培训班反思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32600804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加临沂市教研员培训班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参加临沂市教研员培训班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参加临沂市教研员培训班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参加临沂市教研员培训班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加临沂市教研员培训班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加临沂市教研员培训班反思4月20日,我参加了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组织的全市教研员培训班,学生了成都师大陈大伟教授的观课评课的讲座,听取了来自全市的6位骨干教师的展示课,最后又听取了教科研中心徐主任的报告,这次培训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先总结一下听了6节课的收获:一、品德与社会课让学生走进生活,品行得到内化学生的内心世界是纯真的,也是多彩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课堂里、和书本上、和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儿童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因此,良好的品

2、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如郯城三小的谢士芹老师讲的随时伸出我的手中,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爱心大调查,通过调查,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伸出帮助之手,并且还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调查研究,在我们生活周围有哪些帮助残疾人的事例,在课的结束时让学生进行“爱心储蓄”活动,让学生的受到了教育,在课后进行践行。又如莒南二小李利老师的圆明园的诉说一课时,让学生在课下去调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英法联军的残暴,目的让学生明白国家无能人民就要不能过上幸福的

3、生活。老师又让学生交流在外国的国宝,让学生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富强,才能把流失的国宝收回,整节课让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内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深切体验。教学时,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使良好的习惯、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得到内化。如沂南的李德英老师讲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通过学生课下搜集大量的资料,让学生接受到了新中

4、国成立的艰辛。二、科学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在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探索未知科学的强烈欲望,正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更加强烈。”学生的天性是好动,好奇心强,他们会对周围新奇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笔者总是有意识地设计生活化的悬念问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自己主动地在课余生活中动手去探索尝试。如临沂二小张萍谁的本领大一课中开头时,老师设计了如果处理电器用什么样的工具,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讲到导体与绝缘体时又引

5、入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如:人体的导电、大地的导电等来把学生的思考引入到对科学的探究中。二、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教学不是把结论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是灵活地创设生活情境,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思维。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生得投入,而且记忆深刻。例如,苍山的赵芹老师在苹果为什么落地一课中,老师让学生在开始时让学生折纸飞机,感受地球引力。她又在课中让学生做抛球等游戏来体会地球引力。听了徐文达主任的报告我的体会是:一、要当一合格的教研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是需要提高的,这样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首先要多读书,这一点我要加强。在平时的生活中、工作中,要多阅读书

6、籍,而且书籍的种类要广泛,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多阅读有价值的教育类书籍,以便提升专业素养,便于指导自身的工作。二、勤于写作徐主任说“认真写三年教案的老师,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老师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写教学日记、反思、教育故事这一项举措对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贯彻教学改革理念、培养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开拓创新,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高,更智能化,走进课堂,认真读书,勤于写作,指导服务,有自己独特的学科见解,成为让教师信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研员,努力适应教研工作的需要。让我们快乐健康的享受教师的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