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25951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技》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口技》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口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技》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口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概括文章描写的主要场面;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提升阅读古文的水平。2.通过品读文章,学习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并且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3.感受口技这个传统民间技艺的魅力,领悟文化内涵。二、教学重难点1.提升古文阅读水平,通过品读文章,学习口技表演中各种声音的生动逼真的描摹并且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其表现作用。2.感受口技这个传统民间技艺的魅力,领悟文化内涵。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说唱表演,学生欣赏。总结:从古代开始,我们已经有了类似的表演-口技。口技是一种传统技艺,表演者使用口腔发声技巧

2、,同时借助一些简单道具,模仿出各种声响,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妙不可言。今天,我们将在林嗣环的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感受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把你认为难读的字词圈出并注音。(口译课文,质疑问难)2.主体部分根据口技表演的声响特点可分为几个场面?你能各用一个形容词概括其声响特点吗?预设:口技表演的过程能够分为三个场面:梦中惊醒、渐入梦乡、失火救火。(三)深入研读,赏析手法1.小组讨论,思考:三个场面中,作者分别描摹了几个声音,声音是如何变化的?写出场面的特点如何?(分三组小组讨论)2.重点思考:文章的重点是描写声音,为什么反复出现观众的反应?有什么作用?(引出侧面描写,是为了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3.文章开头结尾两次写到了表演道具,这是不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侧面反映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让人恍然醒悟,原来一场出神入化的表演完全出自一个人口中。)(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根据口技中正侧面结合的手法,谈谈你看电影或者演出时的场景。(五)布置作业,结束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本文所学文言知识点。作业:课下每个语文学习小组搜寻一种中国传统技艺,下节课课前集体分享。本文出现了很多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词语,课下整理记忆。四、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