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950776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16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西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西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西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西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重视学生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帮助学生 理解数学知识。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日常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 系,提供、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 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提高教学 效率。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25名,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 学有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完成的学习 活动。但遇到较难的问题时,普遍有畏缩情绪。虽然在

2、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 的成绩都有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学习活 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对这些学生,我关注更多的是 浓厚的学习兴趣,无限的求知欲望。对生活的密切关注、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的能力,逐步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三、导学内容分析:(一)、学习任务,目的,要求:1 .认识计数单位“个” “十”“百”“千”“万”,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 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 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 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 .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会口算整百、整

3、千数加、减法,会计算几 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 .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 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5 .会辨认、区分、比较、画出锐角、直角、钝角。6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千米,初步建立 1毫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l千 米=1000米。7 . 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 数据提出并

4、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8 .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 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10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12、结合具体情景,能丛数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灵活应用不同的 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积极主动的参与编乘法口诀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二)教材地位和作用一、万以内数的认识本单元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

5、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认识方法是本单元的认识基础, 万以内的 数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和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是亿以内数的认知基 础。按我国的计数方法是每4位一级,万以内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 级,学生掌握了这一级的读写方法,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万以上的数。二、千米毫米本单元主要安排了认识千米、毫米和实践活动“人身上的小秘密”2个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有了米、分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关于测 量内容中的最后2个长度单位的认识。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长度单位 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学生对长度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

6、单位米、 分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由于千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大的一 个单位,学生要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难度较大。而毫米是长度单位中较小 的一个单位,学生在学习、生活实际中用得也比较少,根据标准的基础要 求,学生只需“知道毫米”。所以,本单元的导学重点在于体会千米的含义,建 构1千米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三、三位数的加减法本单元的导学内容分以下八个部分: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教材创设了算气球个数、算两位同学家相距的米数、算文学读物的册数等情境, 选取的数字都是整十、整百数,目的是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用加减法解 答的问题,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2、加减法的估算。教材

7、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运货物,算价钱等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法 的估算方法。3、三位数的加法。教材通过呈现直观的实物力,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加法算理,掌握算法,又通 过“议一议”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4、三位数的减法。教材通过算购物余款数,算学生人数等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先估算, 再精算。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呈现了与例题有关的 百元人民币和十元人民币直观图。5、探索规律。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形规律 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增加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发 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解决问题。

8、教材通过买文具、记帐、租船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 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 极情感。7、实践活动学习“当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8、整理与复习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必 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四、认识图形: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学生在二年级(上),直角有了初步认识,并能进行简 单辨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的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是学生以后 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

9、长、面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基础。因 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平行四边形。这部分教材引导学生从实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特征和面积计算的基础。3、拼组图形。拼组图形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的初步认识,对长方形、 正方形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是通过拼组图形的活动,巩固对图形的 认识,并通过看、拼、说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意识和 创新合作意识。五、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的教材是在学生已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主要 导学内容:1、除法竖式的认识。2、有余数的

10、除法。3、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有余数除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在用一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能够 整除的是少数,有余数的是大量的。因此,在除法试商时,要大量用到有余数 除法。把这一部分内容学好,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除法,就为以后学习 除法试商打下了可靠的基础。例1、例2 (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1)利用情境引出数学问题;(2)利用学 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各部分 的含义。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 竖式的写法。例3、例4 (有余数除法)(1)利用情境引出数学总是(2)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感受余数的出现,并了解余数的含

11、义;(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 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六、时分秒本单元的导学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认识钟表。这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学生对钟表有了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初步 认识之后,进一步认识钟表面具体时刻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 要能够认识钟表所表示的准确的“几时几分”,并能写出钟表所表示的具体时刻; 同时,在这一小节中,学生还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分、秒的 长短,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2、解决问题。在这一小节中,学生要能够运用第一小节所学习的关于钟表认识的知识来解决 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涉及时、分、秒的简单换算,以及简单经过时

12、 间的计算。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钟表的初步认识,会认几时、几时半、大约几 时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对钟表的具体认识。七、统计本单元教材共编排了统计和实践活动每天锻炼 1时2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统计初步知识,在前三册教材中有初步渗透。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学生对统 计的过程有进一步的体验,并且对统计方法也有所了解。并让学生通过统计活 动,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实践活动“每天锻炼1时”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 发展合作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并渗透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重点:1、表内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

13、、用数学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3、关键:(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在进行直观教学和操作活动时, 把数一数,拨一拨等这些活动看成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 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2)创设恰当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的有关知识。(3)重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的教学,加深对数的理解和认识。(4)教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探索新知。(5)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6)教学时,要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迁移的学法指导。(7)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

14、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索 新知。教学措施1、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四)教改设想和教改专题由“点”及面,把握有效课堂:(1)学生的现实点一一直面把握,真实有效。(2)教材的重难点一一全面落实,扎实有效。(3)教学的导入点一一正面引导,朴实有效。(4)课堂的生成点一一多面捕捉,充实有效。让小学数学课堂回归其“有效性”,彰显出“真实、扎实、朴实、充实”的本色。数学学习应体现的几个本质特征:(1)数学模型建构是数学学习的基础。(2)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题。(3)发展数学能力是数学学习的灵魂。(4)再创造是数学学习的精髓。只有符合上述本质特征,数学学

15、习才能取得 成效。三维并进,提升空间图形概念建构实效:1.优化抽象过程,深刻把握本质特 征:(1)再现生活情境,激活主体经验。(2)引导操作体验,形成概念表象。(3)加强变式辨析,抽象概念本质。2.善用动态表象,深入促进数学理解:(1)利用动态表象引发空间想象,完善概念图式。(2)利用动态表象推进空间操作,内化概念本质。3.注重多元综合,深度提升数学思考:(1)合理综合渗透,发挥集聚效应。(2)激发认知冲突,促进概念迁移。利用知识关联建构数学知识:从认知心理学看,理解某个东西是指把它纳入 一个恰当的图式,图式本身是一个充满联系的概念组合的认知结构。图式越丰 富,就越能吸纳相关信息,而图式的丰富性取决于概念间的关联程度。所以, 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关联性,把孤立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如此获得的知识才具有再生性,才能随时通畅地被提取和运用:利用显性关联, 激活认知;挖掘隐性关联,丰富认知;寻找变化关联,拓展认知。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解决问题”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思维 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教师要遵循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抓住训练重点,提高 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效性:明确重要前提(充分感知,展开思维);把握基本过程 (分析综合,发展思维);立足关键环节(比较辨析,深化思维);关注创新品 质(开放探索,发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