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基考试(康复科)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31871076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三基考试(康复科)模拟试题及答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医学三基考试(康复科)模拟试题及答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医学三基考试(康复科)模拟试题及答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医学三基考试(康复科)模拟试题及答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医学三基考试(康复科)模拟试题及答案(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三基考试(康复科)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三基考试(康复科)模拟试题及答案(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三基考试(康复科)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1凡具有的吸引铁、镍、钴等物质属性的物质,称为_。 正确答案:磁体 2失语症表现为语言的表达和_能力障碍。 正确答案:理解 3被动运动应缓慢而柔和,要有节律性,避免_动作。 正确答案:冲击 4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控制的主要有小脑、基底核和_。 正确答案:脊髓后索 5激光和一般光线比较有如下特征:发射角小、光谱纯、能量密度高_。 正确答案:相干性好 6电诊断是应用定量的电流刺激来观察神经和肌肉的_诊断疾病的方法。 正确答案:兴奋性(功能状态) 7运动诱发电位是指应用电或磁刺激皮质运动区或脊髓,在相应_表面记录到的电位。 正确答案:肌肉 8磁场切割

2、导线时,可以产生电流,这种现象称为_ 正确答案:电磁感应现象 9在两个磁体之间会产生磁场应线,磁感应线作用的空间范围,称为_。 正确答案:磁场 10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是指刺激躯体神经时在中枢记录的神经电位,视觉诱发电位是用光刺激在_记录的皮质电位。 正确答案:枕部 二、名词解释1社区康复 正确答案:社区康复:指在社区层次上采取综合性的康复措施,利用和依靠社区资源,使残疾人能得到及时、合理和充分的康复服务,改善和提高其躯体和心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2反馈 正确答案:反馈:是中枢神经系统高位和低位中枢之间的一种相互联系、促进、制约的方式。神经元之间的环路联系是反馈作用的结构基础

3、。反馈活动有2种,即使原有活动加强和持久的正反馈和使原有活动减弱或终止的负反馈,起到促进活动出现、保持活动适度、防止活动过度的作用。 3牵张反射 正确答案:牵张反射: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其周围的肌梭受牵拉后将兴奋传入脊髓,引起受牵拉肌肉的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4等张收缩 正确答案:等张收缩:肌力大于阻力时产生的加速度运动和小于阻力时产生的减速度运动,运动时肌张力大致恒定,肌纤维缩短,引起明显关节运动。等张收缩分为向心收缩和离心收缩。等张收缩又称为动力性运动。 5对侧伸肌反射 正确答案:对侧伸肌反射:当对皮肤的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时,则在屈肌反射的基础上出现对侧伸肌反射。对侧伸肌反

4、射是姿势反射中的一种,在行走、跑步时有支撑体重的作用。 6突触 正确答案:突触:突触是神经传导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一个突触小结。 7最大耗氧量 正确答案:最大耗氧量:运动时消耗的能量随运动强度加大而增加。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摄氧量达到最大而不再能增加的值,称为最大摄氧量(VO)。 8等长收缩 正确答案: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力与阻力相等时,肌肉张力增加,长度不变,不引起关节运动。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性运动。 9康复医学 正确答案: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测评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

5、功能障碍程度。 10运动终板 正确答案:运动终板:是指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肉接头部位形成的突触,它是将神经兴奋性传递到肌肉的重要部位。 三、问答题1简述突触的传导过程。 正确答案:突触的传导过程:神经元兴奋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向神经末梢传递,使神经末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化学递质,这些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邻近神经和肌细胞膜(突触后膜)的膜通透性和膜电位,当突触前神经元释放了足够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细胞去极化到达足以引发细胞动作电位的阈值时,一个电化学信号(动作电位)就由一个细胞传播到下一个细胞,导致了兴奋的传导和扩散。 2简述康复的基本内涵。 正确答案:康复的基本内涵包括:(1)综合协调地采用多种措施(

6、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措施)。(2)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3)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4)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3简述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影响肌力的主要因素:(1)肌肉横断面:肌肉横断面与肌力成正比。(2)肌肉初长度:指收缩前的长度。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力最大。(3)运动单位募集:指运动时运动神经元动员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的兴奋和收缩过程。运动单位募集与肌力成正比。(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5)杠杆效率:肌肉收缩力受运动节段杠杆效率的影响。 4简述运动时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运动时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7、(1)维持运动中血糖的稳定。(2)有利于乳酸的利用,防止乳酸中毒。(3)促进脂肪氧化分解供能和氨基酸代谢。 5简述运动中脂肪酸氧化的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运动中脂肪酸氧化的生理意义:(1)安静时的能量供应,大约50的血浆FFA在流经肌肉的过程中被吸收利用。(2)长时间的运动中,血浆FFA在骨骼肌的供能中起着关键作用。(3)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骨骼肌摄取血浆FFA有限,此时作为供能作用的意义不大。 6简述浅感觉及传导通路。 正确答案:浅感觉主要包括痛、温、触觉。浅感觉传导通路:头部以下躯体浅感觉一脊神经后根脊髓后角换神经元神经交叉到脊髓对侧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及脊髓丘脑前束(轻触觉)丘脑。

8、7简述康复治疗的基本途径。 正确答案:康复治疗的基本途径:(1)改善:通过训练和其他措施改善生理功能。(2)代偿:通过各种矫形器和辅助具,使减弱的功能得到放大或增强。(3)替代:通过某些器具,替代丧失的生理功能。 8简述康复医学的三级预防。 正确答案:康复医学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指预防可能导致残疾的各种损伤或疾病,避免发生原发性残疾的过程。(2)二级预防:指疾病或损伤发生之后,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防止发生合并症及功能障碍或继发性残疾的过程。(3)三级预防:指残疾已经发生,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防止残疾恶化的过程。主要措施包括通过积极的功能训练,改善或提高患者躯体和心理功能;通过适应、代偿

9、和替代的途径,提高患者生活自理和自立能力,恢复或增强娱乐、工作和学习能力;通过职业咨询和训练,促使残疾者重返家庭和社会。 9简述肌糖原在运动中的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肌糖原在运动中的生理意义:(1)是运动的主要能源物质。(2)运动时在耗氧量等同的前提下,利用糖的氧化产生更多的能量。(3)耐力运动时由于肌糖原大量排空,可释放出结合水,对维持运动过程中水的代谢、满足体内某些生化过程进行和防止脱水有积极意义。 10简述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正确答案: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1)酮体是FFA的特殊运输形式。(2)参与脑和肌肉的能量代谢。(3)参与脂肪动员的调节。(4)血、尿酮体是体内糖储备状况的评定指标

10、。 11简述深感觉及传导通路 正确答案:深感觉主要包括本体感觉。本体感受器是接受身体活动刺激的末梢感觉器,主要分布在骨骼肌(肌梭)、肌腱(高尔基腱器官)、关节、内耳迷路、上位颈椎及皮肤等处。深部感觉传导路径:肌肉本体感觉、深部压觉、辨别觉脊神经后根脊髓同侧后索上行延髓(薄束、楔束核)换神经元神经交叉到对侧内侧丘系丘脑。 12简述康复治疗学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康复治疗学的主要内容: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中国传统康复治疗。 13简述由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提出的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分级法。 正确答案:运动功能恢复等级评定表:14简述截肢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正确

11、答案:截肢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1)残肢皮肤破溃、窦道、瘢痕、角化的处理:修整接受腔;换药;对久治不愈的窦道需进行手术扩创;紫外线、超短波、磁疗等配合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更好;可使用硅橡胶制成的软袜套,套在残肢上以减少和避免皮肤瘢痕受压或摩擦。(2)残端骨突出外形不良:对较大的骨刺需手术切除。对较严重的圆锥形残端,如果有足够的长度,可将突出的骨端切除。同时行肌肉成形术或肌肉固定术,使之成为圆柱形残端。(3)残肢关节挛缩:术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是预防挛缩的最有效的方法。一旦发生挛缩,其纠正方法是:加强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更换体位,用沙袋加压关节;严重者需手术治疗。(4)疼痛的处理:残肢痛治疗方法:

12、神经瘤切除。镇痛药对症处理。幻肢痛处理:心理治疗:利用催眠、松弛、合理情绪疗法等。物理治疗:超声治疗、低中频脉冲电疗等。中枢性镇静剂:三环类安定抗抑郁药适用,一般疼痛可用阿米替林、丙咪嗪、卡马西平等。针灸疗法。其他:如尽早穿戴假肢、运动疗法等。(5)促使残端消除肿胀,早日定型:术后和伤口拆线后,持续进行弹性绷带包扎,是预防或减少残肢肿胀及过多的脂肪组织,促进残肢成熟定型的关键步骤。包扎要点:小腿采用10cm宽、大腿采用125cm宽的弹性绷带,长度为24m。先沿残肢长轴方向包绕23次,然后再尽可能地缠向斜上方绕成螺旋状。对于大腿残肢,应缠绕至骨盆部;小腿的残肢,应缠绕至大腿部。绷带应24h包扎,

13、但每天应换缠45次。应注意残端卫生,每晚用水和肥皂清洗后擦干。弹性绷带松紧度,应为越往残肢末端部缠得越紧,以不影响残端血液循环为宜。 15简述脑外伤后的主要功能障碍。 正确答案:脑外伤后的主要功能障碍如下:(1)认知功能障碍:有注意力分散、思想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困难及归纳、演绎推理能力减弱等。(2)行为功能障碍:患者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行为和情感方面的困扰,对受伤情景的回忆、头痛引起的不适、担心生命危险等不良情绪都可导致包括否认、抑郁、倦怠嗜睡、易怒、攻击性及躁动不安。严重者会出现人格改变、类神经质的反应、行为失控等。(3)言语功能障碍:常见的有构音障碍、失语症等。(4)运动功能障碍:通常以高肌张力性多见。痉挛、姿势异常、偏瘫、截瘫或四肢瘫、共济失调、手足徐动等。表现为患侧上肢无功能,不能穿脱衣物,下肢活动障碍,移动差,站立平衡差,不能入厕、入浴和上下楼梯。(5)迟发性癫痫:有一半患者在发病后半年至一年内有癫痫发作的可能,全身发作以意识丧失515min和全身抽搐为特征;局限性发作以短暂意识障碍或丧失为特征,一般持续数秒,无全身痉挛现象。(6)日常功能障碍:由于认知能力不足及运动受限,在日常自理生活及家务、娱乐等诸方面受到限制。(7)就业能力障碍:持续的注意力下降、记忆缺失、行为控制不良、判断失误等使他们不能参与竞争性的工作。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