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一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2543530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知识大全一(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知识大全:】1.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

2、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6.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17.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18.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19.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2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21.岁寒三友:松竹梅2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2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2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2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

3、国画2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2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2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3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32.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3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36.三山:蓬莱方丈瀛洲37.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38.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3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40.三代:夏商周41.三原色:红绿蓝42.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43.

4、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44.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45.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46.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47.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48.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释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49.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50.三性

5、: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51.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52.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53.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54.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55.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5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57.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三国:魏蜀吴58.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59.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60.三坟五典: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五典: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61.三曹

6、:曹操曹丕曹植-我国古代建安文学的代表62.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63.三教:儒释道【语文基础知识】一、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二、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四、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五、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六、六种病句类型:1 成分残缺;2 搭配不当;3 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4 前后矛盾;5 语序不当;6 误用滥用虚词(介词)七、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八、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

7、象、衬托(正衬、反衬)九、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双关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十一、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十二、 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三、 记叙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十四、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反面描写十五、 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十六、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十七、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八、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

8、(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移步换景十九、 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二十、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二十一、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六种形式:1 一般个别 2 现象本质 3 原因结果 4 概括具体 5 部分整体 6 主要次要二十二、 说明语言:平实、生动二十三、 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二十四、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图表二十五、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二十六、 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二十

9、七、 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二十八、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九、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三十、 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三十一、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十二、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三十三、 引号的作用:1 表引用 2 表讽刺或否定 3 表特定称谓 4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5 特殊含义三十四、 破折号用法:1 表注释 2 表插说 3 表声音中断、延续 4 表话题转换 5 表意思

10、递进 三十五、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1 表内容省略 2 表语言断续 3 表话未说完 4 表心情矛盾 5 表思维跳跃 6 表思索正在进行三十六、 其他:(一) 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

11、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

12、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五)段意的归纳* 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六)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 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 承接:便;就;于是* 递进: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何况等* 选择: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却;然而;却;只是;不过等* 因果: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

13、以是因为* 假设:如果那么;即使(哪怕)也* 条件:只有才;只要就一到六年级古诗及日积月累人教课标版一到六年级古诗词集锦(精华)【一年级上册】画 唐朝王维 静夜思 李白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级下册】 春晓 唐孟浩然 村居 清高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 清袁枚 小池 宋杨万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山行 唐 杜牧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赠汪伦 唐 李白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二年级下册】 草 唐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