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综合评价 相互作用——力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31796962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综合评价 相互作用——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评价 相互作用——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评价 相互作用——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评价 相互作用——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阶段综合评价 相互作用——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阶段综合评价 相互作用——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综合评价 相互作用——力(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综合评价 (三) 相互作用力(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竹蜻蜓”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儿童玩具,流传甚广。如图所示,“竹蜻蜓”由竹柄和“翅膀”两部分组成。玩的时候,双手一搓竹柄,然 后双手松开,“竹蜻蜓”就会旋转着飞上天空,过一会儿落下来。松手后, 关于“竹蜻蜓”和空气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大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B. “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小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C. “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等于空气对“竹蜻蜓”

2、的作用力D. 竹蜻蜓”对空气的作用力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选 C “竹蜻蜓” 对空气的作用力和空气对“竹蜻蜓” 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 竹蜻蜓” 对空气的作用力等于空气对“竹蜻蜓”的作用力,二者的方向相反。故C正确,A、B、D错误。2. 当直升机倾斜飞行时,螺旋桨产生的升力F垂直于机身,升力F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为0。现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分解力F,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平分力大小为Fx=Fcos 0B. 水平分力大小为Fx=Ftan 0C. 竖直分力大小为Fy=Fcos 0D. 竖直分力大小为Fy=Ftan

3、 0解析:选C将力F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其中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大小为迟 = Fsin0。竖直分力大小为Fy = Fcos0,故C正确,A、B、D错误。3. 利用弹簧可以测量物体的重力。将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横梁上。 弹簧下端不挂物体时,测得弹簧的长度为x0。将待测物体挂在弹簧下端,如图所示。待物 体静止时测得弹簧的长度为叫,测量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待测物体的重力大小为 ()Akx0Bkx1Ck(x1x0)Dk(x1x0)解析:选C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弹力F = k(x1 -x0);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弹簧 的弹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故C正确,A、B、D错误。4一物体受三

4、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列几组力中,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4 N、7 N、8 NB2 N、3 N、6 NC1 N、5 N、7 ND1 N、8 N、10 N解析:选A 4 N与7 N合力最大为11 N,最小为3 N,8 N在这两个力范围之内,故 合力可以为0 ,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 N和3 N合力最大为5 N,最小为1 N,6 N不在这 两个力范围之内,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1 N和5N合力最大为6 N,最小为4 N,7 N 不在这两个力范围之内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1 N和8 N合力最小为7 N 最大为9 N ,10 N不在这两个力范围之内,不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故A符合题意。5如

5、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和m2的木块1和2, 帀俪刁-旦 中间用一原长为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用 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为( )A. 1+勞C. 1+勞B. 1+辟D. 1+(叫严)g解析:选A以木块1为研究对象,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有弹簧对木块1的拉力与木块1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平衡,即:kx1) = “m】g ,解得:x = 1 +笃严,故A正确,B.C、D错误。6如图所示,人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体A缓慢地上升。若人对地面 的压力为F、人受到的摩擦力为F2、人拉绳的力为卩3,则()A. F、F

6、2、F3均增大B. F、F2增大,F3不变C. F、F2、F均减小D. F1增大,F2减小,F3不变解析:选B设人和物体A质量分别为m、mA.物体A缓慢上升, 即物体A在任何位置都可以认为是处于静止状态,故绳的张力为mg , 人拉绳的力F与绳的张力大小相等,故人拉绳的力F3 = mAg不变。对 人进行受力分析,并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人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可得F,f3 cos 023+F3f sin 0二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F1F3f =F3 JB得F1 = mg-mAgsin0 ,F2二mAgcos 0 ,显然,F、F2是关于自变量0的函数,当自变量0减小时,F、F2増大, 故B正

7、确。7如图所示是用来粉刷墙壁的涂料滚的示意图。使用时,用撑竿推着 涂料滚沿着墙壁上下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壁上。撑竿的重量和墙 壁的摩擦均不计,而且撑竿足够长。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某一距离处缓缓 上推涂料滚,使撑竿与墙壁间的夹角越来越小。该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 推力为F,墙壁对涂料滚的弹力为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F、F2均减小B. F、F2均增大C. F减小,F2增大D. F增大,F2减小解析:选A以涂料滚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受力图。设 撑竿与墙壁间的夹角为a,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得F =-G- F严Gtancos a 2a ;根据题意可得,撑竿与墙壁间的夹角a减小, c

8、os a増大,tan a减小, 则FF2均减小,A正确。8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与物块P相连,另一端固定在木板上。 先将木板水平放置,并使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缓慢抬起木板的右端,使 倾角逐渐增大,直至物块P刚要沿木板向下滑动,在这个过程中,物块 P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A. 先保持不变B. 一直增大C. 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解析:选 D 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由于初始状态弹簧被拉伸,所以物块受到的 摩擦力水平向左,当倾角逐渐增大时,物块所受重力在斜面方向的分力逐渐增大,所以摩 擦力先逐渐减小,当弹簧弹力与重力的分力平衡时,摩擦力减为0;当倾角继续增大时,摩 擦力向上逐渐增大,

9、故选项D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 4分,共 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 0分)A. 当F变为40 N时,摩擦力为40 N,方向沿斜面向上B. 当F变为50 N时,摩擦力为0C. 当F变为60 N时,摩擦力为10 N,方向沿斜面向下D. 当F从30 N逐渐变为60 N的过程中,摩擦力一直在减小解析:选BC 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为G=mgsin 30。=50 N,当F=40 N时,Ff=GF=10 N,方向沿斜面向上,A错;当F=50 N时,Ff=G,F=0,故B对;当F=60N时,Ff=F_G =10 N

10、,方向沿斜面向下,C对;根据以上计算知,D错。10两个物体M、m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如图所示放置, OA、OB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30。、60。,M所受的重力大小为20 N, M、m均处于静止状态,则()A. OA对M的拉力大小为10 NB. OB对M的拉力大小为10 NC. m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大小为10 ND. m 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解析:选AD对结点O受力分析,结点O受OA. OB、OM三根绳子的拉力,通过条 件得知 OA 和 OB 的夹角为 90 ,由 平衡条件有, Fom = 20 N,Foa = FOMsin 30 = 10 N, FOB 二fomcos

11、30 = 10方N ,故A正确,B错误;对m受力分析,受向左的拉力10 N ,向右 的拉力10卩N 故m受到水平面的静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10占-10)N ,D正确,C 错误。11 大国工匠节目中讲述了王进利用“秋千法”在1 000 kV .的高压线上带电作业的过程。如图所示,绝缘轻绳OD 一端固定在高. “压线杆塔上的O点,另一端固定在兜篮上。另一绝缘轻绳跨过固定在,杆塔上C点的定滑轮,一端连接兜篮,另一端由工人控制。身穿屏蔽 服的王进坐在兜篮里,缓慢地从C点运动到处于O点正下方E点的电缆处。绳OD 一直处 于伸直状态,兜篮、王进及携带的设备总质量为m,不计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12、go 关于王进从C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工人对绳的拉力一直变大绳 OD 的拉力一直变小OD、CD 两绳拉力的合力大小等于 mgD当绳CD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时,工人对绳的拉力为罟mg解析:选CD对兜篮、王进及携带的设备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绳OD的拉力为F1,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0,绳CD的拉力为F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盛王进下降的过程中,0减小,a增大,故F增大,F2减小,A、B错误;12两绳拉力的合力大小等于mg ,C正确;a = 30时,0 = 30,可求出F2罢mg , d正确。2312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着两个小球A和B(中央有 孔),A、B间由

13、轻细绳连接着,它们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恰好都能保持静 止状态。此情况下,B球与环中心O点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B间的细 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面成30夹角。已知B球的质量为m,设细绳对B球的拉力为T、A球的质量为mA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T= 2mgB- mA = 2m解析:选AC对B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B. T=4mgD- mA=4mTsin 30 = mg所以T = 2mg,故A正确、B错误;0:对A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Tcos 30=NAsin 30在竖直方向NAcos 30= mAgTsin 30得 mA= 2m ,故 C 正确、 D 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

14、题,共60分)13. (6 分)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0 12 3 4 1A - B - - U 一 -1A 三一=_=一_=一_=一=_=_=一_=一乙鞫码釧度尺Am 钩国丙(1) 某次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后,弹簧下端处的指针在刻度尺上的指示情况如图乙所示,此时刻度尺的读数x=。(2) 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的坐标纸上已描出了多次测量的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跟弹簧长 度 x 之间的函数关系点,请作出 F-x 图线。(3) 根据所作出的图线,可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氐=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析:由图示刻度尺可知,其分度值为1 mm,其示数为:11.80 cm。(2)根据坐标系内描出的点作出图像如图所示:(3)由图示图像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心心=(18-8)X10-2 m = 49沁答案:11.80 cm(11791181 cm均可)(2)图像见解析图(3)4914(8分)某研究小组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器材有:方木 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 钉(若干个)。(1) 具体操作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是。A. 橡皮条应和两绳套夹角的角平分线在一条直线上B. 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C. 使用测力计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