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2033565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示儿_,_。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补充诗句。2请写一写诗的后两句的意思。_3这首诗是_代爱国诗人_的绝笔。诗中描写诗人临终遗憾的诗句是:“_”;叮咛儿子的诗句是:“_,_。”4诗人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希望_的爱国情怀。2. 古诗阅读。采薇(节选)昔我_矣,杨柳依依。今我_思,雨雪霏霏。_迟迟,栽渴载饥。我心_,莫知我哀!1补充诗句。2这首诗选自_。诗的主人公是一位_。3选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读音或意思,在括号里打“”。雨:Ay( )By( )迟迟:A迟到( )B迟缓的样子( )载:A

2、zi( )Bzi( )莫:A不要( )B没有人( )4诗中与“昔”相对的字是“_”,由此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情景,分别是:_;_。5从诗中可知,主人公现在所处的地点是_,处境是_。一个“_”字体现了此时主人公内心无限的_之情。3. 古诗阅读。九日登高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注释)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他乡:_ 那:_2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华传统节日_节的情景,请在诗中用波浪线画出这一天的习俗。3对诗的三四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A.我心中已经厌烦了客居南方的各种愁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怎么还要从北方飞来呢?B.我已经厌倦了南方的人情,感到很困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是从北方哪里飞来的呢?4诗人用鸿雁从北方飞来与自己北归不得形成强烈对比,把内心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抒发自己_之情。5因为一个援助项目,王小明的爸爸来到非洲工作,一到过节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祖国和亲人,每当这时就会吟诵“_,_”这两句诗。4. 读诗句,完成练习。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和_。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作者以浪漫的想象,并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

4、的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形象。(_)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_)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_)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愤(其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书愤:_ (2)早岁:_(3)衰鬓:_ (4)名世:_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_(人名)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乃坏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引用了三国时_(人名)的典故。3“书愤”之“愤”表现了作者_,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_,并在

5、诗中通过_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B.颔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和平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C.尾联叙事抒情,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北定中原,兴复汉室”。D.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5简要概括诗歌颔联描写的内容。_6. 课文理解。题西林壁宋苏轼_,_。_,_。1把诗句填写完整。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_)(_)(_)(_)(_)(_)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6、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不同位置看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4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你填在横线上。_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_。_,要留清白在人间。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代)诗人_。2诗句中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好像B.等闲:平常C.浑:浑浊3解释下列词语。(1)千锤万凿:_。(2)吟:_。(3)若等闲:_。4这是一首()诗。A.借景抒情B.托物言志C.借物喻理5这首诗中“烈火焚烧”与“_”形成鲜明对照,衬托出石灰石的顽强。6诗句_写出了石灰的特点。7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_)

7、千锤万击,(_)烈火焚烧,(_)粉骨碎身,我(_)要留清白在人同。A即使B不管C无论D也8诗句“_,_”一语双关,借石灰石之口,表现了诗人_的追求。8.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解释下列词语。往:_ 迟迟:_载:_ 哀:_2采薇选自_,薇是_。诗经分为_、_、_三部分。9. 课内阅读。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_的事情,但他从_想象出_,感受到_,心情由_转为_。2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_,写得

8、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3诗中“春色”和“红杏”都被_,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说明_的道理。10. 古诗阅读。观书有感_,_。_? _。1默写古诗。2这首诗告诉我们学习如同汲取源头活水,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作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人称儒学“二圣”。他编订了历史上的“四书”,四书是指_。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A.让,致使 B.奉使命办事的人C.出使

9、D.使用2结合地域特点和唐代的交通特点可知,“使安西”必定是一段()的行程。A.风光无限B.通畅无阻C.繁荣热闹D.充满艰辛3解释字词。浥:_客舍:_4从诗中可知,诗人送别的时间是_,地点是_,景物是_和_。5“柳”往往让人想起古人的“折柳相送”,诗句中的“柳”是_的象征。6下列哪一项不是诗句所表现出的画面?()A.设宴饯别B.把酒话别C.对酒当歌D.殷殷相送7请你用自己的话替诗人向元二说说这两句诗表达的意思。_8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_之情。12. 古诗赏析。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10、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乱花:纷繁的花。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浅浅的青草。行不足: 百游不厌。足,满足。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1)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的诗句是。(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是、。(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多选)A.比喻 B.拟人 C.对偶 D.夸张 E.反问(5)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_13. 阅读诗词,完成下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