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2017·乐至模拟)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 . 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B . 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则碱溶液一定能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气体C .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D .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2. (2分) (2017·内江) 下表是生活中几种常见物质的pH,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选项ABCD物质新鲜牛奶柠檬西红柿肥皂水pH72.2﹣2.44.0﹣4.410A . A B . B C . C D . D 3. (2分) (2017·锡山模拟) 某同学梳理归纳以下知识:①炼钢、气焊常用CO;②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③升高温度或减小压强,气体的溶解度均会减小;④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⑤称量NaOH固体时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⑥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醋酸溶液的pH,会使得pH偏大,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4. (2分) (2019·西城模拟) 下列物质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 A . 氯化钠 B . 火碱 C . 浓盐酸 D . 生石灰 5. (2分) 归纳和类推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下列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④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A . ①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6. (2分) (2018九下·巫山期中) 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和物质类别一致的是( ) A . 熟石灰 CaO 氧化物 B . 酒精 C2H5OH 有机物 C . 纯碱 Na2CO3 碱 D . 盐酸 NaCl 酸 7. (2分) (2018九上·乐陵期末) 向AgNO3、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则下列对滤渣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 . 一定有Fe和Ag B . 一定有Zn和Ag C . 只有Ag D . 只有Fe 8. (2分) (2013·苏州) 下列有关金属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常温下所有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 B . 在空气中灼烧铜丝,其表面会变黑 C . 铜、银等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D . 埋在潮湿、疏松、透气的酸性土壤中的铸铁管容易被腐蚀 9. (2分) 世界每年因锈蚀而损失的金属数量巨大,防止金属锈蚀以成为科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下列有关金属锈蚀与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 . 铁锈蚀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了化学变化 B . 同样的铁制品在海南比在兰州更易锈蚀 C . 在铁表面刷油漆可以防止铁锈蚀 D . 铝的抗锈蚀性能比铁强,生活中可用钢丝球洗刷铝锅 10. (2分) 通过对溶液知识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所有溶液都是无色的B . 将植物油加入到水中,可以形成溶液C . 将10%的KNO3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D .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后,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11. (2分) (2019九上·济南期中) 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B .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液体温度升高C . 20%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D . 从100g质量分数 20%的食盐水中倒出10g,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12. (2分)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 用相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C . 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销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13. (2分) (2019九上·太原期末) 下列清洗污渍的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 . 用自来水洗手 B . 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C . 用洗洁精洗碗 D . 用酒精清洗医疗器械 14. (2分)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 B . 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 . 铝制容器可用来存放酸性食物 D . 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15. (2分) (2018·南充)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H2SO4至过量B . 等质量的CaO和Ca(OH)2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C . 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至过量D . 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至过量二、 填空题 (共4题;共16分)16. (5分) 小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红色、蓝色、紫色的花里含有的色素叫花青素。
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就变红,遇碱性溶液就变蓝,于是她选做了如下实验:用一朵紫色的喇叭花浸泡在肥皂水里,喇叭花很快变蓝,她又将另一朵喇叭花浸泡在家庭厨房里的某种调味品中,喇叭花变成了红色,根据上述现象回答: (1) 肥皂水的pH________7(填“>”“=”“<”)测定溶液的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________ (2) 小红选用的调味品可能是________ (3) 如果小红将纯碱溶液滴在喇叭花上则喇叭花应显________色 (4) 喇叭花汁液的性质与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________性质相似 17. (2分) 将碳酸钠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6g,放入烧杯中,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在一定时间内恰好完全反应,无固体剩余,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9.5%,反应的时间(t)和烧杯及其所盛物质总质量(m)的关系如右图所示:(1) 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2) 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质量分数18. (5分) (2018·丹东模拟)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 2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 (2) 50℃时,150g A的饱和溶液中,含A________g。
(3)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 (4) 50℃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_ 19. (4分) (2017·本溪) 铁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请回答. (1) 生活中,用铁锅炒菜是利用了金属铁的________性. (2) 验证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铁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种试剂是________. (3) 小倩同学根据工业炼铁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开始时,应先给氧化铁加热还是通一氧化碳?________.②加热一段时间后,A装置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③你认为该装置是否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并说明理由________.三、 实验题 (共2题;共7分)20. (3分) (2016·微山模拟) 糕点疏松剂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1) 【探究实验一】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10,由此得出结论是碳酸氢钠溶液呈________.(2) 【探究实验二】碳酸氢钠能否与酸反应: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现象为________.结论: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3) 【探究实验三】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在铜片上加热,如上图所示.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通过进一步实验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序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结论 ① 取少量加热后的固体产物放入试管A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滴加足量________,振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产物含Na2CO3 ② 取操作①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 产物不含NaOH(4)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1. (4分) (2019·马山模拟)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岩组成的山洞中,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当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会反应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CaCO3+ CO2+ H2O=Ca(HCO3)2。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们思考:若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是否能生成碳酸氢钠(NaHCO3)?于是他们开始实验探究不考虑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溶质的情况) [提出问题]所得溶液中所含溶质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碳酸氢钠溶液呈碱性1)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2CO3; 猜想二:溶质为NaHCO3;猜想三:溶质为________2)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所得溶液少许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二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②取实验步骤①中上层清液,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猜想一不成立(3) [得出结论]猜想三成立,证明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生成了碳酸氢钠写出实验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 [讨论交流]碳酸氢钠的俗名叫________;小明同学认为,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一定量二氧化碳后,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就能证明一定有碳酸氢钠生成;小红同学对小明同学的结论产生质疑,其理由是________ (5) [拓展应用]同学们回忆超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情景,结合上述知识,如果向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下列哪一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________(填字母序号)。
四、 推断题 (共1题;共2分)22. (2分) (2016九上·宿州期中) 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