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树立学生信心 分层优化教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31966428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树立学生信心 分层优化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树立学生信心 分层优化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树立学生信心 分层优化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育论文树立学生信心 分层优化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树立学生信心 分层优化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树立学生信心 分层优化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树立学生信心分层优化教学 树立学生信心分层优化教学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树立学生信心分层优化教学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树立学生信心分层优化教学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职校学生因自己成绩差,丧失学习信心,特别是英语,学习兴趣更淡。一些英语教师对他们另眼看待,课堂教学几乎失去热情,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现实与职校英语教学目标相背离的现状,文章通过树立学

2、生信心、分层优化教学的尝试,使学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树立信心 分层优化目前,职校英语教学陷入不能自拔的泥潭,究其原因,主要有:首先,随着初中毕业生人数的减少,加上普通高中的扩招,进入职校的学生文化课成绩日益下降,尤其是英语,大多数人差得更是无法想象,他们对英语丧失信心,有的甚至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功课;其次,一些英语教师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认为职校学生是普通高中筛选下来的,不是读书的料,教他们学英语是吃力不讨好、不现实的,加上职教又不象普教那样有升学压力,因此,这些教师几乎失去了教学热情,上课时仅仅管住课堂纪律,读一读课文和单词,以应付会考而已,他们的偏见和举动,

3、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职校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文化课,其教学目标是从专业和就业的实际需要出发,辅佐专业课,培养合格的中等专门人才和劳动者。针对这种现实与目标相背离的现状,职校英语教师应在观念上破除“马太效应”(好生好对待,差生差对待),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职校学生,树立学生信心,尊重个体差异,选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英语兴趣,挖掘个体潜能,提高综合素质。笔者曾结合平时教学,对树立全体学生信心、分层优化教学进行过尝试,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浅析,恳请同仁斧正。 一、教学面向全体,树立学生信心学生一进入职校,多数人因为自己成绩差,而对学习丧失信心,特别是英语,更没有信心,少数人即使成绩好一些,

4、也因自己进入职校与差生为伍,而唉声叹气,失去学习动力,还有一些人,由于受社会上不良思想的侵入,认为人活着无非是赚钱,吃喝玩乐,生活过得舒适些而已。教师应针对这些现状,在平时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树立学习信心,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刻苦学习,奋发向上。BOOK 1 UNIT 2 Time Extra-reading Time is Precious一文,讲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是用金钱买不到的,比金钱更珍贵,我们要视时间如生命,争分夺秒,及时完成当天的任务。我在上此文时,还穿讲BOOK 1 UNIT 3 Learning English Less

5、on 10 How to Learn English的文意,让学生知晓:英语是世界各国之间相互交流的通用语言,我国加入WTO后,需要大量英语人才,使他们懂得学习英语之重要,然后让学生认真对照查找自己成绩差的原因,以及平时学习方法等存在的问题,从而教育他们人生是短暂的,青春期更短暂,而青春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他们正处于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学习英语越来越重要。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注意学习方法,持之以恒,与时间赛跑,才能取得好成绩,否则,优等生也会变差。二、重视个体差异,组织分层施教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同一班级的学生群体中,学生在智力、语言学能、认知方式

6、与能力、学习动机和态度、个人性格特征,以及信心的稳定性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职校英语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尊重个体差异。为使全班学生坚定已有的学习信心,巩固和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我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研究课文内容,组织分层施教,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教育机会,夯实英语基础。BOOK 1 UNIT 7 Asking Directions Lesson 27是一篇问路对话课,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如何用英语问路与指路,记忆有关的句子和答语。我在上课时,先根据课前对学生的摸底了解,将全班划分成绩好、较好、较差和差四个层次,再根据本节对话课的内容,将全班分

7、为10组,每组4人,各组成员分别由四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简单、较简单、较难和难的问题进行提问,如:(1)Can he follow Bs answer?(2)Where does A want to go?(3)How can he get there?(4)How does B do then?等等,让各组进行抢答,对抢答出错或读音不准的学生,进行纠正并给予鼓励。抢答结束后,我又按就近的原则,让邻近的两个组之间,相互进行对话操练,而后,还让每个组参考本篇对话,编写一篇新对话。这样,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三、调整分层组合,优化课堂教学 职校英语课堂,是各专

8、业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主要阵地,它不应该是一潭死水,而应该像大海,即使在宁谧的时候,也孕育着丰富多姿的波澜。作为课堂教学方式之一的分层施教,也应该如此,其分层组合也不应该是固定的,而应根据学生变化等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逐渐进行完善,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为此,我经常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分层施教的效果,并根据学生反映及其进步等情况,及时调整分层组合。BOOK 1 UNIT 9 Food Lesson 34English Food这篇阅读课文,介绍了英国食物及其特点。我在上此课时,根据平时的了解分析,知道原来划分的层次结构有了变化:由于学生

9、的进步,原来的四个层次中,差层学生约有1/5可以进入较差层,较差层学生约有1/3可以进入较好层,而较好层学生可以进入好层的并不多。针对这一变化,我还考虑一些学生的要求,对原有分组及时进行调整优化,将原来的10组调整为8组,每组4人调整为5人,还根据具体情况,在各组中,不同程度地增加较差层和较好层学生,同时,还适当增加中间层次(较差层和较好层)的提问内容,加大好层次学生的抢答难度。通过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学生信心、分层优化施教,尽管学生对语言能力的掌握还存在一定差距,但精神面貌出现了可喜变化,学习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他们明确了学习目的,坚定了学习信心,树立了理想;他们英语兴趣逐渐提高,学习变得认真主

10、动,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运用英语的能力逐渐提高,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他们改进了学习方法,培养了学习能力,成绩明显提高;他们个性逐渐得到发展,潜能不断得到发挥,诸方面能力有了普遍提高。职校英语课堂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职校英语教师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树立学生信心,尊重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才能为职业教育添砖加瓦,辅助专业课,培养合格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参考文献:1谢贵华外语课堂游戏设计与应用Z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2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J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 1999,(5).3恽昭世开发潜能,发展个性Z上海:上海教育出

11、版社, 1998.4应云天外语教学法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5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编委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Z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6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英语(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课本)Z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作者单位:浙江台州市路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

12、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

13、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

14、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