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单元教材分析表3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31740102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单元教材分析表3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品德与社会单元教材分析表3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品德与社会单元教材分析表3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品德与社会单元教材分析表3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品德与社会单元教材分析表3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单元教材分析表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单元教材分析表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教材分析表学科:品德与社会 五 年级 分析人: 何立军 单元第二单元追根寻源课时计划8单 元教学内容分 析 本单元由(1)吃穿住话古今(一);(2)吃穿住话古今(二);(3)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4)汉字和书的故事四个学习主题构成。它的编排特点是1.呈现方式多元化。从教材内容到学习研究方式是多视角的、多方法的、综合的、联系的。(1)由生活中的“小”见大,体会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即教材由生活中具体的“点”切入,引出丰富的、深刻的文明古国的历史文化事实、风采等。比如,教材第28页“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这一话题,就是从成语字典中的“饮血茹毛”这个普通的成语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走进了一系列的

2、现实生活与历史文化相关联的社会发展脉络中的。 (2)纵向呈现,提供思考和探究历史发展变化的途径和方法。表现为教材运用各种载体,如传说、考古、史书、歌谣、绘画、历史地图等,引导学生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是如何被记载下功夫来,现代的人们又是如何去了解历史的。让学生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其根源,都有过去、现在和未来。(3)横向呈现,导人中外比较视角,丰富学生对我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以及了解和认同。同时,将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与世界相接轨,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不仅需要吸纳外界有益于我们的东西,同时随着各国文化间的交流,我们的先进文化也为其他国家所汲取,从而打开学生的视野,将

3、祖国文化的发展置身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脉络中。 2.教材从传统与变迁、联系与发展的角度,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辩证地、历史地、客观地理解和面对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比如,教材P34就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条线索。几万年前骨针缝合兽皮做衣服六千多年前麻布痕野生麻秆麻线麻布两千多年前丝衣宋纺车图棉花种植织布制衣今天:(除了棉、丝、麻)毛料、化纤、纳米3.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来看,重在体现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自豪;中国人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人的智慧及探索和创造精神,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单 元教学目 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初步了解人类的发展进程和几前年来我们祖先创造

4、的灿烂文化,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兴趣。2、从对古代文化的探究与古今的对比中,知道历史是如何记载下来的,如何去了解历史。让学生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知道任何事物都具有根源,都有过去、现在与未来。3、了解和探究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单 元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的措 施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难点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强化和明确文明古国的文化特色,增强作为

5、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解决的措施:透过历史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和发展,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历史,探究我们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尽可能地通过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让学生拉近现实和历史的距离的同时,我们也通过中外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强化和明确文明古国的文化特色,增强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单元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1.吃穿住话古今(一):主要由生活中的“吃”切入、火联和拓展到农业生产以及长期积淀而形成的饮食文化这三个方面。(1)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首先是从生活中的“食物”“吃”切入,联

6、系到古代农业生产的种植、养殖等,并用考古、传说等各种历史探究的途径说明了古代中国人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智慧和创造。(2)古人的歌谣:从古代人对生产与生活之间的规律的认识(节气等)中,了解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错慧与我们今日生活之间的传承关系。(3)中华食文化:餐桌上的智慧,从纵向发展(历史考古的视角)和横向比较(外国人的视角)呈现了中国独特的、审美的、艺术的、人文的饮食文化;吃的故事,旨在提示中国食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其人文性。中西饮食比较,反映了不同文化,其饮食文化习惯也不同。2.吃穿住话古今(二):主要涉及服饰(穿)和家居(住)的变迁与发展,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特色和社会时代性。一方面由“穿”的材

7、料的发明与创造,拓展到服饰文化所具有的时代性、社会文化性、历史传承性,并将中国人“穿”的发展史,与人类衣料、服饰的发展相联系。如,日本和服对中国唐服的吸收;中国丝绸在世界的传播。另一方面,由聪明的古人因地制宜创造的“巢穴”,拓展到对中国家居乃至建筑文化特色的认同和欣赏。并从联系与发展的角度,强调家居、建筑文化中的文化交融。3.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主要是从各种不同时代的“器物”(用品)中,透视中国特有的历史与文化,透视中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旨在引导学生由欣赏器物到探究器物中所蕴含的各种信息。比如,教材P45从不同角度选择的陶瓶(距今六千年)、猪纹钵(七千多年前)和骆驼载乐俑(唐代),就是

8、让学生通过这些器物,想象和领悟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情景。如,陶瓶,一件古人汲水的器物,反映了古人对力学的巧妙运用,体现了古人的智慧;猪纹钵,反映了当时人们开始饲养家猪,尽管猪纹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唐代的骆驼载乐俑,则反映了唐人(汉族)与胡人(少数民族)的交往情况。骆驼和琵琶都是胡人典型的陆上交通工具和乐器。同样,在“文化的使者瓷器”这一话题中,教材首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瓷器。然后,由此追溯瓷器的文化渊源,感受中国的瓷器文化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影响力。而“灿烂的青铜文化”,也是借助各种器物:利簋、编钟、越王剑、铜铲、铜鼎等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由此可见,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概况地讲,

9、由陶器,我们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人类创造性的发明,从“陶”中透视中国人的创造;由瓷器,我们引导学生尝试欣赏瓷器的美,透过瓷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交流;青铜,这是一个远离现代儿童的概念,但中国曾有过灿烂的青铜文化时代,有着在当时世界一流的冶炼技术。因此,我们介绍青铜器,旨在引导学生从中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情况。4.汉字和书的故事:(1)由我们平常再熟悉不过的“汉字”说起,追溯其历史渊源。并通过传说、结绳记事、刻木记事、画图记事等不同的记事方式,理解文字汉字产生的必要性。(2)通过各种与其他语言文字的比较,认识到中国汉字的特有魅力,引导学生欣赏汉字,认识汉字的特有价值。(3)关于“书的演变”,从“册”这个书的数量的表达开始追溯,明确过去和现在存在着联系,探究书的来历和其历史演变。另一方面,蔡伦造纸、毕昇的活字印刷,不仅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而且体现了中国人对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从而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单元知识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