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调研材料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32583941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调研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调研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调研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调研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调研材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调研材料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调研材料县位于西南部,雪峰山东麓,资水上游,历史上曾是“西控云贵,东制长衡的军事要地,境内四季清楚,气候温和,雨量充分,光照充足,属于亚热带季风尚候,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水稻是县主要粮食作物,全县总耕地面积74.91万亩,辖22个乡镇、1个管理区,566个行政村、25个社区,总人口83万,拥有水稻联合收割机840台,插秧机213台,已根本实现了水稻耕整地、收获环节机械化,但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还很低。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目前农业部大力推广遍及的一项重要的农机化技术。县农机局自起承当了省农机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程。几年

2、来,本着“注重实践,立足示范促推广,勇于创新,探索机插新思路的指导思想,连续3年发展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逐步建立了高沙、花古、黄桥、岩山、石江等5个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基地,提高了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开展步伐。1主要做法1.1强化责任,统筹兼顾抓落实。水稻育插秩机械化一直是我县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最突出最单薄的环节,是一个关键的技术“瓶颈“,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开展。为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点面结合的原那么,成立了水稻机插秧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分解任务,细化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将水稻插秧机推广工作列入

3、新农村建设十件实事之一,县政府又将育插秧推广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乡镇,列入年终考核尽标。县农机局每年选择春耕、双抢“农忙季节,举办水稻机插育秧培训班、插秧机操作技术培训班,请专家讲解机插育秧技术;每年召开水稻育秧、机插秧现场会6次以上。水稻机插速度快、效率高、通风好、产量高等优点已逐步被广阔农机手所接受。1.2政策推动,资金扶持促推广。为了解决大众购买机械资金缺乏的困难我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切实把水稻插秧机械作为农机具补贴的重点。县财政在中央、省补贴的根底上,县财政对每台插秧机再累加补贴4000元,农机手购置、使用插秧机的信心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为水稻机插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打下了坚实的根底。我具推广水

4、稻插秧机46台,推广88台。1.3典型引路,三个突出显效果。县农机局在机插秧椎广工作中做到了点、线、面结合突出了大户、效劳合作组织、示范村三个重点,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一是突出抓“点,培植农机大户。县农机局每年扶持农机大户15户以上,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倾斜。局领导、股站负责人与农机大户实行对口帮扶,要求每月至少下基层2次以上,积极解决农机大户的困难。二是突出抓“线。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县目前已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8个。合作社对农户实行选种、育秧、管理、插秧一条龙效劳模式。,花古乡花古村方众专业合作社采取“市场化运作,合同化管理方式与约100多户大众签订了机械插秧效劳合同,完成机

5、械插秧面积2100多亩。三是突出抓“面,建立示范村。县农机局自起抓了花古乡花古村等5个水稻丰产机械化示范村建设。我县把花古乡花古村作为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2100亩,具体由方众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县农机局安顿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协调关系。同时抓了5个水稻机插示范点,分别岩山乡长山村、黄桥镇晒龙村、又兰镇三阳村、高沙镇双河村。示范点机插面积均在亩以上。1.4效劳到户,技术指导上水平。一是成立机插技术推广小组。县农机局抽调10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门技术指导小组,深入乡村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抓好软盘育秧、整地、机插每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确保机械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圆满完成。二是

6、抓好技术培训。充沛发挥农业、农机部门的优势,农业部门负责育秧农艺技术指导,农机部门负责机械插秧技术培训。全具共举办拖拉机、耕整机、插秧机、收割机培训班9期,培训各类农机手3600多人。三是强化机插后技术指导。县农机局、县农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突出薄水插秧、浅水活秧、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等关键技术措施,做好机插水稻全生长期的技术跟踪效劳,努力实现高产稳产。四是落实机插配套效劳。在育插秧期间,县农机局制定了配套效劳实施计划组织技术骨干26人成立效劳队,分片包机。指导安装调试机械,对育秧及插秧机作业进行跟踪指导效劳。2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现状目前,县拥有水稻插秧机213台。全县水稻

7、育插秧机械化推广面积、应用技术、机插效应和育插秧效劳均有了新的突破,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逐渐为农民接受和掌握,全县完成机械化育插秧面积8.22万亩。该项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凸显了效率高、省时、省工、省力、农业本钱低等特点,能有效促进农业增效、粮食增产等优势。在农机购买补贴政策、作业环节补贴政策等强有力推动下,全县水稻插秧机和机械插秧面积呈现稳步开展的态势。2.1插秧机保有量大幅增加,装备结构日趋多样化。自起步以来,经过短短的3年时间,全县插秧机的推广取得重大突破,插秧机保有量从的73台提高到的213台。尤其是,以接近翻番的速度实现增长。同时,适应不同区域特点和作业要求的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步进式

8、手扶插秧机、7吋8行窄距乘坐插秧机等协调开展,育秧盘、播种流水线、碎土筛土机、种子催芽器等配套设备快速开展,装备结构渐趋完善。2.2机械插秧面积稳步增长,覆盖面逐步扩大。装备数量稳步增加的同时,机械插秧面积实现同步增长,全县水稻机械插秧面积到达8.22万亩。全县23个乡镇、管理区均购进了插秧机,发展了水稻机械插秧示范。2.3整体推进初见功效,农户占比逐步提高。近几年,县乡农机管理部门坚持示范先行,通过采取现场演示、宣传报道、培训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力求由点及面,实现整体推进。在种粮大户率先接受和认可的同时,不少农民对水稻机械插秧省工节本、管理方便和稳产高产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提高。经统计,全县机

9、械插秧波及的农户数已达1.32万户,示范带动农户机械插秧的面积占全县机械插秧面积的比重已提高到近40%。2.4社会化效劳能力稳步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近几年,通过政策引导、工程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效劳组织迅速开展,并依托农机效劳组织,建立育供秧中心基地、点。育供秧中心基地、点的开展,既增强了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化效劳能力,也可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机械化插秧问题。方众合作社为花古村的95户500多亩面积提供了代育代插效劳,起到了建立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重要作用。但在示范推广该项技术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性的新问题,制约影响了该项技术的推广进程,亟待解决技术推广和应用中

10、存在的问题。3当前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面临的难题当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在我县正处于由试验、示范转向大面积推广的关键阶段,但一些客观因素应引起重视,否那么会前功尽弃。3.1开展资金的制约。实行工厂化、规模化育秧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大面积推广的根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种粮大户是工厂化、规模化育秧的主体。工厂化育秧这项技术是减轻劳动强度,加快开展机插秧的关键,也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由于工厂化育秧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能保证机插质量确保增产增收,但工厂化育秧投资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在购置机械、建设机库棚等根底设施,流转承

11、包土地等方面已投入了大量资金,继续投资规模化育秧,面临资金压力相当大。3.2农民对机插秧认识缺乏。受传统育秧和多年育插技术复杂性的影响,局部农民认为机械插秧技术既烦又难,机插秧不过关、不可靠、不高产;有的农户经济困难,机插秧每亩要出几十块钱,认为划不来;有的农户购置插秧机认为太贵,成本花得大,本钱回收慢,赚钱更难;局部农户购置插秧机后,一年累计作业时间不到20天,大局部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收回本钱较慢,影响了农民购置插秧机和接受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3.3技术环节难掌握影响了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步伐。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包括育秧技术和机插操作技术的综合,即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三分插秧,七分育秧,表

12、明了机插技术的基本难点在于“育秧,但县机械化育插秧外乡化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在实施水稻育插秧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个技术环节出现了问题和过失,就有可能影响到该项技术的实施质量和效果,甚至影响农户一年来水稻的产量和收成,造成了一局部农户难以接受。目前,县的水稻育秧技术及相关技术培训主要是借鉴外地区的有关经验,由于地区之间存在气候及种植习惯上的差别,个别地方出现了播种不均匀、秧块尺寸不规范、秧苗素质不一、移栽秧龄难把握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和完善,选择好适合机械化插秧精耕细作要求的水稻品种,真正实现育插秧外乡化、规范化。因此,在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育秧技术和机插秧操

13、作技术的培训。由于这项工作综合技术性较强,学员只有在农艺专家、育秧能手和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采取科学有效的培训模式,才能够熟练掌握好该项技术操作的各个关键环节;如果不能及时解决技术操作难题,在没有熟练掌握育秧该项技术操作的前提下,实施起来就存在一定难度和风险。实践经验证明,导致该项技术推广迟缓,乡村农民一时难于接受的主要原因,归根到底是解决农户对该项技术熟练掌握和实践中应用操作的问题。3.4机具的效能不能得到充沛发挥。由于体制问题,农田分散,田块小,机具的效能不能得到充沛发挥。一是受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制约。现阶段农村所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普通农户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生产普遍,而且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农村土地承包价格逐年增长,规模化经营难的现状与机械化育插秧所要求的土地集约化、生产统一化之间存在着矛盾。二是受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制约。目前大局部乡村青壮劳动力迅速向第三产业和其他效劳行业转移,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并且留守劳动力呈现老、幼、病、残及文化程度低难以接受新事物,难以掌握育插秧新技术,示例花古乡花古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