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31854001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刘敬中新课程指导下的备课有哪些基本要求?一、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在备课时,教师要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 在联系。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 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 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所谓 生成”是指师生依据学 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的调整,以引导 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 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 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教师 预设”和学生的 生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 同等的价值,而且 预

2、设”和 生成”不是截然分开割的两个部分。以自己原来的设 计和组织预设课程经验为基础,吸纳生成课程的理念和做法,经过同化、顺应, 把原有经验整合为自己的经验。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 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孩子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当发现孩子有了真正感兴趣而且有价值的事物和现象时,教师应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调整教育活动内容。当发现原定的活动时间、进度不符合实际情况时,教师不要拘 泥于原定计划,可以顺应事情的自然发展,因事利导。二、备课要体现尊重差异性原理在备课中只有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它 当做一种资源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潜能,让所有学生都积极主动参 与

3、学习探索活动,各尽其长,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这才 是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教师只有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才有针对性, 才会更有效。备课时尊重学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有学生个 体的差异意识,这样备课时才会有所构思;其次,教师要设计分层教学教案,把 学生的差异性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三,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让学生找到自己的 位 置”,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在分层教学中让学生各得其所;第四,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 体现学生的自身价值,从而产生良性循环。三、备课要体现生活化的理念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一些具有生

4、命价 值的教学资源应该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 源,只要我们善于去挖掘,有大量的资源我们可以利用。我们首先要分析教材, 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并进行精心筛选;第二,平时做个有心人,经 常搜集一些教学资料;第三,学会储备,把平时搜集的资料分类进行保管;第四, 学会资源共享。在备课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所收集的资料融入到教学设 计中,要力争做到;1.学 生活”。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 设计”到生活情 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2.用 生活”。学以致用,应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服务于 生活”。因为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 于

5、生活。所以,要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机会,增强这方面的意识。4.创造 生活”。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进行对生活的创 新。四、备课要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课程资源的整合与拓展,既要实现全 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有效 地进行资源重组,合理运用多媒体整合课程资源,较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主要应做到三个整合:1.目标整合,以学生的发展作 为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品德和人格的完善,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全 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2.内容整合;3.形式整合;4.各种

6、资源的整合,课程资 源的整合必须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教育效果五、备课 要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理念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 朱来的文盲不在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著名的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 学。”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强调学法 指导中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反对以教案为本位,其实质是以开发代替封闭,让每一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的过程。教案要以显性教案为主转向以隐性教案为主,要从教为设计中心转向以学为设计中心。 学习方式的 转变是本

7、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建立和 形成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 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 学习品质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 义。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 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 理解和表达。I I2.教科书文本内容分析的维度是什么?1 .内容难度所谓教科书的内容难度,简单地讲就是内

8、容的难易程度。对于教科书的文本来说, 内容的难度是人们首先关注的问题,这就须要借助一定的模型或工具开展研究。2 .设计风格教科书文本的课程设计风格往往决定着教科书的发展方向。事实上,螺旋式与直线式是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而认知发展价值取向的设计模式与学术主义价值取 向的设计模式也是风格迥异的价值取向。因而,进行教科书文本的质量研究,必须考虑教科书的设计风格。3 .课程容量课程容量是教科书文本的重要指标,而通常的 容量”,多是指讲授知识的量。不 容否定,知识的量是课程容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不是唯一指标,还应该考虑学 习者(即学生)参与操作、参与思考的量,即学生活动的量,思维的量。学生在 学习相应

9、内容时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产生了多少闪光”的念头,发现了多 少独到的思路,等等。当然,经验的积累、情感态度意志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亦应 成为课程容量的构成因素。因而,确定课程容量的根本标准在于课程内容潜在的 学习效果,也就是力求使上述的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3 .在备课活动中,教师要备学生的哪些方面?答:在备课活动中,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一)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II 学生原有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对他进一步学习新的学科内容、构建新的认知 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以小学数学

10、学科为例,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概括为动 作 感知一一表象概念”。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学生认 知活动能力,注重从知识的整体入手。对数学教学中一些重要概念和规律的揭示, 注意遵从适应知识内在的矛盾关系,并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设 计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和有丰富数学内涵的活动,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 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二)备学生的知识基础 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 作用。(三)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 看法。 这种已有的经历、

11、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生活具有深 刻的影响。四)备学生的能力在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以下六种能力, 即合作交往能力、创新能力、选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抗挫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将这六种能力结合所教年级制定出应达到的目标,合理地进行备课。(五)备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因素,是备课环节中一个重要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随着知识经验的掌握、观 念的形成以及内部智力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 它对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 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发展服务,因此,作为教

12、师要采用多 种途径和方法,在与学生接触中,了解、分析、记录学生们存在的各种问题,调 整方法,制定相应措施。(六)备学生的身心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 的教育方法。总之,好的课堂教学,既要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更要联系学生实际,注重研究 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小学备课包括什么内容?答:当前,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1)研究课程标准。明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2)研究教材。特别是要认真钻研教科书,理清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 度价值观各维目标在教科书 中的具体体现,准确理解重点、难点,确

13、定教学的 关键,制定切实可行的三维目标。(3)研究学生。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想状况,选准本课的起 点和基点,使分层教学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二|(4)研究例题、习题,设计好检测手段与巩固强化内容。不仅要设计教学效果 检测的基本方法与内容,而且要精心选择和设计例题、随堂练习题,确保教学的 效果与覆盖面。例题、习题的题目要紧扣新课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要兼顾深 度、广度,体现层次性,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5)研究教学的教育素材。要找出教学内容的教育渗透点,特别是要关注每名 学生的积极参与,以及终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意识的培养。(6)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教师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14、学生现有的基础,选择恰当的教法, 并指导学法。(7)制定教案。教案应有明确具体的三维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分析(即重点、 难点、关键)、教学过程(包括目标要求、重点、难点处理方法、教学手段、体 现教育因素、教学小结等),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作业、板书设计等。(8)授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针对课堂教学或学生作业中出现 的问题进行具体剖析,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占用的时间一般不少于 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匚5 .影响备课的主要因素有什么?答:影响备课的主要因素有什么?高质量的教案的形成,受制于诸多关键要素,准确地把握这些要素,是确保备课 质量的关键。(一)教学目标制定的准确性所谓目

15、标准确,是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又要符合学生的 实际情况,既不是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的 总体目标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确定的, 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 堂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因此, 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制约着备课的质量。(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把握的准确性几乎每节课都有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部分的教学是一节课的关键, 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在理接和接受上存在困难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为此,

16、在备课中,首先,我们必须把握住重点和难点,当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应 该认真考虑: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 那些主要的、关键性的知 识就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容易出 教的知识就是教学的难点。其次,考虑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当重点和难点 确定以后教师还要考虑:教学时怎样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联系, 怎样与学生已有 的旧知相联系,最终制定出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此帮助学生化难为 易,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三)学情分析的准确性用于教学的知识要符合连贯性和逻辑性的原则,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 展、变化、引中而来的,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是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选 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依据, 如果学生对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