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苏教版语文教材体例分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32599004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苏教版语文教材体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苏教版语文教材体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苏教版语文教材体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苏教版语文教材体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苏教版语文教材体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苏教版语文教材体例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体例分析班级:中文师范083 姓名:江燕 学号:0801012073 一、教材主要内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力求改革单一文选式的编排体系,构建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每册教材都是由合成单元、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三部分构成。合成单元先通过阅读丰富语文积累,接着以读导写,单元最后编写口语交际或综合实践活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六册书,除九年级下册是五个单元外,其余五册各为六个单元,共35个单元,每单元4-5篇主体文章。从引领学生“亲近文学”开始,35个单元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先看七年级教材。七上的六个单元涉及文学、生活

2、、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内容丰富。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思想。七下六个单元又让学生欣赏了“人物风采”“建筑艺术”“动物世界”等,题材领域有所扩展。单元编排兼顾体裁,设计了三个记叙文单元,两个说明文单元,一个诗词单元。让学生对语文有更多的认识。 八年级上册围绕“爱”的大主题编写,六个单元,分别表现了爱亲人,爱河山、爱自然、爱科学,体现了语文素养和思想熏陶的统一。下册重在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六个单元文体集中,分别是散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等,具有更强的理性色彩,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九年级上下册11个单元构成“学会读书”系列。教材注重从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培养学生学会读书的方

3、法,如借助散文学习“吟哦讽诵”等。同时在上下册中各安排了一个文学评论单元,告诉学生好文章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可见,九年级语文重在强化阅读习惯,学会读书,提高欣赏与评价能力。诵读欣赏版块是对选文的补充与提升,服务于单元主旨,涉及诗词、散文等广泛体裁。希望通过课后诵读,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也由此体现了语文的熏陶作用。名著推荐与阅读,通过推荐名著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重点推荐的名著有六部,一册书一部。内容兼顾中外,所选篇目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专题教学,让学生在综合的跨学科的语文学习中提高整体语文素养。六册书

4、编辑专题10项。分别是“狼”“荷”“长城”“汉字”“鸟”“叶”“气象物候”“广告多棱镜”“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我心中的语文”。这些“专题”信息量大,内容贴近生活,活动形式丰富。二、教材内部构件 1、选文系统 我先对整个苏教版语文七到九年级的选文按照题材不同,对其进行了数量的统计并做了一些分析。 初中记叙类作品:七年级30篇,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了解多彩的生活,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以及生动形象的描写,品味学习优美含蓄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感情。八年级25篇,主要教学目标了解小说与散文特点,学习写人写景抒情言志的多种方法,理解作品人物及思想,概括人物形象,体会作品感情和作者情怀,欣赏品味优美隽永、

5、饱含深情的语言。九年级24篇,主要教学目标根据不同文体特点搜集信息,理解作品主题和人物多样的精神世界,研究文章内涵,发现作者思想,把握深层含义,对作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评价。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记叙类作品包括小说、散文、传记、童话等,是教材内容重点。七年级要求了解多彩的生活,感受作品人物和事件,品味语言。八年级则学习写法,理解人物,体会感情。九年级上升为研究文章内涵,发现作者思想,具有独到见解。其中欣赏、品味、积累语言贯穿始终,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 初中说明文作品:七年级7篇,主要教学目标理解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及写作线索。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八年级9篇,了解多种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语言特点

6、,掌握写作说明文的基本要求。九年级1篇,学习严密而有情趣的语言和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七年级是事物说明文,要求理解说明语言、写作线索,八年级是事理说明文,要求了解多种说明方法及作用,掌握写作说明文的基本要求,八年级完成了本学段的说明文教学,九年级的安排旨在使学生通过读书动笔的方法自主学习严密而有情趣的语言和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初中议论文作品:七年级1篇,主要教学目标理解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八年级一个单元,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述方法,了解结构的基本要求和形式,品味语言概括有力的特点。九年级一个单元,深读精思,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和作品内涵,发展创造性思维,品味理解隽永智慧的语句的意义和作

7、用。学习不同的论述方法,仿写佳句。学习在与别人的交谈中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议论文在三个年级的分布数量可看出,七年级只是简单了解。课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统摄在“关注科学”的主题下,旨在让学生明白“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不必讲解系统的议论文知识,主要学习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八年级则学习基本的论证方法,了解结构及语言特点。九年级了解观点,品味语言并模仿表达。 初中文言文作品:七年级12篇,八年级11篇,主要教学目标在于掌握常见实词的意义和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背诵重要篇目。感受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培养语感。翻译文章,理解大意,体会写法。九年级13篇,掌握常见实词的意义和常用虚词的

8、意义和用法,了解常见句式的特点。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背诵古代名文。了解古文化和古人的精神世界, 欣赏古代散文优美语言,学习记叙、说理、描写的方法。背诵古代名文。文言文的编排,篇幅由短到长、由少到多、由分散到集中。掌握常见实词的意义和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贯穿古文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时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常识。古文重在诵读,指导背诵,形成丰厚的积累,是教学重点。九年级要在七八年级学习的基础上了解常见句式的特点,欣赏古代散文优美语言,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2、助读系统 助读系统包括单元提示,课文注释,课后练习等要素。现在我拿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来看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助读系统更为直观

9、明了。该教材的助读系统仍是围绕单元主题,将阅读,诵读,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写作五个版块组合,互相联系,从而组成单元。而且该册教材还特有附录这一版块。该教材的单元提示位于每单元篇首,提纲挈领的对本章节内容和主题进行概括,让学生对本单元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与阅读的兴趣,别具一格,体现出编者匠心独具。在古典诗词散文下均有课文注释,及时把对文中难点予以注释,减小阅读困难,帮助了学生自学或预习。课后练习则针对课文重点难点闪光点进行命题,与教学目标一致,进一步帮助巩固学生所学。附录安排了应用文示例,语法简表,字词表3个项目。文体示例以及语法简表鲜明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征,字词

10、表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当然其他年级教材在附录的安排上是有所改动的,按照各年龄层次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度得不同而有所变化的。但其主要部分构成成分没有多少的改动,单元提示、课文注释都是具备的。3、知识系统苏教版语文七到九年级教材在知识处理上主要呈现以下的特点:随文编排。选文重视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这表现在贴近学生生活。教材也注重选文本身的知识性。系统呈现。教材中有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附录等一系列的设置。这就将知识布局系统化,集中化。零星渗透。在每篇课文后面以及文章页面下方都穿插着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知识点,包括字音字词、词义注释等等,有利于学生在自学或预习。补充插入。这一点主要表现

11、在诵读欣赏部分,该部分的文章是对选文系统的补充,不仅补充的是不同类型的文章,也还包括知识点。灵活扩充。教材中常常对知识点进行扩充,扩大学生眼界。如在课文下方有对作者生平、作品介绍,这就是以注释形式出现,对文学常识进行扩充。但知识在内容上各年级的侧重点又是不同的,七年级突出基础性、过渡性。八年级扩大阅读量,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要求。九年级则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能力。4、作业系统 课后练习属于作业系统,具体分为整体感知题,揣摩品味语言题,多解创意题,记忆积累四类。特点是:重视知识输入,鼓励多元解读。这就体现出作业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有对知识的迁移与独创。课后一般设有三到四个练习,主要涉及对课后关键字词句的理解,评价感情的把握,重点字词句段的掌握,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积累与整合,有利于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教程,把基础累实,进而提升素养。 2011年6月6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