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冀教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32597786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冀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冀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冀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作业练习冀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中庭地白树栖鸦_今夜月明人尽望_2前两句诗描写出了景物_的特点。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诗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月光的皎洁。B.第二句诗中的“湿”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C.末句中的“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

2、孤独寂寞的情感。2. 古诗阅读。春夜细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知_ 乃_晓_ 潜_2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雨怎样的特点?_3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春雨仿佛知道节气,应时而来。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D.“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写出了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3. 古诗文阅读。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

3、水中柳影引他长。1“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照应了诗中“_”一词,用了_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柳条的优美。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4. 阅读理解。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_。1将文中的词补充完整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诗句说一说。_3除“明月”外,作者还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请你选取一中景物说说写景的特色。_5. 课外古诗词阅读。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

4、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释)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天上宫阙(qu):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但:只。千里共婵(chn)娟(ju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1这首词是诗人写给_,诗人选取了_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2下面对本词的分

5、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3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是“_”;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一句是“_”6. 古诗赏析。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

6、点?_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_7. 阅读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_。_,遍插茱萸少一人。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是代诗人。2“独”的意思是_,“倍”的意思是_。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_,是农历_这天。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和_。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A.喜欢秋天。B.思念亲人。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_。_,遍插茱萸少一人。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代的。2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4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

7、是哪一句?_。9. 阅读下面唐诗和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溪上遇雨(其二)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睛。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赏析第一首诗前两句中“衔”、“喷”两字的妙处。_2第二首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联系全诗分析。_3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_10. 课内阅读。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通过阅读本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诗人题写在_庭院的墙壁上的。2结合诗句,写出下面字词的意思。书:_茅檐:_无苔:_成畦

8、:_排闼:_3对诗歌内容和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多选)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香雅、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B.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和苦痛。C.诗歌描写景物极具层次,从院内写到了院外,多角度观察,由远及近,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4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后所作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1. 阅读古诗采薇(节选),并完成练习。昔我往矣,_。今我来思,_。_,载渴载饥。我心伤悲,_!1将诗句补充完整。本诗选自。“薇”指_。2采薇(节

9、选)诗的前四句情景交融,在“_”与“_”、“_”与“_”、“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对比中,体现了诗人情感的变化。“_”表现出战士出征时对故乡、对亲人的依依不舍之情。“_”使我们联想到战士返乡时的哀伤、悲愤。3“依依”在诗中有什么作用?_4采薇(节选)没有表达了诗人( )A.对从军路上又渴又饥的厌烦。B.对征战兵卒的同情。C.对战争的厌恶 D.对和平的渴望12. 课外阅读。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释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临:

10、逼近,到,临近。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玉龙:宝剑的代称。(1)解释加下划线的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霜重鼓寒声不起。(2)用原句填空。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表现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诗句是(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的易水歌:。(4)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中的“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光。B.第四句中的“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

11、义。C.第六句中的“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13.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哪一句?_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_14. 课内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_,路转溪桥忽见。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词牌名词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