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XX大桥设计说明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85586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XX大桥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速公路XX大桥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速公路XX大桥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速公路XX大桥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速公路XX大桥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XX大桥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XX大桥设计说明(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XXXX大桥大桥设计说明11、设计依据1.1、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和XX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XX至XX高速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2、与项目业主签订的本项目测设合同。1.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4、交通部部颁现行相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5、公路设计指南降低造价、新理念。1.6、XX省交通厅印发的XX高速公路XX至XX段工程初测外业验收意见。1.7、XX省交通厅印发的XX至XX高速公路XXXX至XX段工程初步设计评审意见。2、设计规范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

2、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2.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2.5、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2.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 2.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2.8、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3、技术标准 3.1、计算行车速度:100Km/h。3.2、荷载:公

3、路I级。3.3、桥宽:整体式路基,路基全宽33.50m。桥梁上下行分幅设置,桥梁宽度为16.50m,桥宽布置为0.5m(防撞护栏)+15.568m(行车道)+0.432m(防撞护栏)。 3.4、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3.5、坐标: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 3.6、地震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大于0.05g,作简易设防。 3.7、桥面横坡:单向全超高3%(半幅桥)。4、基本设计资料4.1 地形地貌桥址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地表为缓陡相间的折线型斜坡,地形起伏较大,植被较差,山坡为杂草、少量灌木等,中部横跨G107国道、XX,为河流、农田及居民区;桥台两端位于河流两岸的小山上,XX台自

4、然坡度一般为2540,国道边、河流左岸部分段为陡坎,XX台自然坡度一般为510,XX及河岸自然坡度小于5。标高一般在156.2190.3m之间,相对高差一般34.1m;XX没计水位为170.73m,通航水位为164.11m,通航等级为级。4.2 地质构造根椐现场地质调绘,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桥址在区域构造上属于湘粤坳褶束中的粤北凹褶束与粤中坳褶中的连龙凹褶束的接壤处,构造发育,以南北向华夏系构造为主体;本桥址区未发现有活动性新断裂通过。桥址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白垩系上统南雄群(K2nx) 粉砂岩、砂岩,岩石基岩零星出露,岩层产状为6070711;岩层中裂隙发育,岩体多切割成块状,局部岩块沿裂隙面有崩

5、滑的可能,对边坡施工影响较大,主要发育的裂隙产状分别为:L1产状:2102508085,密度0.10.3m/条,水平延伸310米,闭合,局部张开,连通性较好;控制区内的陡坎发育、分布。L2产状:3303458083,密度0.31.0 m/条,水平延伸15米,闭合,局部张开,连通性一般;控制区内的陡坎发育、分布。L3产状:70808086,密度0.52.0 m/条,水平延伸12米,闭合,连通性一般,仅局部发育。4.3 地层岩性桥址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上统南雄群(K2nx) 粉砂岩、砂岩及第四系冲洪积土(Q4al+pl)、坡积土(Qdl)。根据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及室内试验结果,桥址区岩土层工程地

6、质特征分述如下:1粉质黏土(Qdl):红褐色、黄褐色,硬塑, 粘性一般较差,局部含少量碎石,夹碎石土层。层厚0.803.80m,平均2.46m,分布于LSJ1Q1LSJ1Q12钻孔;强度、稳定性较差。1粉质黏土(Qdl):红褐色,硬塑,局部可塑, 粘性较差,遇水易软化。层厚4.307.50m,平均6.13m,分布于LSJ1Q1LSJ1Q3钻孔;强度、稳定性较差。3 强风化砂岩(K2nx):红褐色,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碎块状,遇水易软化,夹中风化岩块及薄层。层厚0.8012.10m,平均4.14m,主要分布于LSJ1Q1LSJ1Q3、LSJ1Q5、LSJ1Q6、LSJ1Q8、LSJ1Q1

7、1、LSJ1Q12钻孔,强度、稳定性一般。3中风化砂岩(K2nx):红褐色,裂隙发育,砂质结构,泥钙质胶结,局部含砾,夹薄层砾岩,岩芯呈柱状、碎块状,岩面粗糙,夹强风化、微风化薄层。勘察深度范围内层厚1.3017.10m,平均5.66m,主要分布于LSJ1Q1LSJ1Q12钻孔,强度、稳定性较好。4微风化砂岩(K2nx):红褐色,裂隙不发育,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层理发育,泥钙质胶结,局部含砾,夹薄层砾岩,岩芯呈柱状,节长1052cm,RQD=87,夹中风化薄层。勘察深度范围内层厚2.90m,分布于LSJ1Q9钻孔,强度高,稳定性好。3中风化砾岩(K2nx):红褐色、灰白色,裂隙发育,砾

8、质结构,砾石主要成份为灰岩,泥钙质胶结,夹薄层砂岩,岩芯呈柱状、碎块状,岩面粗糙,夹强风化、微风化薄层。勘察深度范围内层厚0.8010.74m,平均4.25m,主要分布于LSJ1Q1LSJ1Q7、LSJ1Q9LSJ1Q12钻孔,强度、稳定性较好。4微风化砾岩(K2nx):红褐色、灰白色,裂隙不发育,砾质结构,砾石主要成份为灰岩,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层理发育,泥钙质胶结,夹薄层砂岩,岩芯呈柱状,节长5100cm,RQD=8095,夹中风化薄层,偶夹强风化薄层。勘察深度范围内层厚0.8019.50m,平均5.79m,分布于LSJ1Q1、LSJ1Q3、LSJ1Q4、LSJ1Q8LSJ1Q12钻孔,强度

9、高,稳定性好。以上各岩土层在桥址区的分布埋藏及岩性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和钻孔柱状图。根据勘察采取的土、岩试样的室内试验及野外原位测试结果,桥址区土、岩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详见附表1。4.4 水文地质条件4.4.1 地表水桥址区地表水系发育,桥位所跨区为XX河支流,水量随季节变化明显。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下水的补给,为地下水补给渗入提供了充足条件。4.4.2 地下水(1)地下水类型及特征桥址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地下水较丰富,雨季山脚沟谷见有泉水溢出,但分布不均;勘察期间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稳定水位。(2)补排条件及动态特征桥址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

10、的垂直入渗补给,总体径流方向由次级冲沟两侧的高坡向冲沟及山间沟谷、XX河汇集。地表水主要顺坡向山间沟谷、南水河排泄,地下水以裂隙下降泉的形式排泄,地表水、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3)地下水影响桥址内区内地下水水量较丰富,对拟建桥梁墩、台基础施工影响不大。4.4.3 地表水、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据初勘CQZK1-9钻孔水样水样简分析结果,桥址区地表水、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4.5 地震及区域稳定性4.5.1 地震基本烈度及抗震设防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1/400万)(GB 18306-2001),桥址区为抗震设防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

11、35s。根据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的有关规定,建议拟建XXXX大桥按地震基本烈度度设防,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4.5.2 区域稳定性评价桥址区属低山丘陵地貌,根据区域资料,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以大面积的间歇性隆起上升为主,历史上地震活动较弱,未发现活动性断裂构造;近代无中强震记录,属相对稳定地块。适宜于拟建桥梁的建设。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表4.1.3: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本场地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属建筑抗震有利地段。4.6 不良地质该桥址区现场调绘发现局部有小规模的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其主要受裂隙、层理

12、控制,局部形成陡坎、悬崖;基岩局部层理发育,岩层呈软硬相间夹层状,中微风化岩层中常夹有强风化层,设计、施工应注意。5、主要材料5.1、混凝土5.1.1、C50混凝土:用于主桥连续刚构箱梁,引桥现浇箱梁。5.1.2、C40混凝土:用于全桥桥墩的墩帽、墩身。5.1.3、C30混凝土:用于桥台台帽、U台侧墙顶,全桥桥墩承台,主桥桥墩基桩,以及防撞护栏和桥头搭板。5.1.4、C20片石混凝土:用于U台桥身、扩大基础。5.1.5、C40小石子混凝土:用于支座垫石。5.1.6、沥青混凝土:用于桥面铺装,全桥桥面铺装厚度10cm。5.2、钢材5.2.1、钢筋:HRB335钢筋直径均不小于12mm,为热轧带肋

13、钢筋;R235钢筋为热轧光圆钢筋。HRB335钢筋的材质,应符合GB14991998的标准;R235钢筋的材质,应符合GB130131991的标准。5.2.2、钢材:采用Q235D 钢,材质应符合现行国标GB/T7001988的要求。5.2.3、JL精轧螺纹钢筋:标准强度fpk=785Mpa,弹性模量Es=2.0105 Mpa,张拉控制应力为0.9fpk=706.5Mpa,YGM锚固体系。用于主桥竖向预应力筋。5.2.4、预应力钢绞线: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fpk=1860Mpa,Ep=1.95105 Mpa,松弛率小于0

14、.035,用于全桥纵向预应力钢束和主桥箱梁横向预应力钢束。5.3、其它材料5.3.1、伸缩缝:本桥采用单元式多向变位模数式桥梁伸缩装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JT/T 723-2008)进行设计,若选用其它系列伸缩缝应注意伸缩缝预留槽尺寸是否满足要求。5.3.2、支座:主桥过渡墩和桥台支座均采用GPZ()系列盆式橡胶支座。5.3.3、预应力管道:主桥箱梁纵向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其余预应力管道采用镀锌金属波纹管。6、总体设计6.1、平面线形本桥平面位于整体式路基段内,桥梁设计线位于A=600缓和曲线段和R=1700右偏圆曲线段内。6.2、竖曲线及纵坡桥梁位于-2% 与 -0.5%的

15、变坡点附近,竖曲线半径为20000m。6.3、桥跨布置左线桥起、终点桩号分别为K10+229.94和K10+496.02,桥跨布置为(62+100+62) m连续刚构+30m现浇箱梁,桥全长266.08m;右线桥起、终点桩号分别为K10+209.98和K10+496.02,桥跨布置为20m现浇箱梁+ (62+100+62) m连续刚构+30m现浇箱梁,桥全长286.04m。其中主桥(62+100+62)m采用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两岸引桥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左线桥分为两联,主桥一联,XX岸引桥一联。右线桥分为三联,主桥一联,XX岸引桥一联,XX岸引桥一联。7、设计要点7.1、主桥上部结构主桥上部构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