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变态心理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2528358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变态心理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章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v 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v 关于心理异常的描述:即使是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经过系统治疗,心理的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的可能v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v 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v 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v 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古希腊的希波克里特的液体学说,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是西方科学发展的产物,始于公元前400年v 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

2、心理学的新见解有: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v 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基本命题有: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的重要起因,潜意识在心理异常中具有重要意义,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v 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器阶段v 弗洛伊德关于“心理结构”: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v 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v 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v 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表述是一种压抑或克制的能力,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

3、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v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解释,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要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性心理发展受挫,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发展“固著”,性心理的“退化”或“固著”,会造成未来人格的变态和心理异常;我们体验着焦虑;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v 如果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弗洛伊德:坚定地抵制宗教思想和支持人本主义思想,用“力比多”这一生物本能,替代了上帝的意志,将人类思想与行动的驱动权,还给了人类自己v 弗洛伊德主义诞生后,遭到了严重的抨击和打压,这种力量主要来自宗教界v 关于心理学界对弗洛德学说的主要批评,是对其逻辑演绎

4、式的方法论存在质疑v 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依据:以强迫症和癔病为研究的基础,缺乏严格的实验研究,以研究潜意识为出发点v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演变包括: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基本被所谓“新精神分析”理论所代替,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植到“自我”,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v 精神分析对症状的解释遭到严格科学质疑的主要事实是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v “学科理论替代”观点:“替代”可以是渐进的;替代可以是革命性变化v 行为主义心理学介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载是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说明了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v 符合巴甫洛夫对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的解释的有:通过动物试验,通过

5、高级神经系统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v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是区别是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上v 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巴甫洛夫认为是兴奋和抵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v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再以人为实验对象v 行为主义理论整合的趋势:俄国的行为主义和美国的行为主义的互补;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以及其他学习理论的产生;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现代脑科学的结合v 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v 人本主义理论的实质:欧洲15世纪反宗教“怀疑论”哲学的副本;人的一切必须集中到人本

6、身的存在上来;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v 人本主义理论的特征:首先提出某种假设;赋予这种假设某种“固有特性”;从这种“固有特性”推论成“学说”v 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v 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方法包括:常识性的区分、非标准化的区分、标准化的区分v 常识性区分法中,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关键包括: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v 非标准化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就统计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

7、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就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就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就精神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就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v 在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时,属于“社会适应标准”的内容的是: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v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v 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是患者对自身状

8、态的反映错误,或者说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丧失v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是指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v “人格相对稳定原则”的内涵: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人格特征具有倾向性和独特性v 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标准化区分法的内容是: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v 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医学标准”的涵义是将心理障碍当作身体疾病一样看待;其心理或行为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有心理障碍的人,在其脑部应当有病理过程存在,v “统计学标准”对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分析:位于平均

9、数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远离平均数的的两端被视为“异常”;统计学标准提供了心理特征的数量资料,便于比较 v 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反映“统计学标准”局限性的是: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是极少数的,但很少被人认为是病态,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也不一定成常态分布 v 在判断人的心理正常与否的情形下,“内省经验标准”的涵义: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二是就观察者的内省经验v 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症状,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v 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是有条件的:必须在经过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主要目标应是社会功能的康复和预防复发;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

10、医生一起实施v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有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两种v 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有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v 感知综合障碍的涵义:患者感知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如大小、长短、远近时产生变形;感觉周围的事物像“水中月”、“镜中花”;感觉自己的面孔或体形改变了形状,自己的模样发生了变化v 思维鸣响或思维回响,是特殊形式的幻觉,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v “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两个症状的鉴别要点之一是前者在回答问题时内容极为简单v “思维内容障碍”的类型包括: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v 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其类型包括:关系妄想(患者把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

11、有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v 按照妄想的起源,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v 原发性妄想的表现形式: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还有妄想知觉和妄想心境v 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v “超价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多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v 关于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共有的属性,注意对判断是否有意识障碍有重要意义,意识障碍总是伴随着注意障碍,注意障碍也可见于激情状态v 关于注意狭窄:患者的注意

12、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见于有意识障碍时,也可见于激情障碍、专注状态和智能障碍患者v 关于注意减弱:患者主动和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减弱,以至注意容易疲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从而记忆力也受到不好的影响,多见于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时v 记忆障碍包括:记忆增强、记忆减弱、遗忘、错构、虚构v 关于“记忆减退”的表述:表现为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脑器质性损害者最早出现的是近记忆力的减退,病情严重后远记忆力也减退,如回忆不起本人经历。主要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v 记忆增强是一种病理的记忆增强,见于情感性精神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偏

13、执状态v 记忆减退在临床上较多见,它的主要特点是:远记忆力丧失;近记忆力丧失;远记忆力减退主要见于脑功能性障碍v 遗忘:对局限于某一事件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不能回忆;有顺行性遗忘和逆行性遗忘两种类型;v 顺行性遗忘指患者不能回忆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情;v 逆行性遗忘指患者忘掉受伤前一段时间的经历v 心因性遗忘症指对生活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经历完全遗忘,可见于癔症v 虚构:患者在回忆中将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说成是确有其事。其内容常常变化,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v 智能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的精神活动,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分析综合能力、理解力、判断力、一般知识的保持和计算

14、力v 临床上将智能障碍分为精神发育迟滞和痴呆两大部分v 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先天或围产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使大脑发育不良或发育受阻,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v 痴呆:是一种综合征,是意识清楚情况下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的明显受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下降,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绝大多数的痴呆是脑器质性的v 关于假性痴呆: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由心理应激(精神创作)引起的,预后一般较好v 自知力完整的涵义:指患者对其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判能力,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自己的病情,要求治疗,可以随病情的演变而发生变化v 情感低落的临床特点:患者经常面带愁容表情痛

15、苦悲伤,自我评价过低,自信心不足,自责自罪、有自杀企图和行为;思维迟缓,愉快感缺失v 关于恐怖情绪:正常人临危时也会出现恐怖情绪反应;伴有明显的、无法摆脱的内心体验;恐怖感与特定环境或事物存在类似于“因果”的关系v 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包括: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v 情感迟钝:患者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正常情感反应量的减少;患者的义务感、责任感和荣誉感等受损;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v 情感淡漠:对事物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表情比较呆板;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v 情感倒错:情感反应与现实刺激的性质不相称;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v 脑器质损害的情感障碍包括: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v 意志行为障碍包括:意志增强、意志缺乏、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v 意志缺乏:患者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行为被动,生活极端懒散,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衰退时v 缄默:患者缄默不语,也不回答问题,有时可用手势或写字与人交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号和癔症患者v 紧张性木僵症候群,是紧张症性综合症的一部分,其临床症状包括:以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被动服从、刻板动作;缄默、模仿动作和言语v 主动性违拗:患者对他人的要求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