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其德与运其智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31737651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其德与运其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修其德与运其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修其德与运其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修其德与运其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其德与运其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学 设 计(室内) 年级 第 周 第 次课 年 月 日学习内容修其德与运其智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学生知道高尚的道德和丰富的知识是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必要条件。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地说出和恰当地解释课文中的两句话“大德必得其寿”、“知者不惑”;同时,能做到日行一善(天天做好事)、日增一智(天天添知识)。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树立培德、增智、健体三位一体的观念,并化为行动,付诸实践(一)导入新课。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活得健康一点,长寿一点,这也就是养生。但是,很多人都处于一种矛盾之中,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

2、另一方面却在不断地损害自己的身体。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才能活得更健康、更长寿呢?在这点上,我们的先辈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无价之宝“中华养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华养生中的“修其德”和“运其智”两条古训,并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之后,能够自觉地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二)出示思考题,指导学生自学。请同学们根据思考题进行自学,并找出答案。思考题:1“大德必得其寿”出自何书?何人最先提出?意思是什么?2“养德养生无二术也” 出自何书?何人最先提出?意思是什么?3解释“智者不惑”。4如何理解“修德可以养生”?5如何理解“运智可以养生”?6如何发挥强身延年的主观能动性?( 三)学生自学。(四)检查自

3、学效果,师生讨论。思考题答案:出自子思所作的中庸,最早由孔子提出,全文是“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大德:崇高的道德,此指道德高尚的人。其寿:指自然寿命,古称“天年”,分为上、中、下“三寿”下寿八十,中寿百岁,上寿百二十。出自医先,由王文禄(明代医学家、养生学家)提出。养德;培养道德。养生:保养身心。无二术:没有不同之处,是一致的。出自论语。智者:原为“知者”,有智慧的人,聪明的人。不惑;没有疑惑,不受迷惑。修德,指努力培养(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德,是做人的基础,更是做长寿人的基础,早在春秋时孔子就指出了“大德必得其寿”,在明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王文禄专门从养生角度指出了

4、“养德养生无二术也”,可见品德的健全和身心的健康是一致的,也就是“修德可以养生” 或者说“修德可以增寿”。运智,指运用知识,即把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加以运用。“运智养生” 即把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养生。用生理养生知识养生,过正常而规则的物质生活;用心理养生知识养生,过从容而乐观的精神生活;用哲理养生知识养生,过唯物而辩证的理性生活。在养生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强身延年的主观能动性,即病可预防,老可延缓,死可推迟。例如:积极预防,以防生病;过正常而规则的物质生活,减少机体的损害;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过乐观的生活(五)布置课后作业。记诵“大德必得其寿” “养德养生无二术也”。发挥强身延年的主观能动性有什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