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保障信息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31892210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备保障信息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装备保障信息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装备保障信息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装备保障信息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装备保障信息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装备保障信息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备保障信息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思考一、装备保障信息化概述1、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定义。装备保障信息化是指在军队装备保障体系中,综合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和装备保障理论,融围绕装备全寿命周期展开的装备保障指挥、管理、通信、防卫等活动为一体,使装备保障信息在装备保障整个体系中快速、流畅、有规律地的流动,并通过对装备保障信息的使用和转化,实现对部队快速、持续地实施精确保障,提高装备保障效能的动态发展过程。 对于装备保障信息化这个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装备保障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装备保障领域广泛应用的产物,是实现装备保障现代化的根本推动力,在一定意义上讲,装备保障的现代化就是在传统机械化战争

2、形态下的装备保障的基础上实现装备保障的信息化。 装备保障信息化的范围涉及到整个装备保障体系的各个环节和各项保障活动。即涵盖装备从生产到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又贯穿平时装备的“修、供、训、战备”的业务管理,理论研管究,人才培养等,还包括战时装备情报侦察、指挥、抢救抢修、防卫等各项保障活动。装备保障信息化必须有相应的组织保障,使装备保障信息在整个保障体系中快速、流畅地流动,为装备保障信息提供发挥其自身信息优势的平台。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实现,重在对保障信息的转化与使用。只有把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各项保障活动,并把各类保障信息管理好,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等各种信息处理手段,进行处理,最终转化为装备保障的推动力,

3、才能体现装备保障信息化的价值。装备保障信息化是一个不断深化保障观念、保障模式、保障手段和方法改革的一系列的动态变化的历史进程。 2、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的目标。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的最终结果是实现信息化装备保障,信息化装备保障是对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装备保障形态的描述,它以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在装备保障领域的作用为主线,凭借信息技术完成了传统松散性装备保障结构模式,向全军装备保障高度一体化的保障结构模式的转变,实现从战略到战术全军“无缝衔接”的大量装备保障系统;通过“信息流”使“物资流”集约化、社会化、远程化、智能化,部队战斗到哪里,装备保障就精确地“适时、适地、适量”保障到哪里,即实现精确保障;

4、通过装备保障资源与需求的可视化,以“价值链”理念为指导,以作战部队为中心,实施高效的主动配送保障。 “无缝衔接”的装备保障系统,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松散性保障进行根本改革,使整个装备保障体系中条条和块块实现前所未有的紧密衔接,使得装备保障系统中各组成部分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在战略层,应对装备保障力量严格区分为统供和专供,并对统供部分着眼全局,整体谋划与运用。在战役战术层对通用保障力量实施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调控,充分发挥保障力量的整体效能,最终对通用保障力量的运用形成“五个一体”的格局,即纵向自身军兵种内部的“上下一体”,横向各军兵种之间的“左右一体”,战役战斗各个阶段的“前后

5、一体”,保障力量在地、空、海等空间布局上的“空地一体”,保障力量构成上的“军民一体”等。“主动配送”保障主要是指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保障力量的可视化,并根据精确预测的作战部队的需求,采取从起点直达战斗部队的补给方式,通过灵活调遣保障力量,以很少的库存品和灵活的保障设施,在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地点将物资主动配送给作战部队,它是针对传统的“反应性”或坐等部队申请的被动保障模式而言的。配送式保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引进了现代企业的“价值链”观念,在观念上以用户即作战部队为中心,通过提供一流的服务,获取最大价值的回报;另一个特点是以有效管理的动态物资流取代固定的库存物资,以物资的速度取代物资数量,或者说

6、是以配送“管道”代替了仓库。二、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内涵。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内涵,包括装备保障信息化政策与法规、装备保障力量的信息化、装备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各种装备保障活动的信息化和装备保障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等方面。1、装备保障信息化政策与法规。主要指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大政方针,它是实施装备保障信息化的依据与指南。例如全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计划,陆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计划及装备保障信息化安全防护策等。2、装备保障力量的信息。装备保障力量由装备保障人员、物资、保障装备及设备组成。装备保障力量的信息化,主要包括装备保障力量的可视化,保障装备的信息化和拥有大量的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装备保障

7、力量的可视化,主要是指实现及时、准确地向装备保障指挥机构及有关部门提供保障部(分)队、人员、装备和补给品所在位置、状况、特性与物资器材的请领跟踪信息等信息。 保障装备和设备的信息化,保障设备可看作固定性或相对固定的保障装备,它与保障装备的区别在于是否便于移动。保障装备和设备的信息化,指在提高现有保障装备机械化程度的同时,用信息技术加以横向一体化改造,使其具有横向协同性和联动性,就可大幅度提高整个装备系统的整体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人才。装备保障信息化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信息修养和丰富的装备保障理论知识。3、装备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指传输信息的

8、计算机网络与指挥通信网络,为装备保障信息快速、畅地流动提供平台。广义上,保障装备和设施的信息平台也属于装备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4、各种装备保障行动的信息化。主要是指在装备保障战备、组织指挥、防卫、维修保障、弹药和器材保障等行动中运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保障活动效能的过程,还包括形成的各种相应的装备保障信息管理系统。5、装备保障信息化技术标准规范。主要是指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中产生的应用软件和硬件(装备)要以统一的标准、接口和内容设计,以提高系统的兼容性与互通性,也包括以统一的标准对器材或保障装备及保障信息进行分类与识别等。三、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备保障的特点。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新军事革

9、命,使武器装备和战场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它强有力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作战理念,同时也对装备保障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挑战,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装备保障呈现出以下特点。1、在保障空间上,必须实现由“偏后”到“前伸”的转变。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装备保障,是在高技术条件下陆、海、空、天、电多维一体的战场上实施的,欲使装备保障与非线性战场作战相适应,必须改变“保障偏后”的传统模式,才能确保装备保障与作战同步。为此,应根据可能的作战任务和作战样式,优化装备物资储备布局,建立储供网络,打破传统的按照编制序列和隶属关系实施保障的模式,使装备保障物资和技术力量尽量前伸,做到仗打到哪里,装备保

10、障就跟到哪里,形成超时空保障、超对象保障的灵活、高效新模式。2、在保障时间上,必须实现由“慢”到“快”的转变。装备保障的本质体现为“信息流”控制下的“物资流”的实现过程。因此,快速的装备保障取决于流畅的“信息流”和流畅的“物资流”。“信息流”包括保障需求的获取、保障资源的把握、保障方案的生成和保障行动的指挥控制等,这依赖于信息化建设的成果。“物资流”则代表了物资、装备和人员从供应地到需求地的传输过程,其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机械化建设的进程。因此,要实现快速的装备保障必须从信息化和机械化2个方面着手,缺一不可。3、在保障资源上,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合成、精干、灵活、高效是装备保障

11、新模式的指导原则。贯彻这一原则,需要科学配置各种装备保障资源,集中使用各种保障力量,改变过去那种“小而全”、“条件分割”的“粗放型”装备保障模式。战区装备保障力量的建设和使用由战区直接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突出重点、集中优势,产生“拳头”效应。 4、在保障方式上,必须实现以“物资化为主”到以“信息化为主”的转变为了适应武器装备等于“火力+电子”、“软硬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装备保障必须从以武器、弹药、器材供应和机械修理为主,转向以供应信息化武器软硬件及配套器材、抢修信息化装备为主。战区应把信息作为重要的保障资源,建立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和分系统,将装备物资储供、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信息融合为一体,为战

12、场技术保障和供应保障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此外,还应综合利用维修信息网络和远程支援信息系统,为战时装备抢救抢修提供科学决策。通过分析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可以看出,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只有快捷、高效、精确、实时的装备保障,才能够有效地满足信息化作战的需求。而这一切的实现只有依靠信息技术,将信息“物化”到装备保障工作的各个要素之中,发挥信息的“倍增器”效应,才能极大地提高装备保障的指挥控制、战场感知、快速部署、实 时保障的能力。因此,信息化战争的装备保障将从传统的“机械化保障”转变为“信息化保障”,这是信息化战争需求和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四、信息化的装备保障

13、系统应具备的能力。深入分析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信息化的装备保障系统应具备的能力,是搞好装备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前提。针对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装备保障所呈现的新特点,信息化的装备保障系统应具备以下6种能力。1、完备的态势监视能力。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节奏和作战样式的转换速度是传统机械化战争无法比拟的。战场态势可谓瞬息万变,信息种类之繁多,信息数量之巨大,信息真伪之难辩,信息处理要求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知乃行之先导,一支机械化部队与一支信息化部队的战争,无异于盲人与武士的对决,这是信息单向透明的结果。作战部队是这样,我们所从事的装备保障也是如此,没有完备的态势监视能力,必然会陷入盲目的行动之中

14、。因此,利用信息化网络和各种信息化监视手段,实时获取敌我双方作战部队的完整的态势信息,是实施装备保障的先决条件。2、可视的资源感知能力。装备保障的快速、准确、有力,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常言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显然,“知己”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知彼”后采取对策的基础;特别是在“彼”,如作战样式、强敌介入程度等因素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知己”则尤为重要,“知己”是在“知彼”后快速应变、采取对策的先决条件。所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体系完整、功能完善的装备保障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保障机构、保障人员、保障设备和供应物资等全部保障资源可视化的静态管理;在保障过程中,实现对各类保障资源的位

15、置、运动和状态信息的动态监控,实现对装备保障活动全时间和空间的可视可控,是装备保障部门运筹帷幄,具有快速应变能力的必然要求。3、快速的方案制订能力。未来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的各项方案、计划的制订,需要大量、准确的供需信息的支持,需要周密的分析和计算,需要多方案的比较和评价,需要实施前的模拟和进一步优化。因此,传统的作业手段是难以完成这样庞大而又复杂的数据处理的,必须依靠计算机辅助决策技术,才能快速准确地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装备保障方案,这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装备保障的中心环节和必备能力。4、准确的指挥控制能力。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精确打击能力,需要精确化和聚焦式的装备保障,要求装备保障指挥员具有对各类保

16、障要素实施准确的指挥控制的能力。因此,充分运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指挥控制手段,精确、实时地筹划、组织、调控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活动,实现装备保障在时间、空间、数量、质量上的精确化,在恰当的时间、地点把最恰当的装备资源提供给恰当的保障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装备保障的效率和效能。所以,准确的指挥控制能力是信息化装备保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5、强大的远程机动能力。装备保障是信息主导下的物质和能量对作战系统的作用和影响过程,像人体一样,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指挥控制中枢,而且需要强有力的效能器官,以完成指挥控制中枢赋予的指令。“机动制胜”是未来信息化战争理论的重要思想,以机动求生存、以机动实施造势、以机动实现快速的火力集中。因此,发展强大的远程机动能力,是解决装备保障与快速、灵活的机动作战不同步问题的关键。6、模块化的保障作业能力。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的保障对象,是通过快速机动来实现“动态联合”的,具有多样性和变换快的特征。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汽车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