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809789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云和县发展和改革局云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二一一年十二月目 录一、质量强县建设的现实基础(一)“十一五”期间全县质量状况(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二、质量强县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目标三、“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一)深入实施“三大战略”1、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3、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二)建立健全“五大体系”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2、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3、建立健全质量技术支撑体系4、建立健全质量诚信体系5、建立健全质量评价体系(三)开展“四大质量”惠民行动1、开展产品质量惠民行动2、开

2、展工程质量惠民行动3、开展服务质量惠民行动4、开展环境质量惠民行动四、强化规划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二)加大政策扶持(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四)优化质量环境(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云和县质量强县建设“十二五”规划根据浙江省质量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和云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是指导今后五年全县质量强县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立足云和县质量事业发展现状,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从深入实施三大战略、重点建设五大体系、加快推进八大工程,狠抓四大实体质量等方面,明确未来五年云和县质量事业发展的方向和要点,对全面推进质量强县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

3、质量强县建设的现实基础(一)“十一五”期间全县质量状况“十一五”期间,云和县积极实施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浙江省质量振兴实施计划和云和县质量振兴实施计划,提升社会质量意识,完善质量工作体系,建立科学监管机制,强化质量基础,质量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为质量强县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是质量总体水平稳中有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提高,产品质量层次不断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持续稳定;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领先;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推进,顾客满意度不断提高。二是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食品、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持续稳定,生产许可证产品、强制性认证产品取证率不断提高,没有发生重、特大产品质量安全事

4、件;工程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三是质量基础建设逐步推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逐步推进,ISO9001、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逐步推广,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展开。四是质量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所加强,品牌建设成效初显,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突破。(附:表1)但是,我县质量建设水平与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提升生活品质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我县的工业、服务业和建筑业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居多,质量竞争能力普遍较弱;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还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质量总体水平仍然不高,质量安全与生产安全仍有隐患,质量管理基础较为薄弱,社

5、会诚信体系不健全,全社会重视质量的意识和环境有待进一步形成。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县进入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质量强县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快速转变,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质量已成为影响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国内看,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转变发展方式、保障改善民生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区域合作与竞争呈现新的局面;从我县看,“小县大城”发展模式渐入佳境,给欠发达的

6、山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但“欠发达是最大实际、生态优势是最大优势、加快发展是最大任务”这个基本情况没有变。推进“产业升级、城市提升、城乡统筹”三大战略任务,推动“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型升级,必须充分发挥质量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切实把质量强县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向质量要资源、用质量保环境、靠质量实现跨越发展”的具有云和特色的质量强县之路 。二、质量强县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小县大城”核心战略,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全面、全程和全民的质量观,以提质扩量增效为主线,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基石,以健全机制为

7、保障,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服务等手段,建立健全与云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质量强县建设工作机制,抓发展质量、提生活品质、建质量强县,为建设生态文明与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质量基础保障。(二)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诚信至上。扎实推进质量安全工作,夯实质量安全基础,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大力倡导质量诚信建设,健全质量诚信体系,营造一个全社会重质量、守诚信的良好氛围。2.质量优先、以质取胜。不断强化质量是核心竞争力意识,推动企业实施质量创新、质量提升,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地方产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3.企业为基、民生为本。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提升产品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8、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将质量建设成果最终体现到民生工作中,扎实推进质量惠民工程,着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4.统筹谋划、实事求是。积极谋划,构建“三四五八”工作框架即实施知识产权、品牌、标准化三大战略,以四大实体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质量安全保障、质量技术支撑、质量诚信、质量评价五大体系,推进质量创新、质量提升、质量基础、质量平安、质量文化、质量服务、质量诚信、质量绩效八大工程”,有序推进,联系实际,突出重点,积极推动我县质量建设稳步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15年,建立完善的质量工作机制,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环境质量保持高质。(附:表2)1.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国家监督抽查

9、合格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省级监督抽查批次合格率达到92%以上,其中食品、药品和农产品分别达到93%、95%和96%以上;规模以上企业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比率达到55%以上,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持证率达到40%以上。2.工程质量稳步提高。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通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工程合格率达到100%,新建民用建筑实施节能设计标准,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得到推广应用。3.服务质量明显改进。以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为契机,全面开展“提质增效”活动,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行业的标准体系;推进服

10、务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服务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4.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地表水环境质量和城乡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城区噪声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降低到55 分贝以下,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降低到70分贝以下,声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增幅达41.6%,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三、“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是质量建设的三大主导战略,在质量强县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质量技术支撑体系、质量诚信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是推进质

11、量强县建设的重要基础。围绕实施三大战略建立五大体系,重点开展产品质量建设、工程质量建设、服务质量建设、环境质量建设,推进实施质量创新、质量提升、质量基础、质量平安、质量文化、质量服务、质量诚信、质量绩效八大工程是质量强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深入实施三大战略1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保护力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知识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的机制,促进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形成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创建一批企业研发中心、技术创新平台和检验检测平台。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

12、创造、应用和产业化。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成标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注重管理创新、体制创新与经营模式创新的结合,形成创新合力,实现质量创新。到2015年,实施3个以上重大科技专项,培育1家创新型企业,新建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家以上,培育1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机构健全的科技型企业。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位居全市前列,专利实施率保持全市领先水平。2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逐步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获取国际国内相关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等信息。推动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建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争取更多的标准“话语权”。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标

13、准体系,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专利及时转化为标准,加快实质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步伐。深入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农业(林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工作。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企业采用服务质量国家标准,制订一批地方服务质量规范、推动一批重点服务业企业制订与实施服务企业标准。围绕发展现代建筑业,大力推广建筑业标准化,开展争创“标准化工地”活动。到2015年,为主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项以上,农业标准推广实施率达到60%以上,块状产业联盟标准推广实施率达到50%以上,建设2个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3深

14、入实施品牌战略。坚持以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产品为名牌培育导向,围绕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制定和实施品牌发展规划。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大各类品牌的政策扶持力度,并借助行业协会、商会和龙头企业的优势,培育一批品牌产品、品牌工程、品牌服务、品牌企业和区域品牌。通过举办各种讲座、培训班、品牌研讨会等形式,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提高创建品牌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夯实企业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到2015年,争取创建浙江区域名牌1个以上,累计培育创建浙江名牌产品达到2个以上;认定驰名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8件,丽水市著名商标20件;创建丽水名牌20个,市级以上服务名牌1个;创建1

15、个质量品牌示范乡镇。(二)建立健全“五大体系”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大力倡导全面、全程、全民质量观。加强质量知识普及教育,促进行业自律,提高全民质量意识。设立政府质量奖,发挥政府质量奖励政策的导向作用,强化企业在质量强县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有企业自身特色、实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构筑企业质量文化。鼓励企业积极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食品质量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引导企业根据实际分别导入5S、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码、精益生产、精细化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大力开展群众性QC小组、质量改进、质量攻关、质量赶超活动。2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明确各乡(镇)政府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依法监管、企业落实责任、社会共同监督”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坚持从源头抓质量,综合运用行政许可、认证认可、资质认定、注册备案等手段,严把产品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产品市场准入关。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确保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的质量安全。适时组织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服务行业的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严格实行质量追溯、产品召回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设备监理工作,对设备形成的全过程实施监督和控制。探索建立工程招投标和质量监管联动机制。完善质量安全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