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与硝酸反应实验 黄伟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3259101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2.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 黄伟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 黄伟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 黄伟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 黄伟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 黄伟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铜与硝酸反应实验 黄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与硝酸反应实验 黄伟(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与硝酸反应实验1用示意图2中的简易装置可以进行气体的发生和收集。(1) 实验前应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2) 拔开试管a的橡皮塞,加入10 mL 6 molL-】稀硝酸和lg薄铜片,立即将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反应开始时速度缓慢,逐渐加快,请写出在试管a中所发生的所有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3) 从反应开始到的反应结束,预期在试管a中可观察到哪些现象?请依次逐一写出(4) 在反应开始时,可观察到导管b中的水面先沿导管b慢慢上升到一定高度,此后又回落,然后有气泡从管口冒出。试说明反应开始时,导管口水面上升的原(5) 试管c收集满气体后,用拇指堵住管口,取出水槽。将管口向上,松开拇指,片

2、刻后, 再次堵住管口,将试管再倒置于水槽中,松开拇指。此时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2 .选择使用下列仪器(含药品)(图3),验证由铜和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2-O2O2JJ热水浴酚酞溶液冰水浴DEFno(n2和o2的用量可自由控制)。铜粉 NaOH溶液浓H2SO4ABC已知:NO+NO +2OH-=2NO2-+H2O,2NO +2OH-=NO2-+NO3-+H2O;22气体液化温度NO :21CNO:-152C2(1) 甲乙丙三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用仪器的连接顺序表示)如下:甲:AfDB乙:ABCE丙:AFDB讨论这些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能验证Cu与适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NO (

3、填能”或“不能”)? 甲;乙;丙具体说明不能验证的主要原因(若 3 个实验方案都能验证,则此小题不用回答)(2) 反应前应先通入足量的N,其目的是。2(3) 确认气体中含有NO的现象是(4) 如果O过量,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3. 如图 (尚有部分仪器未画),有一蒸馏烧瓶与注射器相连接,向蒸馏烧瓶中先加入0.384g铜片和18mL2.5molL-l的稀硝酸溶液,立即用锡箔包住在橡胶塞封住烧瓶瓶口,实验装置内的空气在标准状况下为500mL (其中注射器内不少于其体积的1/2,见图示)。(1) 欲提高Cu与HNO3反应的速度可采用多种不同措施。若采用加化学试剂法,可加入的试剂为;A.

4、蒸馏水 B.无水醋酸钠C.块状石墨若用升高温度法,请在上述示意图空缺处画出必需的仪器。(2) 当烧瓶中的Cu和HNO3反应开始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有(3) 待Cu与HNO3反应停止后,通过轻轻推拉注射器活塞,使装置内气体与气体、气体与液体之间充分反应,若忽略液体的体积变化,最终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开始时相比是否有变化 (填有变化或不变)。(4) 在上述反应过程中,曾经被还原的硝酸为4. 用下图(I)装置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在实验室里制备NO,在烧瓶中实际见到的气体是色的,这就使人怀疑稀硝酸与铜反应是否真的能生成NO。即使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到NO,也可以认为是NO2与水反应生成NO而无法证

5、实。现用U形管、分液漏斗、酒精灯、胶塞等仪器,设计下图(II)装置,来证实稀硝酸与铜反应的确生成了 NO而不是NO2。1)补充完成实验步骤a.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_b. 将活塞打开,以U形管长管口注入稀硝酸,一直到时为止。c. 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在加热,当观察到时,立即关闭酒精灯。(2) 观察现象:(I)可以在何处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反应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自动停止?(铜丝与稀硝酸均未反应完)。(II)如果再将活塞慢慢打开,可立即观察到明显现象有。通过以上两个过程可以获得NO与NO2鲜明对照的实验效果。(3) 若用装置II制取并收集NO,应对装置作何简单的改动。5 .为了测定足量的铜与适量一定浓

6、度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气体和NO2气体的物质的 量之比(用 m 表示),请从下图中选用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合理而简单的实验,用于测定 m 的值。其中 E 装置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的水,甲管有刻度(050mL),供量气用,乙管可以上下移动,用来调节液面的高低。(1) 装置在连接顺序是(填各接口的编号,连接胶管及支持装置均省略):。(2) 连接好装置并检验气密性后,应打 通入N2;然后打开,从乙管注水至充满甲、乙两管,关上ab。通入 N2的原因是:。(3)实验后,若量气管中气体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 (mL),要测定m的值,还要将中的溶液中实验,假设

7、测得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用含V和n的式子表示m: ! 。(4)下列操作中能够造成m的值偏小的是(填序号)(A)反应前E中甲管所装水里的气泡没赶尽,而最后读数时气泡消失。(B)实验前,甲、乙两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最后读数时乙管的液面高于甲管的液面。(C)实验前没有先通入足量N2o(D)实验过程中,E装置乙管的水溢出6 .有人设计了一个特殊装置(如图),来制备NO并检验其有关性质。操作步骤如下:将干燥管细口端用塞有玻璃球的胶管封好;从粗 口端投入铜丝球,并在如图位置固定好有孔塑料片;快速向干燥管中尽可能满的加入稀硝 酸(插入胶塞后,液面与胶塞接触);迅速插好带玻璃管的单孔胶塞,并倒置于一个大

8、烧 杯上(如图,烧杯略);待液面降至隔板以下,制气反应停止;用手挤压胶管中的玻璃 球,空气自动进入干燥管发生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铜丝$1内111球稀硝酸多孔塑料板(1) 硝酸尽可能加满的原因是:(2) 中液面降至隔板以下的原因是: (填序号):A、生成气体的压力作用B、液体自身的重力作用从这一点看其原理类似于(填一种实验仪器的名称)(3) 操作中若进入一定量空气后停止挤压,能看到的明显现象有:A,反应方程式为:。B,反应方程式为:。空气能自动进入干燥管的原因是:。(4) 该装置的最大优点是:。7.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 下图所示(加热装置

9、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 B 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 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1)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 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 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 步操作的目的为 !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 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用F向E中 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并E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3)装置D的作用是.答案3(1)甲:能(1分);乙:不能(

10、1 分);丙:不能(1分)乙方案:混合气体在通过B时,因发生反应:NO+NO+2NaOH 2NaNO +H O使NO 2 2 2 消耗,后续实验无法验证是否有NO(2分)。丙方案:混合气体通过F时,NO与HO蒸气发生反应:3NO +H O = 2HNO +NO使 22223部分NO转化为NO,产生干扰,从而不能确认Cu和浓HNO反应是否有NO23生成( 2 分)。(2)排尽整个装置中的空气,防止产生的NO被氧化生成NO(2分)2(3)D装置中通入O后有红棕色气体产生(1分)2(4)4NO+O+4OH- 4NO -+2H O (2 分)5. (1)b. HNO3 没过胶塞 32c. U形管短管一

11、端,有气体产生(2)铜丝附近,产生气体将硝酸排到长管一端,使铜丝与硝酸脱离接解.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6. (1)234589(2)a; b;赶尽空气,防止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影响测定结果(3)c;中和滴定;m=(V-11200n)/33600n(4)BC8、(1)用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赶走装置内的空气;(2)3Cu+8HNO 3Cu(NO) +2NO t +4HO;33222CO比空气重,从长管进入E,并没有把E中空气赶尽,致使部分NO先与未赶尽2的空气生成少量红棕色NO,当再从F鼓入空气时,E中有更多NO生成,所以红 22棕色加深;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有硝酸生成,硝酸与碳酸钙反应使沉淀溶解;(3)吸收NO、NO、CO尾气,防止污染大气。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