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材分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91549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数学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数学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数学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数学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材分析(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作者:佚名录入人员:fjxxsx更新时间:2006-8-30 10:25:01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1 一 6 年级) ,是以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 数学课程标准 )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其中一至三年级的 6 册教材已经陆续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 2001 年 9 月进人新一轮课改实验区开始使用。从近 2 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

2、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 数学课程标准 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以下简称“本册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其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

3、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l .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

4、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 27 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在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 数学课程标准 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的改革理念等。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 数学课程标准 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 l )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5、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 数学课程标准 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 , 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 23 课时减少为 9 课时,例题也从 5 个减少为 2 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 17 课时减少为 13 课时,例题也从 9 个减少为 7 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 2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

6、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 3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

7、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反应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在解决旅游距离问题的情境中教学笔算减法,在解决运动场看台有多少个座位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连续进位的乘法。 (

8、 4 )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 数学课程标准 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 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所表示的长度、质量、时间都

9、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向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丰,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首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现实的活动进行感受,获得体验。例如,感受 1 千米的长度,不仅让学生在学校操场先量出 100 米观察,再推想出 10 个 100 米有多远,还要求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外走 1 千米的路

10、程,亲身体验 1 千米有窦远。又如,为了让学生体会 1 分钟有多长,先设计了教师带着学生看着钟表共读秒数的活动,接着,让学生自己实验 1 分钟内可以做些什么,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 1 分钟的长度。其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有关量与计量知识应用的感性经验。例如,通过“生活中的数学”、调查了解一些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逐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 3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毫米、分米和千

11、米的认识),这些内容对子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毫米、分米的引出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基础上,四边形的特点与分类也是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结果。 jL 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造了很好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

12、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 数学课程标准 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例如,毫米、分米的认识中,先让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和宽各大约有多长,再进行测量。在相应的练习中也安排了“先估计,再测量。”的题目。在“四边形”一章中则设计了“估计”一小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相互作用中学习估测的方法,练习估测长度,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

13、数学课程标准 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所谓“经历”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因此,要“经历”就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册实验教材注意体现这一理念,不仅利用丰富多采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学习素材,同时注意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有余数的除法”一章,教材提供了“班级开联欢会布置会场需要摆花”这一现实题材,设计了没有余下花的摆法、余下花的摆法、以及进一步探索余数与除数关系的活动,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余

14、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等一系列知识,理解层层推进,概念逐步形成。同样,关于周长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学生也经历了了解什么叫周长、怎样测量周长以及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再如,“可能性”一章,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主题图),大量的生活实例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摸棋子试验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逐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不确定现象是这部分内容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观念。如果缺乏对随机现象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

15、观念。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经历形成新的观念、理解新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直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耳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5 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本册实验教材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16、都做了很好的尝试。 ( 1 )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实验教材仍然注意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增长与提高,实验教材注意逐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即实践活动”的设计上。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填一填、说一说”“掷一掷”。与前几册教材相比,本册实验教材的实践活动更侧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可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例如,“掷一掷”的设计,展示了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运用各种已学的数学知识、采取各种策略解决问题。即在探究活动中(列出组合数 判断事件的确定性和可能性 探索可能性的天小),将可能性、找出事物的组合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知识和方法综合运用,结合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