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31776801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作为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名声可谓家喻户晓,流芳百世。一个“愁”字不 仅贯穿了她的整首词,更笼罩了她的一生。其前后期的词以南渡为界,呈现出两 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期词的风格是细腻婉转的,反映闺情相思,歌咏离愁别恨, 充满了早期生活的欢乐和浪漫气息。而后期词的风格却是沉郁忧伤的,多表现身 世之苦,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令人动容。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情感表达李清照前期的词既有女性词的温婉柔丽,又有一般女性次所少有的贞刚之气。 能将委婉的情思与超脱的襟怀融合在一起,婉约而不绮靡,无脂粉气,无闺阁气, 细腻柔丽之中

2、透出遒逸,俊爽。这种不让须眉的洒脱,豪迈之气,使其词别出与 一般意义的婉约词而独标一格。前期词主要写她自己的生活,心理和感情。1、天真浪漫,活泼热情,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时期。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 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踏出重门深院划小船、 荡秋千,与家人观花灯、逛街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陶冶情操, 如写于早期的两首著名小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文库 应是绿肥红瘦。前一首小词

3、写出了清秀的意境,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图。写作者的一次荡 舟野游,天色已晚,一个醉酒的少女划着一叶孤舟误入到荷花丛中,在夜幕中激 起一滩鸥鹭。大自然的天光水色,鸟兽鱼虫与醉酒的少女巧妙地自然地融为一体, 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从此词可看出李清照所流露出来发的那种欢快的情 绪和投身大自然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童心和志趣。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个天真浪 漫,活泼热情,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后一首词,李清照认为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这种 景物和季节的变化也触动了李清照敏感的心,引起了她心中的惆怅之情,这种惆 怅之情充分地展现在作者短短的几句词中真可谓语浅意深。末了的“绿肥红瘦” 一

4、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 “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 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 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春光的流逝,便预示着年岁的逐增, 清照不免由此生发怅惘之情,借海棠花事感叹青春易逝。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 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 委曲精工。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出生于文化氛围浓厚的、较开明的家 庭,从小博览群书,因而有了自己的思想见解,非一般行不露足、笑不露齿的贵 族闺秀可比。少女

5、时期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其早期 少女词抒写了这一时期的生活及感受,抒发了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向往爱情之 意,语调清新自然,不加雕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活泼率真、娇羞可人、烂漫多 情的少女形象:加上其细腻的笔法,景物和感情的交叉描绘,使得这个时期的词 作个性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2、热情缠绵,情殇辗转,对爱情苦苦守望的少妇时期俗话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李清照幸运地嫁给了才情兼备,又与 她意趣相投的赵明诚。赵明诚人品学识俱佳,是一位聪明好学的青年,他读书极 博,酷好书画,是一位金石学家。夫妇两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但告别

6、了 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的她,在庭院深深诸多约束的赵府之内只有丈夫是知心人, 可是丈夫又要经常外出游学为官。这就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了极大地悲愁和苦闷。 思念之中,作为一个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文化女性,她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述 于笔端。作品的字里行间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词人相思愁苦的爱情主流。这段时期代表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送别了丈夫,李清照反复回忆夫妻恩爱的岁月却独守空闺,面对这样一个荷 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

7、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 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 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一种无尽 的相思挥之不去,对丈夫的一往情深让她刻骨铭心,离愁别恨跃然纸上。又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 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借描写重阳赏菊委婉地表达了闺中寂寞和离情,展示出词人的内心世 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的向往,重阳佳节本

8、是团圆之日,可是此时夫妻分居两地, 于是没了赏菊的兴致。一句“半夜凉初透”,写尽半夜凉透的冷寂,凄清,给人 以无限寂寞清冷苦况。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 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 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以 愁字起,以瘦字止,情思绵绵。整首词无一字言情,却句句是刻苦铭心的情语, 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李清照正是用她的女性之笔,进行大胆 地真情告白,倾吐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对爱情强烈的执着,为世人谱写了一首 凄美动人的爱情悲歌。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内

9、容是写少女、少妇的日常生活 与爱情悲欢,或写出闲适之趣,或绘出了爱情之乐,道出相思之苦,反映了词人 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性格和感情。二、李清照后期词的情感表达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 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 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1.爱国主义情怀李清照是具有强烈的民族思想的爱国词人,这当然与当时的剧烈的民族斗争 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爱国主义感情是她思想中最光辉的一面,其中又表现为两 个方面:(一)对故国旧土的怀念。例如她在蝶恋花中写道:“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

10、,认取长安道” 吐露的就是一腔要求返回故土,重建家园的强烈的愿望。又如永遇乐落日熔 金。这是一首回忆往昔的词作。元宵佳节的晚上,春意渐浓,天气渐暖。女词 人独坐家中,思念那些不幸逝去的故人、亲人。忽然,外面传来清脆的銮铃声, 原是“酒朋诗侣”邀她去观花灯、赏月、吟诗。她婉言拒绝了,宁愿在孤灯下回 忆往昔的“中州盛日”。词人之所以婉言谢绝朋友相邀,是因为时过境迁,历史 浩劫,苦乐有别了,与其这样,倒不如在纱帘下听别人的欢声笑语。词人虽然如 今落魄,再无往日的风光了,但是念念不忘故国的情怀,这首词不仅抒发了盛世 之感,也抒发了家国之思、身世之悲。词人的不幸是时代的缩影和化身,如今的 凄凉早已使词人

11、无心感怀这元宵佳节的热闹了,个人的不幸早与民族的灾难紧紧 相连了,不仅是个人不幸的咏叹了,也包含着对国家灾难的忧伤,字字血泪,一 派凄楚,动魄惊心,满腹心酸,一腔幽怨。 (二)盼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和对南宋小朝廷偷安苟活的鞭挞和批判。从词人的后期之作中,可以更感受到那种深沉、浓郁的情感,痛失故土的悲 伤,家破人亡的痛苦。这个时候家国之恨。民族危难与词人的情感相连,个人的 愁苦逐渐消减,取而代之的是对民族、国家以及时代的思考。金兵的横行肆虐激 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 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泡影,在南渡初期写下了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12、,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手起笔落处,端正凝 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不是几个字的精 致组合,不是几个词的巧妙润色。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 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 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 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 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 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

13、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 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一个“不肯”笔来神韵,强过鬼斧神工,高过天 地造化。一种“可杀不可屈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 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绝句,不是只因其艺术的功力,不是只 因文字的机巧,当浩然正气贯于心胸与文学才华浑然一处时,下笔之处,天地惊 鬼神泣之力,是缘于她的精神凝聚,气节支撑。李清照本女儿之身。一个弱不禁 风的女子,一个坎坷漂泊的女子,一个沧桑憔悴的女子。笔墨所抒人杰之“杰”, 高出众人几层之上;鬼雄之“雄”,豪踞鬼神遍及之处。一个“思”字,标示她 的思想所向、志向所指,何等的无畏生死之气。此一绝句在

14、她温香萦绕、弱吟娇 叹的文字中,异笔突运,异军突起,这是她另一种的底蕴显露,是她别一种的气 质光彩,是亡国之悲忿、爱国之强烈、命运之不屈的铮铮风骨和铿锵见证。然而 集中体现李清照晚年漂泊生活中深怀国破家亡之恨的复杂感情的词当数永遇乐 元宵:“落日熔金,暮云和壁,人在何处!”通过“元宵佳节”的今昔对比, 对当年的“中州盛日”进行着亲切的,同时也是凄楚的回忆。李清照在经历了国 破家亡夫伤的惨烈之痛后,变得心有余悸,格外敏感了:即使是在“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里,也无端的担忧风雨的不期而至,也排遣不了“人在何处”哀痛伤 感;宁可谢绝酒朋诗侣的邀请,寂寞自处,去“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来压抑 自己对故

15、国家园的思念哀愁。2.南渡以后流落异乡、孤凄无依的悲愁之情 李清照后半期的代表作是声声慢。这首词深刻地反映了她家园沦亡之痛, 身世飘零之悲。通首以写愁景愁情为中心,次第展开。通篇为愁雾所笼罩,但“愁 情” 不仅是她个人或家庭的悲愁,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深沉情思。此词不仅是 个人的悲伤曲调,也弹奏 出时代的哀音。开篇词人连用十四个叠字,分三个层 次描写了自己的孤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历经战乱和家人 故去之苦的李清照失去了很多珍贵的东西:美好的青春、闲适的生活、美满的婚 姻、亲爱的丈夫她极力在往事的回忆中获得一点点心灵的慰籍,而现实却是冷 清凄戚的.从前3句中便可感受到词人无法派

16、遣的愁苦,以及在绝望中痛苦的挣 扎,奠定了整个词的情感基调。声音抑扬顿挫,透过乐音可以感受到词人如泣如 诉。欲断还流,心中堆积的郁闷。难以言传的情感,情声和谐,千回百转,幽咽 难渲;意境上清冷异常。下面的,乍寒乍暖的天气,堆积满地的黄花,院外凄厉 的细雨景物逐渐凄惨,反映了词人度日如年的境况。无奈,只能发出“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哀婉的结束了全篇,身世之感,沦落之感尽显词中。正如郑 振铎所说:“其真为诚实的诗人,真有通欲吐出的情续而写于纸上,千百人中, 不过三四而已,李清照便是这少数的真诗人之一。” 综上所述,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词的大家,她的一生经历了表面繁荣平和 的北宋初年,以及动乱不安的南宋初年,她的一生由美满幸福转变为流离凄苦, 由于生活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她的前后期词作在内容 .艺术风格以 及词的情感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前期词属于个人情感抒发之作,就其社会意义 和时代精神较为薄弱。南渡以后,她的贵妇人角色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