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才会有收获》评课稿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2046972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努力才会有收获》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努力才会有收获》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努力才会有收获》评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努力才会有收获》评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努力才会有收获》评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努力才会有收获》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努力才会有收获》评课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努力才会有收获评课稿海口市第十一小学陈文华努力才会有收获是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五 单元愉快的收获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这一主题设置了三组图文, 第一组展示了童话故事小白兔和小灰兔,第二组图文展示了故事 成功背后,第三组以活动的形式展示了学生交流的画面。主题图 文并茂地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文本内容不多,但内涵丰富。 本课要通过听故事和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白“只要努力付出,就会有 收获”的道理,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努力,战胜困难,去创造美好的 明天。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拟定下个学期的学习目标,促使有计划、 有目标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有机会聆听了徐海燕老师上的努力才会有收获,感觉到徐老 师

2、始终注重学生生活化教学、活动化教学,这是一节很有实效性的品 德课,整节课体现了“生活性”、 “活动性”。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 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听者愉快!一、注重体验、贴近学生生活。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 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所以这节课徐老师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如果单纯地说教,学生一定会感到枯燥,而且“努力才会有收获”的道理理解不会深刻,所以教学中, 徐老师设计了许多有关与“努力才会有收获”的故事活动,使学生从 生动的形象,典型的故事中体会到这一深刻的道理,然后再让学生谈 谈自己通过努力获

3、得收获的事例。促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学生在获取内心感受体验的同时,也会深刻体会到“只要努力付出, 就会有收获”的道理。通过这样的环节,这个道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 话,而是一个个鲜明的形象,有助于是学生将形象认识转移为自已的 情感认识。二、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完成课程目标,教师不能 只单纯地讲解教科书,而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动脑, 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理、长知、促行。所以在交流展示这一环节,徐老师设计了一些教学活动, 如:给学生自主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奖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独立 思考,同桌交流,认识到这些奖状的获得都需要经过努力

4、才能获得。 以此调动起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加深印象。在完成打算卡这一环节徐老师放手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进行全班交流。目的在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学习交流,分享 学习体验,给学生充分的展示、交流、研讨的时间和空间。在徐老师 的引导和帮助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自己在新的学期可以做什 么?我能帮别人做什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内心感受的一 个升华。即由内心的感受变为自已的行动。让这感受不仅仅是出于口、 发于心,而是要始于行。我最欣赏 “畅谈收获,加深感悟”这一教学环节,徐老师 先让学生畅谈自己经过怎样的努力,在哪些方面成功了,并参与小组 讨论,学生纷纷将自己在舞蹈、乐器、写字

5、、小竞赛、画画、作文等 方面取得的成绩与大家分享,在分享中进一步体会到“只要努力付出, 就会有收获”的道理,接着老师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并说出自己是如何努力获得的。从这节课中,我发现徐老师非常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尊重儿童生活的教育意义,力求教学活动体现生活化。长期以来,我国小学德育课教学内容与方法存在说教化、灌输 化、成人化、简单化的倾向,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学 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方法成人化,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固有模式,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充 分发挥,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必须打破这种长期形成的 固有模式,构建“以学生

6、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 新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 培养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 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 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体验和道德认识。因些,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 用教材,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 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尽力拉近教学内容与 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改变过去那 种品德教育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方式。活动是教育的载体,是连接学校与社会、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 桥梁。品

7、德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 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动中学、 乐中学、做中学、模仿中学、体验中学、兴趣中学,在自由、宽松中 不受拘束地学习,学习内容应贴近生活。运用活动式教学方法,需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为学生准备 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活动材料;二是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情 境。可见,要想让我们的品德课上得更精彩,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生 活实际,利用多样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尽量用科学的方法培 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意合理选择运用这些行之有效的引“动”策 略,真正让学生在品德课上动起来,能自觉主动的去认识生活,体验 生活,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值得商榷的地方,徐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活动,感悟道 理”环节,有的小组没有顺利完成体验任务,教师要适当地鼓励和引 导,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徐海燕老师执教的努力才有收获是一节诠释新课标 理念的有实效性的课,课堂体现了“生活性”、 “活动性”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