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高考地理专题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2527368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8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课用高考地理专题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课用高考地理专题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课用高考地理专题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课用高考地理专题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课用高考地理专题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课用高考地理专题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课用高考地理专题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考地理专题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一、生态问题命题模式:(1)分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治理措施:具体措施、注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内涵答题技巧:(1)从题目给的材料中挖掘信息,由问题找对策(2)参考典型案例(3)结合具体地区实际情况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长江黄河中上游地段)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山区坡陡(南方低山丘陵)。(2)人为原因:过度开垦(陡坡开荒)、过度樵采,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黄土高原)。(3)治理的措施:控制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

2、面积(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建设(黄土高原);保护天然草场、草地,及时对土地进行复垦(采矿后);发展立体农业(南方山区);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数量。(4)治理的意义:a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经济效益b建立生态农业模式,建立良性生态系统,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效益c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式。社会效益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1)产生的原因:a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

3、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b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2)治理措施:a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c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d禁止采伐发菜等;退耕还林、还牧e综合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发展沼气池、推广省柴灶等);控制人口数量。(3)治理意义:a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b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c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学习必备欢迎下

4、载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1)产生原因:a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b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2)治理措施:a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d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e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f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g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h海水淡化等。(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春季大量的积雪融水缓解了旱情)(3)西北地区

5、的干旱缺水: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较少;风力大,蒸发强等因素有关。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1)产生原因:a自然原因:地形低洼;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大气降水少,蒸发强。b人为原因: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2)治理措施:a引淡淋盐;b井排井灌;c生物措施;d农田覆盖;e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5、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1)产生的原因:A自然原因:(1)气温高;(2)静水;(3)静风;(4)海域相对封闭。B人为原因:a.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

6、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b.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c.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3)治理措施:a污水净化后再排放b利用天敌生物法进行治理c加强监测6、地面下沉:(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1)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2)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二、自然灾害(1)分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减灾防灾措施: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其他措施(参考地质灾害防御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等。(一)气象灾害:1、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

7、、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1)产生的原因:A自然原因: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c.台风的影响;d.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e.地势低洼(海河、珠江);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g.河道弯曲(荆江河段);h.厄尔尼诺现象等。B人为原因: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并导致汛期水量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增大,更易发生洪涝灾害。b.围湖造田;(2)治理措施:a.修建水利工程;b.裁弯取直,加固大堤;c.开挖入海河道(淮河);d.修建分洪区;e.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f

8、.退耕还湖;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h.实行防洪保险等。案例分析:(1)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2)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例如,长江洪灾的原因:自然原因包括:(1)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

9、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季风气候不稳定变率大。人为原因包括:(1)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中游地区)例如: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不稳定,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城市密集,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2、台风(主要7-11月):(1)中国分布:台湾、福建、广东

10、、海南、浙江、广西世界分布: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2)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3)防御措施:检测、预报、转移3、沙尘暴现象(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1)产生的原因:A自然原因:a.快行冷锋天气影响;b.气候干旱,降水少;c.春季大风日数多;d.蒸发强e.地表植被稀少等;B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水资源利用不合理。“(2)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二)地质灾害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地

11、震:(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1)形成原因: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或虽然在板块上,但地处板块内部小板块交界处。(2)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a.震级大,破坏性大;b.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c.浅源地震;d.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e.诱发了其他灾害等(3)减轻灾害的措施:a.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b.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c.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d.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e.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f.加强国际合作等。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1)形成原因:A自然原因:a.干湿季分明、暴雨集

12、中;b.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风化严重;c.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d.植被覆盖率低B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人为开矿(2)减轻灾害的措施:a.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b.恢复地表植被,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c.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d.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等。3滑坡(1)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2)发生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3)危害:破坏

13、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4、泥石流(1)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是泥石流的多发区。(3)危害:泥石流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下图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读图回答(1)-(3)题。1、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风向是()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2

14、、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的爆发使全球气温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火山灰()A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B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D对大气辐射的散射增强(3)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主要原因是()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下表是1971年1995年全球遭受自然灾害的年均遭灾人数(单位:万人)。读表完成46题。损失状况死亡受伤受影响无家可归合计地震1.912.63168.8323.76197.13洪水1.272.076004.13324.146331.61干旱7.3602.272.276078.89火山0.100.039.431.5111.074、上表所列的自然灾害中,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最大和突发性最强的分别是A干旱、地震B洪水、火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